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永远是底线!领克Z10电池包被刺穿依旧无大碍

召亮乐车 2025-04-16 13:39:06

聊电动车电池安全,不能只看 “硬防护”,更得看 “软智慧”。领克 Z10 的电池安全体系,就像一套 “攻防兼备” 的组合拳:既有钢筋铁骨的硬件防护,又有聪明灵敏的软件监控,两者相辅相成,把电池安全做到了 “双重保险”。

先说说这套 “防御体系” 的硬件部分。领克 Z10 的金砖电池有 8 重安全防护结构,最外层是航空级铝合金护板,厚度达到 9.5mm,相当于成年人手指的宽度,能有效抵御路面石子撞击、托底磕碰等日常损伤。里面的 “十宫格” 防撞隔舱是个亮点,每个隔舱都采用蜂窝状设计,就像把电池包分成了十个独立的 “安全舱”,碰撞时能把能量分散到不同方向,避免单一区域承受过大冲击力。这种设计在侧面柱碰测试中表现尤为突出:中欧法规只要求测 1 个点,领克 Z10 直接测了双边 30 个点,能抵抗 65 吨冲击力,相当于把电池包放在 “360 度无死角” 的保护罩里。

再看 “进攻端” 的主动安全,BMS 智能管理系统功不可没。这套系统搭建了云端、车端、桩端三位一体的防护网,通过 24 小时实时监控电芯状态,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信号。比如电池内部温度突然升高 1℃,或者某串电芯电压出现 0.05V 的波动,系统都会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过车机屏幕、手机 APP 甚至人工客服通知用户。今年 3 月贵州的那场事故中,系统从检测到电芯电压异常到发出热失控预警,只用了几秒,为用户和售后团队争取了宝贵的处理时间。这种 “先知先觉” 的能力,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比事后补救更关键。

实验室里的极限测试,是这套安全体系的 “验金石”。外部火烧试验中,行业标准是 130 秒不起火,领克 Z10 直接烧了 240 秒,几乎是两倍时长,烧完后电池包内部结构依然完整;挤压叠加针刺测试更严苛,先对电池包进行机械挤压,再用直径 5mm 的钢针刺穿电芯,结果电池表面温度仅为 33℃,远低于行业预警阈值。这些数据不是为了拿认证,而是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极端场景 —— 比如高速托底、异物穿刺、短路起火等,确保电池包在 “最坏情况下” 也能保持稳定。

回到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安全做到这种程度,续航和充电会不会受影响?领克 Z10 给出了漂亮的答卷:95 度电池版本 CLTC 续航 806km,71 度版本 602km,充电 15 分钟续航增加 573km。能有这样的表现,得益于 CTP 无模组技术带来的高集成度,电池包体积利用率达到 72%,在有限空间内既保证了安全防护的厚度,又提升了电池容量。这种 “鱼和熊掌兼得” 的设计,体现了工程师对细节的极致把控。

说实在的,现在电动车市场不缺 “续航王”,缺的是 “安全派”。领克 Z10 没有盲目追求续航数字,而是把重心放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多测 29 个侧面柱碰点,比如把火烧测试时间延长一倍,比如让 BMS 系统提前 17 秒预警 —— 这些 “多此一举” 的操作,恰恰是对用户安全的不妥协。当别的车企还在玩 “参数游戏” 时,领克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数据证明:电池安全没有捷径,只有把每一道防护做到极致,才能让用户在开车时多一份安心。

从硬件到软件,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警,领克 Z10 的电池安全体系就像一个 “安全堡垒”,既经得起实验室的极限考验,也扛得住现实中的突发事故。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才是真正的 “刚需”。

0 阅读:7
召亮乐车

召亮乐车

召亮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