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161: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三种讽刺

永哥历史 2025-04-16 12:42:35

1、《格列佛游记》是理解讽刺的经典作品。讽刺常被认为引人发笑,但实际上并非所有讽刺都好笑,好笑的内容也不一定是讽刺。讽刺的核心功能是批评,根据批评对象和方式可分为三种:贺拉斯式讽刺、朱文纳尔式讽刺和梅尼普式讽刺。

2、第一种是贺拉斯式讽刺,得名于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是三种讽刺中最温和的一种。它以幽默的方式批评社会恶习,态度温和而不咄咄逼人,针对的是人的愚蠢而非特定个人。《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和大人国就是典型例子,因其幽默和可读性适合所有年龄段。

3、第二种是朱文纳尔式讽刺,是三种讽刺中最尖锐的一种,得名于古罗马诗人朱文纳尔。它以辛辣的语言和托古喻今的手法,直接抨击当权者和社会弊端,甚至不惜谩骂和挖苦,追求最大杀伤力。朱文纳尔本人因讽刺朝廷被流放。这种讽刺淡化幽默,容易偏激刻薄,鲁迅和斯威夫特是其代表。

4、斯威夫特在1729年发表的讽刺文章《为防止穷人孩子成为父母和国家的负担并使他们为公众谋利的小小建议》中,以极端荒诞的方式提议爱尔兰穷人将婴儿卖给英国贵族作为食物,文中详细描述了烹饪婴儿的方法及用途。通过反讽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抗议

5、第三种是梅尼普式讽刺,得名于古希腊讽刺家梅尼普,特点是分散攻击多个目标而非针对单一对象。《格列佛游记》是典型的梅尼普式讽刺作品,通过不同章节讽刺社会多方面:小人国讽刺政客和英法战争;大人国讽刺人类道德腐败与傲慢;飞岛国讽刺脱离实际的科学家;慧骃国通过理想化的马国既讽刺人类缺陷,也讽刺主人公格列佛的极端愤世嫉俗。

6、使用西方文学批评分类介绍讽刺类型只是为了方便讨论,并非否认中国自身的讽刺传统。讽刺作品往往需要相对宽松的言论环境,在政治动乱时期,由于统治权力对言论管控放松,加上政治黑暗现象增多,讽刺作品容易兴起。

7、明清时期揭露官场腐败的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等因讽刺艺术性不足被归为"谴责小说"。民国时期出现较有影响的讽刺文学,如张天翼的《华威先生》,以漫画手法刻画官僚形象,其含蓄幽默的讽刺艺术受文学批评家赏识。但1949年后读者更熟悉他的童话作品。

8、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是鲁迅的杂文,他将杂文视为战斗武器,文字深刻毒辣、老练含蓄。梁实秋高度评价鲁迅的讽刺杂文,认为这种讽刺文字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罕见且美妙。但像鲁迅这样的讽刺在当今已不可能存在。

9、当前中国能读到的讽刺作品大多"讽而不刺",以钱钟书《围城》为例,虽然对读书人和女性有嘲讽,但缺乏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其他小品文则流于肤浅,甚至拿弱势群体开玩笑,格调低下。相比之下,《格列佛游记》等作品的批判性更为鲜明有力。

10、讽刺是一种政治高风险写作方式,并非所有政体都能容忍。它深刻揭露制度与人性的阴暗面,与悲剧同具揭示人性缺陷的功能,但二者本质不同:悲剧通过人的渺小展现高尚,讽刺则极少借此激发人性光辉。极端讽刺会陷入对人类存在的彻底否定,呈现为阴暗绝望的愤世嫉俗,将生命视为荒诞无意义的闹剧。

11、人虽然渺小卑微,但可以高尚地存在。《圣经·诗篇》指出,人被赋予荣耀尊贵,成为万物之首,管理世间一切生灵。人虽然渺小,虽然卑微,但人仍然是万物之首。

1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里,哈姆雷特说,虽然人这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不了什么,但是,“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13、斯威夫特于1726年发表《格利佛游记》后,像个隐士般生活,经常被发狂的恐惧念头所困扰,终于在逐渐丧失所有的官能作用之后于1745年死于精神病,享年78岁。

14、一直到最后,他或许还是希望能够改变自己对人类的愤恨和绝望,在他的坟地上有一块他亲自用拉丁文撰写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神学博士乔纳森·斯威夫特的遗体埋葬于此,过去那种炽烈的愤恨再也不会撕裂他的心灵。过路的人啊,如果你能够的话,去效法这曾经尽其全力维护人类自由的人吧。”

0 阅读:1
永哥历史

永哥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