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邓小平:有人捣鬼是意料之中

洲洲谈军事 2023-02-12 23:17:05

1993年,北京以两票之差,遗憾未能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在国庆节活动上,邓小平见到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关切询问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况。在简单介绍奥委会的投票情况后,伍绍祖气愤地说:“国外有人捣鬼。”

听完伍绍祖的汇报,邓小平沉默了片刻,以平静的口气勉励道:“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

几天之后,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陪同邓小平游览北京市市容,在车里再次简要介绍了申奥时的投票情况。当讲到主要是西方有的国家反对时,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关键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

作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邓小平对于奥运会特别钟情。1924年,巴黎奥运会举行之际,身在法国的邓小平为了观看奥运会足球比赛,不惜将自己的衣服典当,换钱买票看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都希望我国的运动员能够到国际赛场上一显身手。然而,当时我国还处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由于国际奥委会允许台湾方面进入奥运村升旗,在交涉无果之后,中国奥委会宣布退出本届奥运会,以表示强烈抗议。

同时,鉴于多个国际单项运动组织非法接纳台湾的做法,中国奥委会决定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任何联系。

图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开幕式

改革开放之后,重返奥委会唯一的障碍,就是台湾问题。国际奥委会曾派人到中国进行沟通,虽然双方仍有分歧,但国际奥委会代表在台湾问题上,基本与中方达成共识。

1979年,在全国人大宣告关于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后,国家体委以此为契机,提出重返国际奥委会的新设想。摒弃了过去将台湾从国际体育组织中驱逐出去的想法,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允许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改名、改旗、改徽后继续存在。

对于国家体委的这一新设想,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亲自拍板,为重返国际奥委会扫清了障碍。经过国际奥委会开会研究,最终通过了中国提出的这个方案。

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之后,邓小平就开始考虑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985年,邓小平在与朝鲜主席金日成举行会谈时说:

“我们准备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就是花十几年的时间准备,结合起来发展我们的旅游事业。”

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邓小平是提出申奥的第一人。

图丨邓小平与金日成亲切拥抱

奥运会是衡量举办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申办奥运会是不可能成功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国首先申办了1990年的亚运会。

对于如何办好亚运会,邓小平一直十分关注,毕竟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第一次承办的大型洲际运动会。

1990年7月,亚运会进入筹备最紧张的阶段,85岁高龄的邓小平顶着烈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健步走上了田径场一侧的高架桥,俯瞰整个亚运村的建设情况。对于场馆的建设,邓小平非常满意,风趣地对陪同人员说:

“我这次来就是要看看到底是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看来,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现在有些年轻人总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对他们要进行教育。”

随后,邓小平离开了田径场,亲身走进了高楼林立的亚运村。在伍绍祖向邓小平汇报亚运会的筹办情况时,邓小平没有亚运会,而是关心起了另一个问题:

“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图丨邓小平在亚运村与游泳运动员合影

邓小平的过问,促成了申办奥运会的决策。在邓小平视察80多天后,杨尚昆在亚运会的开幕式上,正式向萨马兰奇表达了中国要申办奥运会的愿望。在亚运会的闭幕式上,甚至有群众自发打出了“亚运成功,众盼奥运,2000年北京再见”的横幅。

就在一年前,很多人还担心办不好亚运会,而现在,人们对于“只要全国上下一条心,也能把奥运会办好”坚信不疑了。

曲折艰难的申奥之路

1991年初,中央批准了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请示,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同年年末,张百发副市长率领代表团,到国际奥委会总部正式递交申请书,萨马兰奇友好提醒张百发:

“你们从此将开始一段很艰难的历程,你们面临着好多竞争对手,祝愿你们好运。”

尽管北京奥申委的心里早有准备,但他们却没想到申奥的道路会如此艰难。

当时国内很多人对申奥的规则认识不足,认为中国是大国,人口多,而且从未举办过奥运会,萨马兰奇也肯定了北京亚运会,并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肯定“一申请一个准”。

