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看起来很累,应该让她休息,不要再直播了!”
这是一个亲子类型的网红博主在直播时被网友们疯狂刷屏的话,屏幕前,一个年过九旬的老太坐在一旁不知所措,而她的女儿则大声叫卖商品。此时,已经凌晨!
本该享福的年纪,却要拖着身躯拼命,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因为他们都陷入了“新型不孝”的误区中……
“陪伴式啃老”就是温柔的慢性放血
面对工作压力和赡养老人的双重压力,许多年轻人选择了一种一举两得方式——“陪伴式养老”。顾名思义,就是既能陪伴在父母身边,还能“工作”。
但殊不知,这却是一种“新型啃老”,子女们以情感为纽带,用“陪伴父母”为名,实则是在消耗父母的经济和经历,看似子女将“常回家看看”挂在心头,实际上是子女对父母有着更深层次的依赖。
父母沉迷于子女伴膝的天人之乐,却忽略了他们本身正在承担着生活的成本,从日常开销到家务劳动,包括子女的生活费用,都在悄无声息中被转嫁。
这种隐蔽的索取方式,因为披着亲情的外衣,导致父母沉沦其中无法自拔,更危险的是父母心甘情愿的付出,有些父母甚至认为这种“陪伴式”养老毫无问题。
而子女们则用“陪伴式养老”PUA父母,一旦父母有异议,便会用“不是希望多陪你们吗?”为由,将自己的索取变得理所当然。
久而久之,父母的经济储备被逐渐掏空,甚至身体健康也因为操劳而透支,但子女却仍旧不以为然,沉浸在“双赢”的假象中。
比传统式的啃老的直接索取,“陪伴式啃老”就是一场温柔的慢性放血,让父母沉浸在“幸福”的假象中,当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力扭转局面。
比如开头的网红博主,平常爱拍一些母亲做饭的日常,渐渐火起来后,竟然拖着高龄母亲带货直播,尽管钱赚到了,但母亲的身体却垮了。
而且,类似这样的账号,还不少。
除此之外,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云端尽孝”成为了一种潮流,但实则是一种新型的情感敷衍。
子女认为,给父母打个视频电话就是孝顺,但冰冷的屏幕传递出的只有父母无尽的孤独,对父母的生活琐事、疾病、经济困境毫不知情。
2021年,媒体曾报道一位在医院即将离世的老人,与国外的子女通话,竟称自己病已经快好了,让儿子在国外好好工作。
在精心包装的生活片段和轻描淡写的掩盖下,是亲情的冷漠和廉价,更可悲的是,这样的尽孝方式让亲情越来越荒漠化。
子女误认为,偶尔的问候便能弥补长期的缺席,而父母认为,索取的爱会打扰子女而选择默默忍受寂寞,让双向奔赴的亲情,沦为云端下的“表演秀”。
父母成了观众,只能远远的看着子女营造的生活片段,而无法参与其中,让亲情沦为了云端的互动,毫无家庭温暖可言,剩下的只有空洞的仪式。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子女只不过在用最廉价的付出,以换取心中的一丝慰籍,甚至以此当做炫耀自己孝顺的一种托词。
更可悲的是,对于一生内敛的中国父母,不但没有制止儿女们的不孝,甚至还有意纵容。
“责任倒挂”,父母成了“隐形保姆”
不难发现,中国和国外相比,在子女教育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悬殊,在国外子女18岁以后就需要自力更生,不再依托于父母的帮助,但在中国却截然不同。
中国将子女这一代视为托举,父母托举还不够,甚至三代、四代托举下一代,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应该伴随子女的成长而逐渐减轻,但实则现代却是越来越重。
从子女出生开始,父母就开始无私的奉献,好不容易熬到子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要为子女的婚嫁操劳,而这远远不够,子女的孩子也是为父母所生。
父母一辈子都献给了子女,而子女却完全不自知,这种子女关系也被称为“责任倒挂式孝顺”,往往发生在子女成家立业以后。
有些子女成家立业以后,不但没有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反而将家庭责任转嫁给父母,让父母当起了“隐形保姆”,从帮忙带孩子到操持家务、补贴子女生活,一站式服务。
父母被迫在晚年还在为子女的家庭所操劳,而许多父母也沉浸在“隔辈亲”中将这种操劳视为天经地义,甚至挂上了“爱”的名义。
本身子女成家立业以后便要脱离父母,组建自己的家庭关系,但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却是新型家庭关系中的关键存在,甚至在子女有了下一代开始,父母赡养孙辈已经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有些父母纵使人间清醒,想要过自己的生活,甚至还会背上“不慈爱”的帽子。
这种扭曲的社会关系,让父母彻底被亲情绑架和侵蚀,渐渐深陷于“新型不孝”中而无法自拔。
真正的孝顺不是温柔的吸血,也不是责任的转嫁,更不是屏幕前的表演,而是需要子女在独立与陪伴间找到平衡,让父母的爱有回响却不被消耗。
任何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不要等待上行下效时再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