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粟裕出奇制胜全歼74师,张灵甫无处可逃!

振华振兴近代史 2023-11-15 07:01:0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47年,正处于内战的焦灼时期,老蒋集合他的精锐部队,发动了所谓的“鲁中决战”。

然而让老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所谓的“王牌师”,却在粟裕的手上惨遭全歼。

就连他一向器重的“中将师长”张灵甫,都因此殒命战场。

狭路相逢

1945年重庆谈判之后,蒋介石并没有放下自己的政治野心,转而调用百万军队,向解放区发动了进攻。

然而,从兵力上和装备上都处于劣势的解放军,却接二连三地给国民党部队以沉重的打击。

1947年3月,老蒋放弃了原本的全面进攻的策略,改为集中兵力、断线作战的方式,在总司令顾祝同的指挥下,对山东地区进行了进攻。

在老蒋的对外宣传中,这种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打法叫做“鲁中决战”。

这时候汤恩伯兵团的主力部队,是拥有全套美式装备的王牌师,是被称为老蒋的“禁卫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的国民党整编74师,师长则是被称为黄埔名将、抗日功臣的中将张灵甫。

张灵甫

这个张灵甫可以说是风流倜傥、文武兼备,他曾经考进过北大历史系,也是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

不仅在抗日战场上的南京保卫战、上高会战,等重要战斗中表现出色,而且还凭借一手漂亮的书法,为其获得美誉。

张灵甫早在徐州会战时,就凭借一番“战争论”获得了老蒋的赞赏。

他说:“作战就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时候就要兵贵神速,有时候就是要依托地形地势。所谓兵无定势,这才是蒋校长指示的作战精髓”。

或许老蒋并不是对他所说的作战理念认同,而只是对他的“彩虹屁”表示赞赏。

总之,这一次调整进攻策略之后,张灵甫已经成为了前线部队的主力中的主力。

此刻,在张灵甫和汤恩伯兵团面对的解放军将领,却是并没有上过专业军事学校,而是完全从实际战争中,学会战术战法的“战神”——粟裕。

粟裕

粟裕并没有像张灵甫那样高的学历,他的最高学历只是读到了中学,而且还因为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停课。

在校长以及多名教师被迫害牺牲之后,他也被安排到了叶挺的教导队中,成为了一名战士。

在粟裕晚年的回忆中,他称朱德是教会他打仗的人,毛主席是教会他看透本质的人。

而毛主席对于粟裕的评价,则更加直接说“他是能够打大仗的人”。

这一切,不仅是因为粟裕曾经跟着朱德,在一场场战斗中走过、共同上过井冈山,也不是因为毛主席,在福建养病的三个月时间里,是粟裕负责毛主席的警卫工作。

更主要的是因为粟裕用心去学习、认真去理解和体会,并且在实际作战中学以致用,逐渐掌握了一套自己所擅长的作战方法。

粟裕

从1934年8月开始,在红军的报刊《红色中华》中,连续报道了14期的电讯消息,不断宣布着作为红军抗日先遣队的红十军团,不断取得的胜利战果,而粟裕正是红十军团的参谋长。

在抗日战争中,粟裕曾经担任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也曾经担任新四军第一师的师长兼政委,直接参与到前线的作战中,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行动。

仅在车桥战役中,就打掉了日军50多座堡垒,在南坎战役中,更是直接拔掉敌人的据点70多处。

粟裕从一名警卫员成长到司令员,也不过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难怪有人称呼他为“天才”、“战神”。

黄埔名将张灵甫和天才将军粟裕,两人在红军反围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都没有过接触,但是在这次“鲁中决战”之前,却已经进行了两次战斗。

张灵甫却认为那两次都是他胜利,而粟裕则认为那只不过是“消耗战而已”。

就在几个月之前,张灵甫就曾经率领74师和28师192旅,对涟水地区发起进攻。

当时粟裕带领华中野战军,从正面进行了阻击,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国民党部队在扔下9000多条人命之后,也依然没能占领涟水。

但张灵甫认为,华野10纵司令谢祥军阵亡和同样惨重的伤亡,最后胜利的还是属于国民党部队。

粟裕却并不这样认为,虽然当时大多都表示,这是一场坚守胜利战,而粟裕却一直坚持这是一场消耗战,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要守住涟水、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正是因为张灵甫和粟裕有过在战场上的接触,所以张灵甫认为粟裕“不足为惧”。

所以在与周围的黄百韬整编25师,和李天霞的整编83师达到既定位置后,便迫不及待地向解放军逐步压了过去。

张灵甫和粟裕,这两名优秀的战将,在山东战场上狭路相逢,并一决胜负。

一触即发

早在1938年,在山东临沂地区,曾经爆发过张自忠等爱国将领和日军进行的战争,蒋介石曾多次前往前线督战。

而1947年时,他又再一次到了临沂,目的就是要给前方的三大兵团的指挥官们,下达他“兵贵神速”的指示精神。

让老蒋没有想到的是,以陈毅和粟裕为首的华北野战军极为配合,带着部队在山沟里转来转去,让国民党的部队接连取得了多个城镇。

对于陈毅和粟裕队伍的情况,毛主席已经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在电报中指示,“敌方着急,我们偏偏不要急”,“主力在手,寻找机会”。

粟裕在看到毛主席的电报之后,便马上停止了原本已经下达的命令,只有被称为“王老虎”的王必成。

因为急于决战,早早便加快速度穿插到了敌人的身后,其他部队则停在了坦埠地区附近。

这样的情况,刚好形成了前方主力部队,和蒋军的五个主力师形成一字排开对峙,王必成的6纵队从后方堵截的局势。

粟裕在与陈毅的沟通中,对现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王必成的队伍可以就地潜伏,而前方的主力部队,则应该马上和蒋军的队伍保持距离,继续采用“钻山”的战术,把我军“脚底板快过车轱辘”的优势发挥出来。

