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题画诗的定义、分类、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凌凡谈历史 2023-02-20 20:49:03
唐代题画诗的定义

唐代题画诗是另题它处,是广义定义范畴。综合唐代题画诗来看,其内容有描写画面的,有抒写感发感想的,也有兼描写画面和抒发感想的。但不管何种,都是就画而作,与画相关,所以唐代题画诗可以定义为:唐代就画而作的诗。

唐代题画诗的分类按绘画题材分

依照《唐朝题画诗注》所录题画诗看,唐代题画诗涉及绘画题材有:仕女、道释、人物、写真、风俗、山水、马、水牛、犀牛、鹰、鹤、鹦鹉、鹭鸶、龙、蝇、木莲花、牡丹、海棠、桃花、梅花、木莲树、松、柏、竹、石、兰竹、松石等。另有统称花而不具体交代的如顾况《梁广画花歌》,还有合景的如射虎图、射鹭鸶画、鹰猎兔画等。可见唐代题画诗涉及的绘画题材已相当广泛,已涉及近代绘画所分的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孔寿山以题材为标准将唐代题画诗分为人物道释、山水木石、花竹翎毛、畜兽杂画四大类。

2.按诗体分

唐代题画诗形式多样,句法灵活,可以用来作诗的诗体诗人们都乐意用于题画诗的创作。纵观《唐朝题画诗注》所录题画诗,其体式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古、七古、歌行、排律、骚体、杂言等。所以,唐代题画诗也可以相应地分为这些类。

唐代题画诗的兴起及原因唐代题画诗的兴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题画诗数目上。孔寿山“根据《全唐诗》所保存的题画诗资料并参考《全唐诗外编》以及各家专集加以选编”,著成《唐朝题画诗注》,“计得二百二十题二百三十二首诗”。除去 2 首误收的1 首重复的和 7 篇画赞,还剩 222 首。这一数目还不是唐代题画诗的总数,还有漏收的。此数目与现存的近五万首《全唐诗》来比是微乎其微的,但和唐前题画诗数目比较却是庞大的。

在创作题画诗的诗人数目及组成上。这 222 首题画诗涉及诗人作者 94 人,另有无名氏 1 人。这 94 人包含陈子昂、张九龄、李颀、王昌龄、储光羲、王维、李白、高适、岑参、杜甫、刘长卿、钱起、独孤及、皇甫冉、韦应物、顾况、王建、柳宗元、韩愈、刘禹锡、李贺、张籍、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陆龟蒙、司空图、方干、罗隐等人,可以说唐代重要诗人都参与了题画诗的创作,这不能不说是空前的盛况。而且帝王、大臣、隐士、僧人、士女等均参与了题画诗的创作,这也是空前的。

在题画诗的体式及篇幅上。唐代题画诗所涉及的诗体十分丰富,律诗、绝句、歌行都有采用。另外还有不拘诗体五、七言结合的。

在题材上。唐代题画诗涉及题材已十分广泛,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均有为数可观的题画诗。唐代的论画诗开启了以诗论画的先河。在唐代以前并无论画诗,自唐以后,论画诗作为诗歌的一种传统题材而被继承下来并且广泛运用。

唐代题画诗兴起的原因绘画繁荣

题画诗是针对画而作的,所以绘画对题画诗起着促进的作用。“绘画至唐乃达于完备之域,于画史上开一新纪元。”唐代题画诗的兴起与唐代绘画的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诗人画家交往

唐代是一个文化活跃、艺术繁荣的时代,开放的氛围、便利的交通、优越的物质,为诗人漫游、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加之诗歌、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许多诗人都兼好多种艺术。其中,诗人与画家的交往是较频繁的一类。两者的交往,增加了诗人接触绘画的机会,诗人在与画家交往中不仅加深了彼此的情谊。

3.诗人画家兼顾相通

唐代各种艺术交融渗透,许多人都是一身兼会几门艺术。兼诗人、画家于一身的人自然对绘画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和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自画自题还是为他画而题都是情理中的事,且这些诗人在创作题画诗时会把自己的艺术观点、审美情趣在诗中表达出来,促成了唐代题画诗以诗论画、以诗评画、以诗赞画的创作热潮。即使那些不作画的诗人在绘画上也会有一些精深的见解,有较高的审美眼光。另外,诗人之间的唱和也是促成唐代题画诗兴起的原因之一,如孙逖的《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李收的《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高适的《画马篇》等。

