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87:耶路撒冷与罗马的相遇

永哥历史 2025-03-29 04:22:55

1、耶稣的言语与行动,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但作为历史上的基督教而言,它的真正开始是在“五旬节”,也就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的第五十天。据《使徒行传》记载,耶稣的门徒彼得受圣灵的鼓舞,也开始传讲福音。

2、据说,有三千人受洗,他们一起遵守使徒的教训,建立共同生活团体,举行圣餐等宗教仪式,在一起祈祷等。这大概就是最早建立的基督教会,时间在36年左右。

3、基督教从建立之初就展现出四个核心特点:1)强调传教使命,将传播信仰视为教徒责任;2)注重群体生活,信仰具有鲜明社会性而非个人私事;3)突破民族阶级界限,首批信徒涵盖地中海多族群,体现国际性;4)因坚持耶稣神性主张与犹太教激烈冲突,犹太迫害反而加速了向非犹太群体的传播。

4、早期基督教面临一个关键障碍:犹太人的严格生活方式(如割礼)阻碍了其向外族传播。为解决这一问题,约50年在耶路撒冷召开的会议决定,非犹太人只需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即可入教,无需接受割礼。这一突破使基督教在信仰、信众和生活方式上与犹太教彻底分离,为其在罗马帝国的传播铺平了道路。

5、基督教进入地中海世界后,主要面临与罗马帝国及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问题。初期基督教对罗马政府持友善顺服态度,如保罗教导信徒顺服掌权者。但随着罗马宗教、政治、文化与基督教的差异扩大,双方逐渐走向冲突对立。这与佛教传入中国时"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处境类似。

6、罗马史料中最早提及基督徒是在公元51年(耶稣死后约20年),克劳狄一世因基督徒引发犹太人骚乱而驱逐犹太人。公元64年罗马大火后,尼禄皇帝嫁祸基督徒并展开迫害。

7、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的四大原因:其一帝国要求全民崇拜罗马神祇和皇帝,基督教严格一神信仰拒绝妥协,被视为政治挑衅;其二基督徒因抵制公共场所神像转至私人聚会,被怀疑密谋造反; 其三基督教和平主义反对参军,威胁军事立国的罗马体制;其四 罗马人误解基督教"彼此相爱"为乱伦,圣餐仪式被谣传为"食人饮血"。

8、然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逼迫之下,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全面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基督教的应对策略理性而有效;另一方面是由于罗马帝国幅员辽阔,东方不亮西方亮。特别是,不同的罗马皇帝对基督教的态度松紧不一。

9、于是,从1到4世纪,经过漫长的岁月,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逐渐发展起来。在文化思想上,通过将希腊文化的“学园”和犹太人的“家学”结合,基督教形成了自己的学院或教义学校,在著名的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教理学院与叙利亚的安条克教理学院,出现了一批用希腊和拉丁语言宣讲基督教的思想家。

10、在教会体制上,基督教开始建立一个以主教为核心的专业化、层级化的管理制度。他们仿照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也以城市为中心,向乡村外延,将乡村教会置于城市主教的监管之下,到3世纪形成遍布罗马的教区制。

11、4世纪早期,罗马帝国面临如何处理基督教的抉择:是继续镇压还是接纳并利用它来维护统治。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在位)在313年左右决定停止迫害基督徒,转而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12、这一转变的一个背景是说:312年10月,处于劣势的君士坦丁在罗马城郊外会战对手,这场战争将决定谁能取得西部罗马的最高统治权。决战前日,当君士坦丁祈祷时,他在天空中看见一个奇怪的字符;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也看到耶稣基督带着同一个符号向他显现,并要他以此符号克敌制胜。

13、这个符号就是P插在X上,也就是希腊文“基督”的头两个字母。君士坦丁命令他的士兵在盔甲上画上此符号。第二天,君士坦丁获胜,终于成为西部最高统治者。一年后的313年,君士坦丁与东部统帅李锡尼颁布《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同等的法律地位,基督教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主流宗教。

14、到了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79—395年在位)以帝国法令的形式,最终确定基督教作为国家宗教,非基督教的一切崇拜皆为非法,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5、基督教的文化根源,是耶路撒冷所代表的犹太文明,但经过三百多年的摩擦激荡,尤其是在成为罗马帝国的主流信仰之后,基督教吸收罗马的法律、文化、制度等因素,成为与罗马帝国相匹配,并且能配合其统治的思想文化体系。

16、早期基督教各地存在不同的信仰纲领(信经)。为统一信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于325年在尼西亚召集各地主教召开大公会议,制定标准的《尼西亚信经》。该信经综合了地方性信经内容,经严谨讨论后成为基督教信仰的"宪法",使原本分散的基督教在地中海世界形成统一面貌。

17、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实现了礼仪规范的统一。最初基督徒在家中秘密聚会,后来随着合法化,信徒增多,开始使用罗马的"大会堂"作为集会场所,逐渐演变为大教堂。这使得基督教仪式变得更为隆重和正式。

18、罗马帝国还修改历法,采用基督纪元(公元纪年),并按照耶稣生平设立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年历,以七日为一周,主日为第七日,全年52周,中间安排重要节期。这种标准化的礼仪制度和时间秩序有助于各地区融入基督教体系。

19、基督教的学习和传播制度在罗马时期得到系统化发展。罗马人将原本个人独居的修道传统发展为群体性宗教修炼。在英文里面,修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独居”。一个人独居,使人面对自我,战胜自我。早在古代犹太文化中,先知就有进入旷野修道的传统。

20、按照《希伯来圣经》,摩西就是一个人在旷野时听到了上帝对他的召唤。最著名的例子是耶稣,他在接受洗礼之后,立即就进入旷野,接受魔鬼的试探。所以,当基督教开始在亚洲与非洲地区传播时,一些宗教精英就前往沙漠或旷野地区,以独居的方式来实现精神上的自我超越。

21、罗马人却将一个人独居的修道运动,发展为群体性的宗教修炼。一群人为了宗教理想而共同生活,这就是群体修道。6世纪的本笃制定"本笃会规",确立修道院三原则:绝财、绝色、绝意,在修道院里,除了祈祷,还进行体力劳动。本笃有名言说:人生就是工作与祈祷。

22、这样,修道院还常常发展成为地方性的种植或养殖中心,直到今天欧洲都还有很多著名的酒庄与啤酒厂是来自历史悠久的修道院。更重要的是,罗马人还将古典人文教育融入修道制度,开设语法、修辞等课程,为教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并对世俗社会产生持久文化影响。

0 阅读:12
永哥历史

永哥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