因为见到华野依然在山区中行进,并且又形成了“一字”的整体排列,老蒋认为时机已到,便让汤恩伯向下贯彻他“兵贵神速”作战理论。

于是在蒋军侧翼的第7军,便开始主动向前推进,企图占领侧翼,以方便对华野进行“合围”。

粟裕

当时在华野内部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先打掉探头的蒋军第7军。

但是粟裕却认为,应该继续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不着急”,继续保持原有的节奏,等着蒋军的变动。

这时,对面的74师已经按捺不住,偏偏又从美军那里“适时”地得到了,粟裕指挥部就在坦埠一带的情报。

在张灵甫的建议下,汤恩伯决定以整编74师为中央主力部队,向陈毅和粟裕发动总攻。

74师在中央主攻,83和25两个同样被美式武器武装的主力师,作为两侧的掩护,对粟裕的指挥部发动正面进攻。

张灵甫对于这样的安排还是很满意的,因为这样才会凸显出他的“王牌师”地位。

在张灵甫对部下的战前动员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消灭粟裕的信心,并声称,“之前的那些战绩,和消灭陈毅和粟裕比起来,都算不上丰功伟业。这样的伟业,也只能由我74师来创造!”

张灵甫的74师的确无愧于“王牌师”的称号,在飞机和重炮的掩护下,轮番对粟裕的指挥部发起了轰炸。

不过粟裕和陈毅,早就在故意泄露行踪之后,便已经做好了准备。此刻已经带着重要的资料转移了。

而偏偏此时,解放军又拦截了,汤恩伯下达向坦埠发动总攻命令的电报。

粟裕和陈毅经过研究之后,认为汤恩伯已经改变了战术,准备采取从中间直接突破,对我军指挥部进行重点打击,继而促成全面决战。

既然你改,那么我们也改一改。粟裕和陈毅商量之后,决定出奇兵、用险招制胜。

逃无可逃

“我决定出一个奇招,来一个虎口掏心。”

粟裕在和陈毅商量部署时,说出了自己的全盘计划。

久经沙场的陈毅当时对粟裕的奇谋连连称赞。他的这一决定还是十分大胆的,因为两侧如果不能够有效挡住救援部队,那么就很可能会造成反被反包围的后果。

当粟裕接到了毛主席回复的:“前方战局由你们自行决定,中央绝不遥制”的回电后,粟裕拿到了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决定牌。

这让粟裕更加坚定了,集中力量“敲下”74师这个硬钉子的决心,现在就是要想一想怎么能够做到,在三个武装美式装备的整编师中,集中优势兵力消灭74师。

经过周密地部署,粟裕最终决定,坚决贯彻“猛虎掏心”的打法,硬是“掰开”两旁负责掩护的两个师,猛“掏”74师。

张灵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逐步追击的解放军队伍是有序撤退,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张网。

当74师一步步占领了杨家寨等地后,部队推进到了孟良崮地区。

这时候华野1纵的3师通过高速穿插,把敌65师挡在了后面,剩余部队从侧翼切入,隔断了侧翼的25师,8纵则从另一侧直接切断了83师的援助路线。

当张灵甫发现被追击的队伍突然改变了方向,突然掉回头迎面扑上来,这时候的他才感觉到已经上当,他马上把队伍撤向最近的垛庄和孟良崮进行掩护。

垛庄是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虽然有一些可以用作掩护工事的建筑,但路程比较远。

相对于垛庄来说,小山头孟良崮则更近一些,而且张灵甫认为这里也是兵法中所说的“优势高地”。

撤到了孟良崮的张灵甫却没有意识到,现在的战争方式和战场局势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原本能够给张灵甫提供支援的队伍,就像被两只大手一样死死按住,而粟裕的主力部队,已经直接杀向了孟良崮。

74师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居高临下的地势,起初还能坚持固守待援,并向汤恩伯申请空投援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74师发现情况已经越来越不利,因为黄百韬的救援部队,在距离孟良崮5公里的地区便再也难以前进一步。

而粟裕的部队则从四面八方包围了上来,把孟良崮变成了“死地”。

张灵甫真正地执行了,当初他对老蒋说出的“因地制宜”,而粟裕则把“出奇制胜”诠释得淋漓尽致。

5月15日中午,华野向孟良崮地区发动了总攻,尽管74师依然负隅顽抗,但是也抵抗不住解放军的强大攻势。

到第二天清晨时,已经被全部歼灭,人们在对俘虏进行清点时没有发现张灵甫,最后在其他战俘的带领下,才发现已经被击毙倒在山腰上的这位国军中将。

根据战后张灵甫身边的警卫和参谋回忆,最初时,张灵甫还准备用自己当诱饵吸引粟裕的主力,没想到被粟裕一反“专挑软的吃”常态,对最强的74师进行“反突破”。

当张灵甫知道,周边救援部队被牢牢堵住之后,也曾经想过用汽车逃跑,但山区崎岖的道路,却限制了机动车的行动,并且周边已经被粟裕大军牢牢围住,再难以逃出包围。

结语

对于74师全军覆灭的这个结果,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他没有想到会输的这样惨。

另一个是毛主席,他没有想到会打扫得这样彻底。

可以说,粟裕的这一招“猛虎掏心”,是出奇制胜的法宝,在粉碎张灵甫和74师的“金字招牌”的同时,也宣告着老蒋的“鲁中决战”计划,被彻底破灭!

参考资料:

《决战孟良崮》韩继云

《折戟孟良崮》董少东

《粟裕与张灵甫的战场交锋》华小勇

1 阅读:14
振华振兴近代史

振华振兴近代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