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用“少年英雄”四个字来形容岩龙,丝毫不为过。
19岁少年郎单枪匹马闯入敌军深处,在敌军毫无察觉的情况,创下一场战斗射杀56名敌军纪录。
投军不满一年的新兵蛋子,是如何做到一个人一把枪,改变整个战场局势呢?
岩龙又是如何从枪都拿不稳的毛头小子,蜕变成弹无虚发的“神枪手”?
1960年,岩龙出生在云南傣族自治州一个边陲小村,父亲在他九岁时因病去世,留下他和妹妹、母亲三人相依为命。
乡亲们知道岩龙母亲独自拉扯小孩长大不容易,时常照拂一二。
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岩龙早早扛起生活重担,照顾年幼小妹,替母亲分忧。日子虽然清贫,一家人过得很知足。
二十世纪70年代,越南抗美战争结束,被胜利冲昏头的越南领导集团在错误的思想领导下,公开宣布反华。
此后,越军多次进犯我国边境地区,推倒界碑,伤害边民,制造流血事件。
桩桩件件,罄竹难书。有数据统计,1978年8月至1979年2月,越军平均每天发动5次武装挑衅,打死打伤多名当地居民或边防人员,百姓不堪其扰。
家庭不幸使得岩龙更加早慧,十三四岁的岩龙不懂得战争意味着什么。
但他知道,发现陌生人出现在村子里,要第一时间告诉村里的大人,回家守在妈妈和小妹身边。
岩龙亲眼看见越南特工欺凌乡亲父老,华侨同胞带着满身伤痕从边境逃回国内,解放军战士为保护边民壮烈牺牲,无数家庭因人祸支离破碎。
云南边境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虎视眈眈,老百姓生活朝不保夕。
岩龙所在村庄又一次遭遇越南武装军入侵。
村里的生产设备遭到破坏,村民辛辛苦苦种植的橡胶树被伐毁,反抗的人惨遭毒打威胁。
大人痛苦哀嚎,孩童尖叫哭喊,小妹和母亲的低声啜泣,像一根根针扎进岩龙大脑。
岩龙痛恨越南军蛮横残忍,又恨自己弱小无能,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努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保护父老乡亲不再受欺负。
1978年,云南军区招兵,18岁的岩龙终于等到了保护家园的机会,他带上母亲和小妹为他收拾的行囊,独自前往投军。
经过新兵训练后,岩龙被分配到14军40师120团5连2排4班。
算上岩龙,班级里共有9名战士,分别来自不同民族,只有岩龙不懂汉语。
岩龙听不懂班长讲的话,但他很聪明,记住了班长说话时的动作。看到集合的手势,岩龙扛起枪跟着走;看到开饭的动作,他就拿起饭盒。
不过岩龙只能看懂简单的指示,训练时就需要班长单独和他讲解。
岩龙有些过意不去,总不能天天麻烦班长给自己开小灶,必须学会汉语才行。
岩龙向班长表达了想要学习汉语的想法,班长二话不说,给岩龙找来了“汉语老师”。
这位“老师”是部队里一位懂傣族语的战士,名叫杨昌隆。
岩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只要有时间,就想方设法向杨昌隆请教汉语。
岩龙进步很快,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可以磕磕绊绊说出不少汉语。
汉语学习非一日之功,岩龙用汉语与战友们交流时,依然有些吃力。
岩龙汉语说得慢,表达不利索,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每一次战士们会耐心看完岩龙的“表演”,久而久之,大伙都习惯岩龙“手舞足蹈”的交流方式。
杨昌隆每次带着岩龙学习汉语,都会按照傣族习惯喊他为“龙仔”,这个称呼在班级里传开,战士们知道后,也用这个昵称来呼唤岩龙。
