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中国刚从加拿大订了730万桶石油,创下历史纪录,结果钱还没捂热乎,加拿大转头就对美国点头哈腰,还顺手对中国甩了句“威胁”的脏话。
加拿大总理卡尼站在竞选辩论的聚光灯下,面对“最大威胁”这个问题,他脱口而出说“中国是最大安全隐患”。
这操作,简直让人看呆!
明明靠着中国的订单,加拿大的石油产业本可以风光无限,可渥太华偏要一边讨好美国,一边给中加关系上眼药。
这算盘打得乱七八糟,到底图啥?
要弄明白这背后的故事,得先把时间拨回到上个月,那会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打得不可开交,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也不甘示弱,回击得毫不手软。
结果中国的石油进口策略来了个大转弯,从美国买的石油量直接砍了九成,从原来的2900万桶骤降到300万桶。
于是中国把目光转向了加拿大。
2025年3月,温哥华附近的输油管道终端港口,迎来了中国货轮的频繁到访,单月730万桶的进口量,刷新了记录不说,业内人士还预测,这数字以后还会往上蹿。
为什么中国突然看上了加拿大的石油?原因其实不复杂。
美国石油被关税卡得死死的,价格高得离谱,中国自然得找个更划算的替代品。
加拿大就在旁边,石油储量丰富,再加上它的原油品质跟中国炼油厂的需求挺搭,简直是天作之合。
更何况,加拿大一直是个能源出口大国,不仅给美国供油,还跟中东、俄罗斯这些产油国在全球市场上掰手腕。
中美关税战一打,加拿大就像捡了个大便宜,订单哗哗地往手里飞。
加拿大的能源圈子里,这事早就不是秘密,温哥华的港口工人看着货轮来来往往,码头上的吊机忙得没停过。
有人甚至放话说,中国的订单可能会翻倍,可以说加拿大在这场中美能源博弈里占尽了地利。
卡尼政府那边,也不是没算过这笔账。
财政部的官员私下里估计,这波订单能给加拿大经济注入不少活力,特别是在关税战让出口市场有点乱的时候。
可就在这当口,加拿大却做出了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
4月中旬,渥太华那边突然宣布,对部分美国商品放宽关税限制,钢铁、铝、汽车零部件,甚至食品饮料包装材料,只要符合条件,都能免税进口。
这意味着美国车企在加拿大建厂,或者从美国进口零件在加拿大组装汽车,这些都能省下一笔关税钱。
这消息一出,加拿大的企业松了口气,毕竟之前美国加的关税,让不少公司裁了人,利润也缩了水。
这背后,其实是加拿大对美国的一次低头,美加两国经济绑得太紧,美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出口市场,关税战打下去,加拿大企业日子不好过。
2025年又是卡尼竞选的关键年,国内经济得稳住,不然选民的票可不好拿。
于是,渥太华选择了妥协,宁可让步给美国,也要保住本土的就业和市场。
路透社的报道说得挺直白:加拿大的中小企业已经撑不住了,裁员潮开始冒头,卡尼政府得赶紧灭火。
但问题来了,加拿大这边刚靠中国订单赚得笑眯眯,转头却又对美国示好,这还不算完,卡尼还在竞选辩论里把中国推上了“威胁”的位置。
4月17日那天,卡尼站在台上,面对对手抛来的问题,语气里带着点竞选的火药味。
他不仅说了“中国是最大威胁”,第二天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加了把火,说什么中国在“干预”加拿大事务,跟俄罗斯在俄乌冲突里“穿一条裤子”,还扯上台海局势,话里话外全是火药味。
这番话,听着像是在迎合某些选民的情绪,加拿大的政治圈子里,炒作“中国威胁”早就不是新鲜事。
过去几年,渥太华没少拿中国说事,从网络安全到贸易争端,总能扯上点“威胁”的影子。
这次卡尼说得这么直白,可能是想在竞选冲刺阶段拉点选票,毕竟反华情绪在某些群体里还是有市场的,加上美国那边一直对中国施压,加拿大作为盟友,多少得跟上步调,表个态。
可这表态的时机,实在是挑得有点尴尬,中国刚下了大单,加拿大的石油产业正指着这笔生意翻身,卡尼却在这时候“开炮”。
温哥华的港口还在忙着装船,石油公司的合同还没签完,渥太华却已经开始给中加关系上眼药,这让不少人觉得,加拿大这波操作有点像端着碗吃饭还砸锅。
毕竟中国的能源市场可不是只有加拿大能进。
俄罗斯那边已经放话,愿意给中国“要多少供多少”的石油,中东的油田也随时能加大供应量。
加拿大这时候得罪中国,等于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更别提,加拿大的能源出口本来就靠着中国这波订单缓了口气,中美关税战让美国市场有点不稳定,加拿大的石油公司正需要中国的订单来填补空缺。
可卡尼这番话一出,中加之间的能源合作难免会打个问号,中国的采购商也不是没脾气,市场这么大,选谁不是选?要是中加关系再闹僵,加拿大的石油可能就得在港口堆着,卖不出好价钱。
说到底,加拿大这波操作,像是被夹在中美两个大国中间,左右为难。
美国是老大哥,经济上不能得罪;中国是新买家,订单不能丢。
可卡尼政府偏偏选了个最不讨好的路子:一边对美国低头,一边对中国甩脸色。
这么玩下去,加拿大怕是要自己给自己挖坑,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多得是,俄罗斯、中东、甚至南美的油田都能顶上,加拿大要是真把中国市场搞丢了,最后哭的还是自己。
卡尼站在竞选舞台上,灯光亮得刺眼,他那句“中国威胁”的话还在网上发酵。
未来几个月,中加的能源贸易会怎么走,估计得看渥太华能不能把这口气咽回去换个说法,不然中加的石油生意,估计要黄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