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请弟弟吃饭,倒杯毒酒说:祝弟弟活千岁,弟弟一句话保住性命

青文评过去 2024-12-25 07:34:31

都说“天家无私情”,面对皇位的诱惑,即使是亲兄弟也难免相残。李世民当年就是为了皇位,不惜弄出个“玄武门之变”除掉了自己的两个兄弟。

事实证明,历史就是一个轮回,发生过的事情还会发生。今天说的这对兄弟身处五代十国时期,兄长视弟弟为威胁,于是想用一杯毒酒以绝后患。然而他低估了自己的弟弟,最后被弟弟一句话轻易化解,差点下不来台。

这对兄弟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弟弟又是如何化解危机的呢?

捡来的兄弟

要事先说明的是,这对兄弟并非亲兄弟,这哥哥其实是被捡回来的。

这哥哥名叫李昪,出生在唐朝末年。对于李昪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是他还有另一个名字,知道的人就多了。那就是徐知诰。也就是南吴权臣,南唐的开国皇帝。

唐朝末年,各地战乱不断。李昪就生活在这么个环境中,他自幼父母双亡,成了孤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流浪到濠州的开元寺,就在此地暂住下来。

公元895年,南吴太祖杨行密攻打濠州。在机缘巧合下,李昪被杨行密收为义子。至于其中缘由,有人认为是杨行密见李昪仪表不凡,不是等闲之辈。也有人认为是李昪当时救了杨行密一命,杨行密是在报恩。

总之,李昪一下子从小乞丐变成了一方豪强的义子,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不过好日子并没有因此而到来。事实上,到了杨行密家中后,李昪受到了百般刁难。这也正常,就算是普通人家,也要嫌弃多一个分食的人。何况杨行密家大业大,他的那群儿子们自然不愿意多出一个分家产的。

几个儿子不喜欢李昪也就罢了,关键杨行密的妻子也不喜欢李昪。原因也很简单,她以为李昪是杨行密在外面的私生子。

而杨行密又是出了名的“妻管严”。你没听错,这位驰骋沙场、斩杀无数的大将竟然怕一个“小女子”。只能说“一物降一物”。

在妻子的强烈反对下,杨行密最终只能将李昪扫地出门。不过杨行密还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他觉得这孩子既然是自己捡回来的,那就要善始善终。于是他将李昪交给自己的心腹大将徐温照料。

杨行密担心徐温不尽心照料这个孩子,还时不时询问李昪的近况。而徐温看到主公这个反应,也误以为李昪是杨行密的私生子,于是将其收为义子,悉心照料。因此,李昪也跟着徐温姓徐,改名徐知诰。

一开始,徐温还有些应付差事。但是随着相处久了,他越看这个义子越顺眼。

有一次,徐温带着徐知诰出门办事。当时他在朝堂上遇到了大麻烦,心情正糟。他看徐知诰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的,觉得烦躁难耐,于是拿起棍子将其赶跑。

在回去的路上,徐温冷静下来,他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了。毕竟孩子没犯错,做父亲的不该如此。

结果当他来到家门口的时候,却见到徐知诰在家门口恭迎自己。徐温惊讶道:“你一直在这里等我?”

徐知诰回答道:“做子女的,怎么能丢下父母不管?父亲打我,一定是我犯了错。孩儿没办法,只能在这里恭迎父亲。”

徐温闻言,觉得徐知诰是个孝子,开始真正将其视如己出。

徐温派人教徐知诰识文断字,又亲自教授武艺。徐知诰以前一无所有,现在难得有了这么好的条件,自然如饥似渴地学习。

短短几年时间,徐知诰的武艺已经不输给徐温这个久经沙场的宿将,他缺少的只是战场的磨砺。

此外,徐知诰不仅白天跟着老师、父亲学习,晚上还自学兵法、权谋之术。他对于历史上的各种典故、权谋可谓是耳熟能详。

就这样,在徐温不知道的情况下,徐知诰成长为了一个有勇有谋的青年将领。

至于徐知诰的那几个“兄弟”,虽然也不错,但是和他比明显差了不少。

兄弟相争

随着杨行密的意外去世,南吴也陷入了动荡之中。好在徐温顾念旧情,坚定地拥立杨行密之子杨渥继位。然后又平定叛乱,才稳固住了局面。

可惜杨渥这人不太行,徐温念旧情,他却处处提防这些老臣。他不断提拔亲信掌管兵权,徐温等老臣却受到打压、排挤。

在杨渥的步步紧逼之下,徐温只得联合其他老臣除掉杨渥,然后又拥立杨渥的弟弟杨隆继承王位。

当时有不少人建议徐温称帝,将杨行密的后人取而代之。然而徐温却拒绝了,他告诉众人:“杨公待我不薄,我能有今天的权势,都是拜杨公所赐。让我将其后人取而代之,这种事我做不出来。你们放心好了,皇帝不会再做出对不起老臣的事情。”

这次徐温学聪明了,他虽然没有篡位,但是却做起了权臣。南吴的大权都被掌握在他的手中,皇帝杨隆则形同虚设。只能算个吉祥物。

而随着徐温的权势如日中天,他的几个儿子也开始不安分起来。他们都窥视着继承人的位置。

好在徐温早有安排,他自己长期率领大军驻扎升州,南吴的兵权尽在其手。而他的长子徐知训则留在广陵,说好听点是辅佐皇帝杨隆,说难听点就是让其总揽朝政,将朝廷掌握在自己手中。