班级里的战士很喜欢这个来自傣族的热情小伙,闲暇时就会找岩龙交流,帮助他学习汉语。
汉语学习只是岩龙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作为一个随时有可能上战场的士兵,各种战斗知识才是每天训练的重中之重。
岩龙所在的14军被誉为“丛林猛虎”,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能与革命老前辈们并肩作战,岩龙感到无比自豪。
好不容易才跨过“语言沟通”这道坎,又有一座高山横亘在岩龙面前。
第一次班级组织真枪实弹打靶,岩龙就被剃了一个大光头!他射出的子弹全部瞄边射空了,报靶员数子弹时啧啧称奇。
18岁的开朗小伙训练时不喊累,受伤时不喊疼,却因为实弹训练没有打出成绩掉了眼泪。
岩龙觉得,这样的实弹成绩,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老乡亲。就这水平,别说保护家人了,上了战场一准成炮灰。
自此之后,岩龙就像入了魔一样训练自己的射击技巧。
他臂力弱,端不稳枪,那就在枪上面多挂几块砖头。别人射击训练一小时,他就在沙土堆里卧射一早上。
中午休息时,岩龙是最后一离开训练场的,晚上大家伙都睡着了,他还在比画装弹上膛的动作。
岩龙坚韧的训练态度被杨昌隆看在眼里,岩龙向他请教学习汉语时也是如此拼命,谁劝都不好使。
杨昌隆很珍惜这个傣族“学生”,看到岩龙练得太狠就上前提点一二,免得岩龙没轻没重熬坏了身体。
两人亦师亦友,睡觉在同一个铺上,训练共用一挺机枪,相互陪伴成长。
天道酬勤,岩龙的射击能力与汉语水平齐头并进,飞速进步。
后续连、营、团接连举行的七次实弹射击,岩龙均取得优秀成绩。
每一颗正中靶心的子弹背后,是岩龙成百上千次的射击训练。
岩龙没有因为一时的成绩忘乎所以,每个训练项目,他都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对待。
初生牛犊不怕虎,新兵蛋子也不怕战场老油条。
副班长是部队里出了名的“投弹高手”,轮到投弹训练时,岩龙专门找副部长切磋。
投弹是实打实的技术活,副部长“投射高手”的头衔一点水分也没有,是一颗颗手雷堆上来的。岩龙把膀子抡断了也没扔过副部长,还因为过度训练,手肘肿成大鹅蛋。
休息时,杨昌隆一边给他热敷,一边苦口相劝,等到下次再给岩龙热敷时,才知道这倔小伙一句好赖话没听进去。
岩龙没想到的是,与“老师”杨昌隆离别的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1978年11月,越南的挑衅持续升级,完全无视我国释放出的和平信号,一意孤行屡教不改。中央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保卫边疆的号角正式吹响。
14军奉调加入前线战斗,这是岩龙第一次直接面对战争的残酷。
岩龙所在队伍收到清扫7号公路的任务,为后续大部队挺进街区扫平障碍。
7号公路的地形不利于我军行进,公路两侧是地势高的丘陵,敌军能借助高地,轻松压制我军。
这是一场硬仗,即便有老将带队,局势依旧不容乐观,打得十分被动。岩龙借着战壕掩护,射击敌军的枪没有歇息过。
子弹上膛,瞄准敌人,扣动扳机。做梦都在训练的姿势,已经成为岩龙的条件反射动作。
长时间卧射射击训练的成果也在战场中体现出来,岩龙的命中率极高,三两发子弹就能放倒一个越军。
敌军损失惨重,我军人数也在减少。
岩龙还没反应过来时,一颗子弹正面打进旁边杨昌隆的身体里,他看着杨昌隆直挺挺倒下去。
杨昌隆牺牲了,他陪伴岩龙走过最艰难的第一年,亲眼见证岩龙从幼鸟蜕变成雄鹰,却没能活着走出战场。
这一战结束,岩龙终于明白“保家卫国”四个字,字字千钧重,洒满英雄血泪。
