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最缺的是什么?

猴姆小馆 2025-02-19 12:32:22

之前有个读者问我这个问题。说中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缺什么呢?

想了许久,我给出了两个字的答案:真实。

中国孩子的成长里,最缺的就是「真实」。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生存环境里,哪怕充斥着「勾心斗角」,「势利眼」,「社达」,「没保障」,「崇尚零和博弈」,「容错率趋近于0」,这些都不可怕。

为啥呢?因为能呆就呆,呆不了就走。走不了大不了去死。而且一般来说,「地图全开者」的死亡率,还要远远低于「走错了还不自知」的最美逆行者。

这点爱玩游戏的肯定有心得。不怕游戏机制sb,也不怕野怪难刷,甚至不怕对手太强。

最怕的是连游戏规则都没给你讲明白。结果你以为在玩「模拟养成」,安心配属性点想着岁月静好呢,对方一梭子给你打过来,你才知道这tm其实是个吃鸡游戏。

中国孩子最惨的一点,是很多道理没人告诉,甚至大家反对孩子提前知道,但最后还是捂不住,还是得明白。

我之前看了一个很受赞誉的动画片,「茶啊二中」,就很不喜欢。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其实拍的还是很用心的。只是题材受限了。

因为它里面就加了很多关于「热血」、「理想」、「少年意气」之类的东西进去,但背景却是在中国的中学校园里。

看着那些学生穿着奇丑无比的校服,在说着洋洋洒洒的青春语录,有一种在尼姑庵里颁发贞节牌坊,顺便拍一出av的荒诞感。也许这种反差可以让一部分特殊性癖的人更兴奋,但本质上是荒诞的,几种元素完全格格不入。

中国的孩子就是遇到这样的困局。明明社会是这样的,明明成年人是这样的,明明等你成年以后,也是得这样的。

但大家是往相悖的方向去教你。而这种方向,首先是逆人性,其次是压根没有合适的生长环境,根本就是无根之水,硬编出来的。

比如为了什么而学习。其实在中国,就是为了出来找个相对好点的工作,能走进婚恋市场,合法透批,然后再制造下一个新生产力,同时与社会各个消费口高强度绑定,顺便满足你父母的虚荣与攀比心理。

但这话能告诉你么?最后都得归结为「理想」。

周星驰的一个烂gag说,「人没理想跟咸鱼(死尸)没分别」(咸鱼在粤语中有尸体的意思)。

但其实这话是既得利益者,实现理想的人才说的话。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理想实现不了,还不如没有。有眼可见的大部分人,走出校园干的事儿,跟自己的理想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一世。

这才是人类的常态,一切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包括你自己也是经济问题里的一环。

老师为什么要管孩子?你会告诉孩子,是因为老师是春风化雨,就是在这给你做贡献呢,希望你好。

实际上呢,是因为有评比,你的成绩影响他的经济。

学校里为什么有各个学生待遇不公平的事情出现?你会告诉孩子,因为这是极少数情况,而且也有孩子自己的问题,只要好好表现,成绩好了,自然有好待遇。

实际上呢,你自己办公室里,谁背后有人,谁背后没人,大家一目了然,你做再多贡献,也是被巧使唤的那个,全国首富也不是卖保险的里面选出一个销冠才当上的。

有意愿保护孩子,给孩子一个「清澈的童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但愿望总归是愿望,它不是真的。首先在中国的课业压力下,童年本身就很难清澈,更多的人收获的是一个「又累又迷糊又似乎被骗了」的童年。

等到长大以后,还得亲自经历一下社会毒打,才明白很多事情不是那么回事,这其中的无力与挣扎,会显得自己年轻时格外可笑。最后走向另一个破罐破摔的极端的,也不在少数。

人活着已经够虚伪了,如果能对孩子坦诚一点,也许是件难得的弥补。你不能带给他什么好东西,甚至在生理上,没给他超过别人的优秀基因。但起码在心理上,可以尽量让他别那么像一个傻子。

救救孩子。

0 阅读:3
猴姆小馆

猴姆小馆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