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这回真签了!
那份美乌矿产协议,摆在桌上像块烧手的砖头,他咬着牙还是下了笔,乌克兰的命根子就这么交出去。
为了保命,他还豁出去扯上中国,硬说有中国帮俄罗斯的“军援证据”,摆明是想讨好特朗普。
可这协议,能救乌克兰吗?还是又一张空头支票?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份协议,表面上是经济合作,实际上却让乌克兰的资源拱手送人。
美国想要的,是乌克兰丰富的锂矿、钴矿,还有那些对新能源产业至关重要的稀有金属。
乌克兰能换来的,恐怕只有几句模糊的“重建基金”承诺。
泽连斯基不是傻子,他知道这笔买卖不公平,可他也明白,拒绝的代价更大。
美国不是在跟他谈生意,而是在给他下最后通牒。
几个月前,他还试过硬扛。
2月底,他在白宫跟特朗普当着记者的面吵了一架,嗓门大到整个会场都安静下来。
那一刻,他像是想给国内的民众和士兵们证明点什么:乌克兰不是谁的棋子,泽连斯基也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
可那场争吵的余温还没散去,他就得面对现实,乌克兰的财政已经枯竭,军援迟迟不到位,俄罗斯的攻势却没停过。
特朗普的团队直白地告诉他:不签协议,就别指望美国的支持。
于是,他低头了。
4月17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斯维里坚科对外宣布,美乌签署了矿产协议的意向备忘录。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几天,双方会敲定细节,争取在4月26日前把最终协议签下来。
斯维里坚科在声明里语气挺乐观,说这是乌克兰经济重建的重要一步,可谁都清楚,这份协议的背后,乌克兰付出的远比得到的要多。
协议的条款虽然经过几轮调整,删掉了一些最刺眼的条款,但本质没变。
美国企业将获得乌克兰矿产资源的优先开采权,而乌克兰能拿到的,不过是未来某天可能会兑现的投资承诺。
美国财长贝森特说得含糊,细节还在谈,但时间表已经定好——下周就要签。
乌克兰的议会估计也拦不住,毕竟泽连斯基已经下了决心。
这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特朗普。
2025年初,他重新入主白宫,急着证明自己比上一届干得更好。可现实没那么配合。
他的“对等关税”政策让美国经济乱坐一团,国内的批评声也没停过。眼看着上台百天快到了,他需要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俄乌停火?太复杂,俄罗斯那边不好搞。
相比之下,乌克兰就好对付多了,泽连斯基手里没牌,美国想拿什么,几乎都能拿到。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矿产协议不仅能让美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还能让他在国内喊几句“能源安全”“经济复苏”的口号,转移视线。
这协议对美国来说,是低风险高回报的买卖,可对乌克兰来说,签了协议,就等于把国家的命脉交出去。
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本来是战后重建的希望,现在却成了大国博弈的筹码。
泽连斯基当然知道这些,但他没得选,国内的反对声越来越响,前线的士兵士气低落,他得给民众一个交代,也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签协议,起码能换来美国的短期支持,让他多撑一阵子,他甚至可能已经盘算好了,协议签完,战事再缓和点,他就能找个理由退场,离开这个烂摊子。
可这协议,真的能救他吗?
乌克兰的处境,早就不是他一个人能扭转的。
俄乌冲突拖了这么久,乌克兰的损失没人能算得清,城市被毁,经济崩盘,人口流失,国家的未来像个遥不可及的梦。
俄罗斯那边,虽然也付出了代价,但至少在谈判桌上占了上风,停火是迟早的事,可停火的条件,注定对乌克兰不友好。
俄罗斯很大概率能拿走它想要的,乌克兰却只能接受残局。
更糟的是,泽连斯基还得面对国内的怒火,民众已经对他的领导失去信心,很多人觉得他把国家带进了死胡同。
签了矿产协议,等于给了反对派更多攻击他的理由,有人会骂他软弱,有人会说他卖国。
可他不签又能怎么办?没有美国的支持,乌克兰连现在的局面都撑不住。
为了给自己加点筹码,泽连斯基最近还打起了别的算盘。
他开始拿中国说事,宣称乌克兰掌握了中国“对俄军援”的证据,试图用这个话题讨好美国。
过去几周,乌克兰的官方声明里频频提到中国,语气里带着点挑衅,可问题是,他们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
这些指控,更多像是临时抱佛脚,试图让特朗普觉得乌克兰还有点“战略价值”。
这招效果却不怎么样。美国政客当然乐意听人说中国的坏话,但泽连斯基的指控太空洞,连美国媒体都没怎么跟进。
特朗普的团队更关心矿产协议的进展,对乌克兰的“中国牌”兴趣不大。
泽连斯基大概也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抛出的这个话题,最后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说到底,乌克兰的悲剧,不只是泽连斯基一个人的问题。
过去几年,乌克兰被夹在东西方之间,像个被反复争夺的棋子,西方给了它承诺,却没给够支持;俄罗斯给了它压力,却从没松手。
泽连斯基想做个英雄,可现实让他只能做个妥协者,他的每一步选择,都是在更坏和最坏之间挑一个。
美乌矿产协议的签署,只是这场悲剧的最新一幕。
协议签了,乌克兰的资源会流向美国,特朗普会拿它当政绩,泽连斯基则会继续在国内外的夹缝里挣扎。
他或许能靠这份协议多撑几个月,但长远看,他的政治生命已经走到尽头。
乌克兰的未来,也依然笼罩在阴云里。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