留给他悲伤的时间不多,岩龙只能将悲伤化为愤怒,用手里的枪为牺牲的老师和战友们报仇。
1979年2月,岩龙所在五连奉命南征,在78号高地上遭遇埋伏已久的越军。
侦查情报显示高地上只有三十多个敌人,等到两军短兵相接时,这才发现情报有误,越军竟在山头上埋伏了一个连的兵力。
越军占据优势进攻点,我军遭遇越军猛烈狙击,情况十分危急。
见势不妙,连长立刻下令转移,放弃78号高地,先对高地四周敌军部署下手。
不料狡猾的越军早有准备,他们将高地四周的树木全部伐毁,不给我军留下一点掩体,我军只能临时修筑工事被动防守。
为了给战友们争取时间,二排排长冲在最前面,不幸中弹身亡。
岩龙恰巧就跟在二排排长身后,看见排长背后炸开一片血花倒地身亡,睚眦欲裂,拖着排长的身体滚进一侧的小山沟中。
战场上硝烟四起,岩龙跟着排长身体一同滚落,没有一个敌人发现还有岩龙这个漏网之鱼。
岩龙将排长的身体藏在山沟深处,自己则借着周边长势极好的草丛,无声无息摸到越军工事附近。他找好位置,架起随身背着的步枪,枪口直指越军机关炮手。
另一边,四班班长发现岩龙消失不见,正急匆匆找人。
此时防御工事已搭建完毕,连长得知岩龙失踪消息,当即命令四班前往侦察地形并寻找岩龙。
射击工事地形被一一确认,迟迟没有发现岩龙的踪迹,大伙开始担心这个开朗的傣族小战士。
四班的战士不愿意放弃朝夕相处一年的战友,想要继续寻找岩龙,却收到连长发起总攻的命令。
军令如山,谁都不敢因为个人私情耽误公敌大计。
顷刻间,整个三排的火力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山顶上落入越军所在位置。
越军仗着武装配备齐全不甘示弱,迫击炮、重机炮、轻机枪轮流上场,想利用凶猛的火力优势一举吞下三排。
战局进入白热化,战场上浓烟滚滚,任何一方率先出现颓态,都将成为战局的转折点。
而决定战局之人,正是三排和越军都没找着人的岩龙。
岩龙端着枪,枪口对准越军工事上打得最凶的几口机关炮,扣动扳机,一个炮手应声倒地。
岩龙打完一枪立刻滚回沟里,一秒没有耽搁,猫着腰转移阵地,换个位置再次架枪。哪个凶岩龙就打哪个,不愁找不准目标,这就叫枪打出头鸟。
前面三排还在和越军打得难分高下,岩龙已经在后面偷到家了,半炷香功夫放倒二十来名重机枪手。
越军终于发现了不对劲,敌人竟来自军队后方,一定是藏在高处的狙击手!机枪炮转了个头,向着后方高地一阵扫射。
越军打了个空气,但他们非常自信,认为自己震慑住了“狙击手”。
岩龙也不管越军虚空索敌,换个位置继续,一梭子下去,前一秒架着机枪耀武扬威的机枪手,下一秒倒在血泊中。
越军方寸大乱,三排抓准了机会,加大火力进攻。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与岩龙打了一波完美配合。
岩龙一战成名,一个人一把枪打死半个连的越军,顺利解除78号高地危机。
从此以后,每当人们提起“少年英雄”,少不了这位傣族小战士的名字。
岩龙的战绩一级一级向上传,部队所有人一致认为要给他请功。
自古英雄多薄命,不许人间见白头。
岩龙没能亲眼看见上级对自己的肯定,四天之后牺牲在任务途中。
1979年2月25日,岩龙随大部队沿路向北攻打敌人据点时,被埋伏在公路上的越军射杀,牺牲时年仅19岁。
当年,中央追记岩龙一等功,追认为正式党员,并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正是因为无数前仆后继,以身为盾的英雄先烈,中华人民才能获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孤胆英雄的荣耀并非来自人们的赞颂,而在于他们为人民百姓浴血奋战付出的巨大牺牲。
岩龙的生命定格在最热烈的年纪,虽已身死,灵魂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