很显然,徐温是想趁着自己身体还行,让儿子多加历练,以便以后继承自己的一切。

至于其他的几个儿子,大多在外统兵,拱卫广陵。

不得不说,徐温这番安排挺不错的。长子在朝堂上培养了人望和能力,然后再继承自己的地位。其他几个儿子只能老老实实做人。而且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几个兄弟也能互相帮衬,度过难关。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其他几个儿子都老老实实的,徐知训自己却出了问题。

这徐知训为人轻狂,他仗着自己老爹手握大权,就在朝堂上作威作福。他不仅不将那些大臣放在眼里,甚至还数次让皇帝杨隆下不了台。

杨隆虽然没啥实权,但是毕竟是皇帝,依然有一些老臣忠于他。大将朱瑾对于徐知训相当不满,后来忍无可忍干脆起兵杀死了徐知训。

一时间朝堂大乱,这就给了徐知诰机会。徐知诰老谋深算,他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带兵赶往广陵,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叛乱,恢复了广陵的秩序。

接着,他大力安抚城中百姓和朝廷大臣,然后理所当然地接替了徐知训的位置,成为了辅政大臣。

由于徐温其他的几个儿子年龄和资历都不如徐知诰,他只能默认了此事。毕竟此时能够为自己分忧,安抚朝臣的,只有徐知诰。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权宜之计,毕竟徐知诰只是义子,徐温的位置还是要传给自己儿子的。在徐温剩下的几个儿子中,最有实力的当属徐知询。此后多年,徐知询与徐知诰展开了一系列明争暗斗。

至于徐温,他并未阻止。他也想借此来磨砺徐知询,使其得到成长。不过每当徐知询处于下风的时候,徐温便会出手,他是不会让徐知询败的。这做法倒是和唐高祖李渊有几分相似。

一杯毒酒解千愁

由于受到徐温的多次打压,徐知诰明白自己想要成为继承人是没戏了。对于徐温,他是心存感激的,毕竟他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徐温给的。

然而,就在徐知诰打算上表请辞,退出这场竞争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徐温去世了。

徐温一生驰骋沙场,身上旧疾无数,加上年事已高,去世没什么奇怪的。

但是此事却给了徐知诰机会。此时,徐温不在了,皇帝在徐知诰手中,拿捏徐知询自然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他以皇帝的名义,将徐知询明升暗降,夺了其兵权,同时增加自己手中的权力。这下子,徐知询彻底不是徐知诰的对手。

后来徐知诰接受禅让,建立南唐,成为了南唐开国皇帝。此时,他选择恢复本姓,重新使用李昪这个名字。

他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却一直不得安生,毕竟当时群雄四起,南唐只是偏安一隅,时刻要面对进犯之敌。此外,徐知询的威胁依然存在。

毕竟徐温的不少旧部还是忠于徐知询的,这些人如果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李昪摆下了“鸿门宴”,请“弟弟”徐知询进宫赴宴。

作为李昪的竞争对手,徐知询对他的手段和性格都十分了解。他明白自己此行凶多吉少,因此一路上都战战兢兢的。

等到了皇宫,李昪一反常态地热情招待徐知询。这让徐知询不仅没有安心,反倒更加警觉起来。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李昪此举透露出诡异,其中必定有所图谋。

只见李昪递给徐知询一杯酒,说道:“弟弟,你我兄弟一场。我看你平时身体不太好,喝了这杯酒,哥哥祝你能活千岁。”

徐知询拿着酒杯,迟疑起来。他估摸着,这杯酒肯定有问题,怕是喝了这杯酒,别说活千岁了,立刻可以一命呜呼。

他猜得没错,这确实是一杯毒酒。只要徐知询喝下这杯酒,李昪就再无后顾之忧。

不过徐知询能和李昪争斗多年,自然也不是好对付的。他只思索片刻便有了主意。只见他拿起另一个酒杯,将酒分出一半,递到李昪面前说道:“您是兄长,有这种好事怎么能我这个做弟弟的独享?你我兄弟二人一人一半,每人多活500年,也算是一段佳话。”

说完,徐知询便盯着李昪,让他先喝。

李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此时他左右为难。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还没活够呢。但是不喝,那就坐实了这是毒酒。到时候,徐温的那些旧部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就在李昪急得直冒汗的时候,一个人突然闯了进来。

此人名叫申渐高,乃是宫里负责表演节目、逗人开心的伶人。申渐高一把夺走两人手中的酒杯,说道:“都说笑一笑十年少,这酒不如给我喝得了。我要是能活一千岁,一定天天逗陛下和齐王开心,到时候二位都能长命百岁,岂不妙哉?”

说完,也不等二人做出反应。就将两杯酒一饮而尽。接着便匆忙离去。

申渐高显然是知道李昪的计划,他此举既是为了化解二人的尴尬,更是为了保护李昪。

在送走徐知询后,李昪急忙派人去给申渐高送去解药。可惜为时已晚,申渐高已经暴毙了。

经过此事,李昪不敢再轻举妄动。他只得安抚徐知询和那些徐温的旧部,徐知询最后竟然得以善终。

至于李昪自己,反倒因为服食丹药,结果中毒身亡。

这叫什么事?李昪和徐知询两兄弟算是向人们诠释了,什么叫作“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呀,还是要心存善念才行。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0 阅读:0
青文评过去

青文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