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清朝,中国版图是否会缩水到长城以南?像印度一样分裂?

史镜观澜 2025-04-06 11:39:19

说起清朝,总有人争论它到底是“功臣”还是“罪人”。有个问题老在我脑子里转:要是没清朝,中国版图真会缩水到印度那规模,只剩300万平方公里?这事儿听起来挺吓人,但细想想,还真得从历史和现实两头挖一挖。

明朝的疆域:看着大,其实虚

先说说明朝。课本上讲,明朝鼎盛时疆域号称997万平方公里,听着挺唬人。可实际呢?真正管得住的也就“两京十三省”,大概400万平方公里。边疆那块儿咋回事呢?我发现仨特点:

一是军事站不住脚。东北的奴儿干都司设了才20年就撤了,青藏高原靠册封个宗教领袖松松垮垮地连着,蒙古草原更是乱成一锅粥,连皇帝都被瓦剌抓走过——“土木堡之变”那事儿,丢人不?

二是经济上不感兴趣。明朝“重农抑商”,眼里只有能种地的汉地,像青藏高原、蒙古草原这种“非农区”,压根儿没动力管。交趾(今越南北部)放弃了,贝加尔湖让沙俄捡了便宜,都是这逻辑。

三是朝贡体系太虚。郑和下西洋搞了个覆盖东南亚到东非的网络,挺风光,可没驻军没税收,葡萄牙占马六甲、荷兰抢印尼时,明朝只能干瞪眼。这“天朝上国”的牌子,砸手里了吧?

要是明朝这模式延续到17世纪,沙俄东扩、英国殖民印度一来,东北可能变“黄俄罗斯”,西藏成英属印度的后院,西北被准噶尔和沙俄瓜分。长城以北直接“出国”,想想都冷汗直冒。

清朝的操作:从虚晃到实控

再看看清朝,这渔猎民族出身的政权,思路跟农耕王朝完全不一样。咋干的?我总结三点:

一是打下来再管住。康熙平三藩后,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干掉噶尔丹,把外蒙古收了;1720年进军西藏设驻藏大臣;1757年灭准噶尔,把西域改名“新疆”,搞军府制。这青藏高原、蒙古、西域,头一回实打实进了中央管辖。

二是主动防外敌。沙俄来犯,清朝在雅克萨打了两仗(1685-1688年),保住黑龙江流域。虽说《尼布楚条约》没守住贝加尔湖,但比明朝放任沙俄吞西伯利亚强多了。

三是法理上站得住。清朝巅峰时疆域1300万平方公里,后来丢了150万,剩1150万交给民国,最后定了960万的底子。国际法讲“领土生存原则”,这法理连续性全靠清朝打下的基础。

印度咋回事?拿来比比

印度现在298万平方公里,跟清朝一比,差距在哪儿?我也琢磨了这三点:

一是没屏障。印度没青藏高原这种“天险”,历史上被雅利安人、突厥人、蒙古人轮番入侵,整合不下来。

二是殖民坑人。英国统一南亚次大陆,可故意留着土邦制,印巴分治丢了**25%**领土,克什米尔还吵个没完。

三是管得松。莫卧儿帝国和英国都没清朝那种边疆军政体系,现代印度对东北邦、克什米尔都头疼。

要是中国没清朝,照明朝路子走下去,沙俄吞东北、西北,英印占西藏,中原可能就剩长城以南,跟印度差不多大。更别提没了青藏高原这个“亚洲水塔”,黄河长江都得喝西北风。

没那么简单:历史假设的坑

不过话说回来,没清朝真会这样吗?我常在写作中想,这事儿没那么绝对。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扩张是它的“命根子”,靠“满蒙联盟”稳住草原,汉人王朝可能就守着长城不挪窝了。还有人说汉人政权能赶上工业革命,可明朝连火器都瞧不上,儒家官僚那德行,真能抓住机会?我看悬。

再说成本,清朝在新疆、西藏年均花掉国库15%,这劲头汉人王朝未必舍得使。所以在我看来,清朝不是“扩张有功”那么简单,而是特定环境下拼出来的结果。

你咋看?

清朝这960万平方公里的遗产,既是地理的运气,也是文明的韧性。布热津斯基说过:“18世纪的清朝全球无敌。”与其纠结没清朝会咋样,不如想想:咋让这版图上的多元文明,继续写出新故事?你觉得清朝这步棋值不值?留言聊聊吧!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陌生人

陌生人

1
2025-04-09 15:45

没有清朝也别这个大,你去多看看书,明朝的都护府都在那里!小便你这样的要是过去早杀12族了,也就是新社会你就偷着乐吧!杀比

史镜观澜

史镜观澜

以史为镜,观天下大势,回溯历史脉络,洞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