唐代题画诗对画中题材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的阐释马

马的形象在古代早被赋予了特定文化意义。马的形象在《诗经》中频繁出现。纵观这些诗,马被用于军事、狩猎、出行、游玩、婚嫁等场合。在军事场合中,马被赋予威武、健壮、神骏等形象特征,并被作为军威之壮、军容之盛的象征,如《诗经·小雅·六月》、《诗经·大雅·采芑》等。在狩猎中,马被赋予威猛、强健、疾驰等形象特征,并被用来陪衬人物的威武之势,如《诗经·郑风·大叔于田》、《诗经·小雅·车攻》等。在游玩场合,马又被赋予悠闲、缓行等形象特征,如《诗经·秦风·驷驖》中的“游于北园,四马既闲”等。

2.鹭鸶

鹭鸶的羽毛之美早已被古人发现,早在《诗经·陈风·宛丘》中的“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无冬无夏,值其鹭翿”等诗句中,就写了一个巫女手挥鹭羽“无冬无夏”跳舞的场景。此舞是将鹭鸶羽毛制成舞具,呈扇形或伞状,持手中或戴头上。这表明当时人们已对鹭羽有审美意识,并自觉拿来作为妆饰品。鹭鸶常活动于河湖岸边或水田、泽池,多为人迹罕至之处,所以给人一种野逸之感。

3.竹

竹以其“茂梢劲节、吟风泻露、拂云筛月之态”赢得了世人的喜爱,更以其“架雪凌霜,如有特操;虚心高节,如有美德”之质被拿来比喻君子美德。早在《诗经·卫风·竹竿》中就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之句,用细细长长的青竹竿起兴,表明那时已对竹的外形有审美意识并用作垂钓之具。而《诗经·卫风·淇奥》中的“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诗句,则以绿竹起兴,赞美一卫国贤士。

唐代题画诗对画中山水景的阐释

山水是唐代诗人和画家共同喜爱的题材,山水诗和山水画均取得了前人无法比肩的丰硕成果。诗人又以画家的山水画为审美对象,创作题画诗;画家也以诗人的诗句为画意来创作山水画,诗画融合,相得益彰。《唐朝题画诗注》中只题山水画诗就有 98 首之多。诗人对画中山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题画诗中予以表现。诗人不仅再现了画中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而且通过联想和想象,表现了画中山水的动态美、听觉美以及嗅觉触觉美。

画中山水的形象美

诗人面对山水画时,对山水的形象美产生欣喜之情,将山水形象描写出来是题画诗中很常见的。李白就善于描写画中山水的形象美。如:“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诗句描绘出山水壁画在烛光照射下,画上山林之雾气仿佛消失了,如山阴雪后的景色一样秀美。而画面上的溪流回环,寂静无声,又好像是秦时避乱之人所窥见的桃花源一样幽美。他的“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则分别写出了画中山、水雄伟、浩渺的气势之美。

2.画中山水的色彩美

著色山水画以颜料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的色彩美,使画上山水明丽鲜艳。山水的色彩美也是诗人在创作题画诗时喜爱表现的对象。李白由于浪漫的气质、喷薄的情感,很容易对色彩产生感应,他的题画诗也注重对山水色彩的描绘。如他的的“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就描绘出青色的山峰与红色的山崖,鲜艳灿烂得如美丽的罗绮似的,状出了画上山水灿烂如绮的色彩美。他的“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状出天空白碧无瑕、江海深蓝如泼、白云飘浮、白鸥飞翔的一幅明丽清新的色彩图画。

3.画中山水的动态美

画中山水虽是静的,但由于效果逼真、势若飞动、手法高妙,往往能使人产生动的错觉。又由于诗人善于联想和想象,打通感官,以画为真,升华画境,所以不动的画面也动了起来,产生奇妙的审美境界。题画诗中就不乏对画中山水动态美的表现。李白的“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状出了画面上洪波汹涌、势若飞动的动态画面;“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状出了高峻的西峰流泉喷洒,泉水经过山石的阻截,潺潺地流着的动态画面。

总结

从而使竹与人的品德、仪容和气度发生了关联,赋予竹以人文精神。

最后在绘画题材方面,考察唐以后题画诗是如何解读诸如马、鹰、鹤、鹭鸶、松、竹、山水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的,还可考察其他新出现的题材。在绘画形神论方面,伴随文人画的兴盛,继唐人的“尚真”之后,出现了宋人的“尚诗”、元人的“尚意”等。这些特点均可以通过对题画诗的研究解读获得确切的体认、辨析。

0 阅读:75

凌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