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随葬十个“铜鼎”是为造反?专家研究后:吃货人设屹立不倒

瑞知道史 2024-08-06 00:21:22

依照天子九鼎诸侯七鼎的礼制,海昏侯刘贺这位被废的皇帝最多随葬7只鼎,但工作人员一数,却发现鼎足足有十只!难道刘贺企图复辟,这鼎就是证据?

说起刘贺,大家也许不太熟悉,但说起海昏侯,人们一定会脱口而出:就是躺在钱山里的那个吧。

作为新时代考古界的第一网红,海昏侯可谓是万众瞩目,在他的墓穴中,人们发掘出了文物一万多件、套,其中有画有孔子生平的屏风、记录了大量历史的竹简、没有经过后世篡改的《论语》,成套的编钟、精美的博山炉、青铜灯以及大量的精美玉器!

此外,古墓中的真金白银更是令人惊叹壕无人性。在墓室内的钱库里,堆积着一座“钱山”,经过测量,这些五铢钱足足有七吨多重。此外,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大量的马蹄金、金饼,数量有一百多公斤!这已经超出了新中国考古出土的所有金器的总和!

除了为自己的阴间生活预备好了大量的财富,海昏侯还陪葬了大量的玉器、玉器、人俑等,但除了惊叹于海昏侯的豪富,考古学家们更是惊喜于能彰显历史真相和人物平生的器物,而这些铜鼎就是其中之一。

起初,发现墓室内有铜鼎的痕迹,教授们就让考古队员们一定要注意这些铜鼎的数量,毕竟,礼器是有定制的,如果是按照侯王来葬,最多应该放七个鼎,如果发现有九个鼎啊,那海昏侯就有点僭越的嫌疑了。

但这一数,考古队全员愣住了,这里竟然有十个鼎!

这个当了27天皇帝就被赶下台,被霍光亲手扒了冠冕的废皇帝,难道真的深藏不露,卧薪尝胆想要复辟、造反?

但专家四处一望,再仔细看一眼这第十个“鼎”,就明白了了。

这刘贺不是要复辟,而是即使在死后,仍想着开饭!

专家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因有二,首先,就是这是个鼎的埋葬位置。鼎虽然为礼器,但起源却是烹饪食物的炊具!而海昏侯的鼎没有放在主墓室之类的地方,而是放在了厨房里。在这里,这些鼎也回归了厨具的本源,人们即便发现了,也不能说些啥了。

另外,这第十个鼎有些“非主流”,它虽然也是三足的青铜器,但器型上看,上端是一个肚大口小的容器,便于盖上盖子,下端连接着一个炭盘,之间并没有连通,俨然是个“实用型火锅”。

经过验证以及与古籍对照,专家们论证,这个就像铜火锅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温鼎”。

“温鼎”一词在古籍中并不少见,出现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宣商周时期。古时候,生产力虽低下,但贵族们的日子却过得很滋润,为了防止冬天餐饮食物变凉,于是,发明出的“保温锅”,通过内置炭火,以保证鼎内食物温热不冷。

而海昏侯古墓中厨房里的这个“温鼎”,正是这个功能,而且,人们还在其中发现了使用过的痕迹:炭盘里有烧过炭的迹象,锅内也有使用过的痕迹,甚至还有板栗等残留物……

如此看来这器物是海昏侯生前使用过的,而且非常喜欢,即便死了,也要带到坟墓中来。

来印证刘贺是个“吃货”的不仅是这九个“煮饭鼎”和这个“铜火锅”,古墓中还出土了染炉。

染炉是西汉时期常见的饮食器具,底下有托盘,托盘之上是个炭炉,上面有铜耳杯,是成套使用的器具。当时人们使用分餐制,一人一案,宴饮时一人一套,随吃随用。食材从温鼎中取出,再通过染炉蘸取调料、酱汁后食用。

这么讲究,足以说明刘贺的爱吃、会吃。

不仅如此,在海昏侯宽敞且结构复杂的豪华套间大墓室内,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例如粮库、钱库、衣笥库、武 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器库等,而用于厨房的“食官库”面积最大,几乎是其他套间的总合!

而在这宽大的厨房内,摆满了成套的、精美的餐具,成摞的漆盘、漆碗、白陶鼎与白陶盒以及长柄勺等。

甚至,根据专家们考证,刘贺死在了这张嘴上,原因就是在刘贺的内馆内,发现了大量的香瓜子,这些瓜子存在与早已腐朽的尸骸痕迹的胃部以及腹部,虽经过两千多年岁月,仍旧可以看出形状,而这么多瓜子,可推导出,刘贺死前真是一位“吃瓜群众”。

而同样视瓜为命的,还有著名的马王堆老太太辛追夫人,她也是吃了大量的香瓜,不知道这美味的夺命瓜到底有多甜!

就这样,刘贺用墓室内的种种,不断夯实着自己“吃货”的人设。汉代崇尚厚葬,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人死是幸福后半程的开始,为了让自己的阴间生活过得滋润,人们都花费了大量钱财。而刘贺也不例外,虽然皇帝做不成,还被贬到了鸟不拉屎的南荒之地,但刘贺仍旧营造着幸福的来世!

有钱花、有玩意玩、更好吃的……这样的滋润日子,是谁羡慕了呢?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瑞知道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