但事实上,每个申奥城市都是要争取在国际会议上宣传自己,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做工作。而且对于任何国家的奥申委,国际奥委会只安排陈述的机会,从不主动发邀请,无论来不来,讲不讲,都由各个国家奥申委自己定,开支全部自费。

图丨如今的国际奥委会总部

申奥工作是各申奥城市的全面较量,大到申奥报告,小到新年贺卡的格式,不仅要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而且还要独具匠心。任何微小的工作,都是奥申委工作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体现。

由于2000年奥运会正值世纪之交,具有特别重要的象征意义,因此,许多城市争相参加此次申奥。最初,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有8个,除北京外,还有悉尼、柏林、曼彻斯特等,大家都各具优势。

而国际舆论认为,柏林、悉尼和北京三个城市势均力敌,国际奥委会俄罗斯委员不禁感慨:“这次申奥是一场巨人之争,是奥运会申办史上前所未有最激烈的一次,胜负很难预料。”

1992年夏天,巴塞罗那奥运会前的国际奥委会全会,加上运动会前后21天,给了各申办城市一个争取选票的好时机。8个申办城市都派出了精兵强将,谁都想趁着这个机会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那个时候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进展已经过半,体育界普遍认为,北京和悉尼的机会比较大,但曼彻斯特和米兰也有可能后来居上。在巴塞罗那,竞争对手们纷纷各展拳脚。

图丨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

悉尼最先提出提供给所有运动员免费机票,后来又提出每位运动员可以携带一名家属;柏林则在奥运会期间,在巴塞罗那举办了城建展览,突出柏林的环境保护;曼彻斯特的奥申委主席则表示,自己早已经将每个委员都研究透彻,甚至小到委员们穿多大尺码的鞋子都了如指掌。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北京申奥的形势被逐渐看好,再加上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更是大大增强了北京申奥的竞争力。我国运动员的申奥意识也比较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宣传北京,拿到奖牌之后,许多运动员都会将印有“北京2000年”的遮阳帽抛给观众。

1993年,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竞争进入冲刺阶段。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先后访问了6个申奥城市,完成了可供委员们投票参考的考察报告。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德国通讯社居然提前弄到了报告,并在透露时故意断章取义,歪曲考察的内容。

通过掐头去尾的手法,德国通讯社中故意放大了报告中评估委员会关于北京的不足之处。一些西方媒体见状,纷纷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甚至打电话采访北京奥申委成员。

萨马兰奇对于此次报告泄密的事件非常恼火,派人展开了详细调查,查实是评估委员会中的一位欧洲委员泄露的,并对其进行了警告。

图丨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

北京奥申委对于竞争对手会使出各种手段早有思想准备,在考察报告正式解禁后,北京奥申委将考察报告的全文在报纸上公布,丝毫不避讳奥委会指出的不足之处。

这样的举动,让全国人民对北京申奥的进展做到了心中有数,也让北京奥申委能够继续扎扎实实地搞好各项工作。

9月23日,五个申奥城市抽签决定最后的陈述顺序,北京抽到了下午的第一个。陈述结束后,就是国际奥委会全会的秘密投票。第一轮、第二轮投票结束后,萨马兰奇宣布伊斯坦布尔和柏林被淘汰,第三轮淘汰的是曼彻斯特。

最后的角逐,将在悉尼和北京之间展开。

晚上8时最后一轮投票结束后,萨马兰奇领着全体委员走进宣布结果的会场。在逐一感谢完五个申奥城市后,萨马兰奇掏出信封,当众宣布表决结果:

“胜利者是悉尼。”

图丨北京奥申委成员得知悉尼获胜瞬间

台下北京奥申委的同志们,听到这一结果后,表情顿时凝固了。大会结束后,北京奥申委的同志们得知,北京和悉尼只有两票之差,在历届选举的投票中,这样的结果是极为罕见的。

因此,这一次北京申奥并非“失败”,只能说“以两票之差失去了机会”。如果不是西方政界强大的政治压力,以及竞争对手明目张胆地收买选票,在前几轮表决中一直领先的北京,将完全有可能获胜。

“希望在我离任前可以纠正第二个错误”

