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自公元618年建国以来共享囯二百八十九年。在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呈现出了百花齐放、齐头并进的局面,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引得万邦来朝,大唐的声誉也因此远播,至今海外华人还都称自己为唐人。
唐朝疆域图
在唐朝存续的近三百年时间里,共出现了二十一位皇帝,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在开创大唐的过程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勋,因功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他的哥哥李建成则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但是李世民的功绩和声望却远非李建成所能比的,于是矛盾就此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祖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这一矛盾在玄武门彻底爆发出来,在这一年的六月初四,李世民于玄武门附近射杀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两个亲兄弟,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事后,李渊把军政大权交给了李世民,并在三天之后封其为皇太子,两个月之后李世民正式受禅登基,改元贞观。称帝之后的李世民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使隋末动荡的局势稳定了下来,开创了大唐建国以来的第一个盛世,史称“贞观之治”,因此后世对他弑兄杀弟的玄武门之变多是持理解、同情甚至是赞赏的态度,著名史学家柏杨就曾说过:“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先生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
玄武门之变
其实“玄武门之变”在唐朝总共出现了四次,李世民的这一次是第一次也是最著名的一次,第二次则是发生在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早年的她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才人,并在李世民病重期间与当时的皇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依例入感业寺出家为尼,不过不久之后便被已经登基的李治接回了宫里,入宫后的武则天利用自己狠辣的手段先后打败了萧淑妃和王皇后,最终成为皇后。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风疾发作,武则天代其处理朝政,史称二圣临朝,唐高宗去世后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被奉为皇太后,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并大肆分封武氏族人,与李唐王室的矛盾日益激化。
张柬之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一些对她武周革命不满、希望恢复大唐社稷的官员们在大臣张柬之等人的率领下趁机起事,带领五百羽林兵占领了玄武门,并一起闯入皇宫,杀了武则天晚年十分宠幸的面首张易之、张宗昌两兄弟,逼武则天退位,复唐朝国号。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复位,第三次的玄武门政变便是发生在他在位时期。
唐中宗李显
唐中宗李显生性懦弱,复位后昏弱无能,皇后韦氏趁机联合武三思把持朝政,企图做武则天第二,并因为当时的太子李重俊不是自己所生,对他甚是忌恨,经常侮辱打压,忍无可忍的李重俊于景龙元年七月联合左羽林大将军矫诏冲入武三思住所,杀死了武三思和他的儿子武崇训,随即又发兵包围皇宫索要韦后,韦后挟持唐中宗登上玄武门门楼,最终李重俊病变失败,逃亡终南山后被追获杀害。
唐玄宗李隆基
第四次玄武门政变同样也是发生在唐中宗时期,景龙四年韦后与安乐公主阴谋毒死了唐中宗李显,立温王李重茂为帝,并效仿武则天在京城核心部门安插韦氏子弟,准备自立,相王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先发制人,率兵占领了玄武门,闯入皇宫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后来少帝李重茂退位,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后来李旦让位于太子李隆基,也就是后世著名的唐玄宗。
玄武门示意图
在这四次政变中,最先控制住玄武门的一方最终都胜利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唐朝玄武门是进出内廷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守兵最多、工事最坚固的一道城门,可以说只要控制了玄武门就控制了内廷,因此后世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就曾说过:“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电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于是玄武门就因为自身的优越性成为了政变爆发的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