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每年吸毒死人超过2万!为啥在印度政客看来,完全不是问题?

春儿聊世 2024-10-15 02:43:45

印度的毒品问题已成公开的难题,每年因为X毒而死亡的印度人超过2万。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一严重的社会危机在印度许多政客眼中,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让印度政客对此无动于衷,甚至对毒品合法化持开放态度?

首先,印度的毒品问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毒品在印度并非新鲜事物,早在3000多年前,印度教徒便将大麻视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在《吠陀经》中,大麻被列为五种神圣植物之一,这种文化渊源让毒品在印度社会中有了特殊的地位。

宗教仪式中的大麻使用不仅没有被视为违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信仰的一部分。这种文化传统为毒品的扩散提供了土壤,特别是在北方邦等一些地区,大麻的生长已经合法化。

此外,殖民时期的毒品贸易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英国殖民者在旁遮普邦等地大规模种植罂粟,以供鸦片贸易。这种鸦片经济不仅导致了印度国内的大量毒品滥用问题,也使得毒品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

毒品在殖民时期被赋予了经济价值,政府的角色逐渐从管理者变成了利益的分配者。这一历史因素使得毒品问题在印度得不到有效治理,反而在现代继续蔓延。

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的是,印度现行的药物监管体系漏洞百出。1970年通过的《专利法》允许印度制药企业仿制任何国家的药物,仿制药纷纷冒头,各种各样的仿制药在监管上更困难了。

镇静剂、抗抑郁药物、甚至是鸦片类药物在印度的药房里都能买得到。药剂师们只需收取一些额外费用,就能为瘾君子提供他们所需的药物。富人吸食昂贵的海洛因,穷人则依赖廉价的镇静剂或胶水、汽油等廉价的替代品。

这种不受控制的药物滥用不仅在社会底层蔓延,更在年轻一代中迅速扩散。数据显示,印度72%的X毒者多为青壮年,10%的人在14岁之前便开始X毒。X毒率高,低龄化,是印度社会的面临的问题。

吸的人多了,非X毒者反而成为“另类”。青少年受到同伴压力影响,被迫进入毒品的恶性循环之中。连未成年人都踏进了这个无底洞中,可想而知,印度的监管到底有多么宽松。

毒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年轻一代,也导致了大量家庭的破裂。穷困潦倒的瘾君子为了维持毒品的供应,不惜用一切手段换取一点毒品,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有一些“奇思妙想”的瘾君子,没钱买毒品就抓一些有毒的小动物来咬自己,让自己产生幻觉……

更为极端的案例中,X毒者甚至对家人实施暴力,仅仅是为了获得毒资。这种家庭悲剧在印度频繁发生,却往往未能引起政界的足够重视。只要沾上了这些成瘾物质,摧毁一个正常人的意志简直轻而易举!

这一点,中国的历史早已告诉了全世界,中国的禁毒之严格更是最直接的体现。

面对如此严峻的毒品问题,印度政府的态度却显得暧昧不清。虽然印度曾在1985年颁布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法》,试图遏制毒品泛滥,但该法案对毒品贩卖的惩罚力度极为有限,最高刑期不过20年,罚款数额也很低。

与中国等国家相比,印度对毒品的管理显得宽松且缺乏决心。尤其是在医用药物领域,几乎没有限制,这使得X毒者可以轻易获得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物,如此宽松的政策在执行的时候可以说几乎没什么用。

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部分政客甚至开始推动毒品合法化。他们的理由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通过合法化,政府可以从毒品交易中获得税收,黑市交易将减少,社会稳定性会因此得到提升。不过,这也忽视了毒品对社会根基的深远影响。

在毒品合法化的背景下,毒贩会更容易找到市场,而那些已经深陷毒品泥潭的人,将更难以自拔。政客们提出的这些经济效益背后,隐藏的是对民众生命安全的漠视。

印度的毒品问题源自政策宽松、药物滥用、监管不力等问题,除此外,政治上的腐败和政府人员、公职人员的放任和参与也是一大重点。多起贩毒案件的调查显示,印度的政客与毒品贩子之间存在利益勾结。

警察和毒贩之间的共谋,使得毒品走私愈发猖獗,禁毒行动形同虚设。尽管表面上,印度政府在禁毒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实际上,毒品交易依然在各个角落悄然进行。

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毒品问题的严格管理。中国不仅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打击毒品贩卖,还通过广泛的社会教育和宣传,遏制了毒品在社会中的蔓延。在印度,类似的政策几乎没有机会落实,政界和警方的腐败使得禁毒成为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总结来看,印度的毒品问题绝不仅仅是X毒者个人的选择或社会底层的困境,而是一个与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问题。

如果印度不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控制毒品的扩散,这一问题将继续恶化,毒品将继续吞噬一代又一代人。

参考资料:

印度官员提出惊人建议:为减少酗酒应该推广吸食大麻——2022-07-28 08:46·环球时报新媒体

为惩罚未成年儿子吸食大麻 印度一母亲将辣椒粉抹儿子脸上——2022-04-06 16:14·京报网

1 阅读:92

春儿聊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