对于两票之差的结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国际奥委会委员认为。没有将2000年奥运会选定在北京是个错误。而这个意见也随着悉尼奥运会筹备工作开展后,不断出现的问题而更加强烈。

国内当时面临着是否继续申办2004年奥运会的问题,在逐渐从沮丧中恢复后,有关部门立刻投入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当时国内对于萨拉兰奇出现了一些有失公允的批评,认为北京未能申奥成功,是因为萨拉兰奇支持不力。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虽然萨马兰奇心中支持北京,但他的身份让他必须保持一个公正的形象。

图丨萨马兰奇旧照

在整个申奥过程中,萨马兰奇派了自己的好友来帮助北京申奥,并在许多场合帮北京说了公道话。这些都足以说明萨马兰奇的态度。

在2000年奥运会申办城市确定后,萨马兰奇立刻给江泽民主席写信,表达了希望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的心愿。在随后的公开谈话,以及和中国领导人接触的过程中,萨马兰奇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1995年12月下旬,中央在权衡各方面因素后,决定不申办2004年奥运会。一方面是要保证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另一方面是雅典已经决定申办2004年奥运会,自然对北京不利。

对于北京错失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机会,萨马兰奇心中一直怀着一份遗憾。1997年,萨马兰奇来到北京,在出席第八届全运会开幕式后,对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说:

“在我任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1996年一百周年奥运会没有回到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而给了亚特兰大;另一个错误是2000年跨世纪奥运会给悉尼而没有给北京。第一个错误我们已经纠正了,希望在我离任前,我们可以纠正第二个错误。”

经过有关方面的多次讨论后,中央批准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第二次申奥的序幕正式拉开。

图丨何振梁旧照

1998年,美国媒体报道,盐湖城在申办冬奥会时,使用了行贿的手段,“盐湖城丑闻”由此爆发。随着盐湖城利用不正当手段拉票的问题越揭越多,而且越揭越广,其他申办过奥运会和冬奥会的城市也被卷了进来。

不久,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承认,他在1993年国际奥委会投票前夕,曾与几位奥委会委员共进晚饭,并向二人各提供了3.5万美元,“支持他们发展本国的体育事业”。

在这场丑闻中,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何振梁也被卷了进去。经过严密的调查后,事实证明何振梁只是利用开会的机会,带上陪同开会的工作人员顺访申奥城市,他从不利用申奥城市提供的优越条件,带上家属游山玩水,接受超过规定的馈赠。

自此,何振梁的名字被列入了一些申奥城市心目中,“不可收买的人”之列。何振梁的行为,也代表了北京奥申委堂堂正正竞争的态度。

1999年3月,国际奥委会召开了一次特别全会,专门讨论如何处理“盐湖城丑闻”带来的危机。这次会议之后,因不良行为而受处分的委员多达19人,国际奥委会也因此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2001年7月13日,五个候选城市的奥申委齐聚莫斯科,在分别作最后的陈述后,全会投票选择举办城市。当地时间下午6时,表决正式开始,这一次投票是首次使用电子表决器,由于一些年长的委员不熟悉,还事先进行了演练。

图丨北京申奥成功后举国欢腾

第一轮表决结束后,大阪被淘汰出局,但几个城市之间票数相差不大;第二轮投票一结束,三名监票人很快在表决结果上签了名,将信封交给了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庄重地走上会场左面的讲台,从口袋中取出信封拆开,高声向全世界宣布:

“获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举办权的是北京。”

当“北京”两个字一说出,会场里的北京申奥代表团全都跳了起来,整个中华大地都为之沸腾。

当天晚上,北京街头一片欢腾的镜头。上百万北京市民一起庆祝,大家和声唱起了庆祝的歌曲。国外的电视中也播放了一些中国各地庆祝的镜头。

就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邓小平却已经离开中国人民4年了。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不但是圆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也了却了邓小平的一桩夙愿。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无疑与邓小平密切相关,浸透了邓小平的很多心血。

实践证明,邓小平的话千真万确,“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

0 阅读:4

洲洲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