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的时候,大贪官和珅落得了个被赐死的下场,至此呢,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这位赫赫有名的第一大贪官的故事便宣告结束啦,就好像一场闹剧终于收场,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感慨与警示。
在历史上,和珅是个备受众人痛恨的人物。大家都觉得他贪得无厌、为非作歹,实在是太过分了。然而呢,随着对那段历史的进一步探究,人们渐渐察觉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真正导致和珅能够如此肆意妄为的源头,其实是乾隆皇帝。正是乾隆在一定程度上对和珅的种种行径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这才使得和珅越发张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乾隆才是这背后真正的罪魁祸首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乾隆对和珅给予了庇护,有了这样的靠山,和珅可谓是有恃无恐起来。不过呢,人们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和珅难道真的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都押注在了已经如同日薄西山般的乾隆身上了吗?要知道,乾隆在位的时期已然逐渐走向后期,就如同那快要落山的太阳一般,可即便如此,和珅的这种做法着实让人深思,他真的就如此笃定地把自己的一切都依托在乾隆身上了吗?
君臣相护
和珅诞生于乾隆十五年,要知道,在和珅呱呱坠地之时,乾隆皇帝已然三十九岁啦。
在当时那个时候,乾隆皇帝眼看着就要步入不惑之年啦。他那会儿呢,压根就没料到,过了二十多年之后呢,已经六十一岁的他,居然会对一个年轻人喜欢到那种程度呢。
话说在那个时候,和珅才刚刚呱呱坠地呢。要知道,钮祜禄家那可是个大家族,族里人口众多,平日里各种事情也繁杂,所以呢,单就一个孩子的出生,其实并不会让整个大家族变得格外热闹起来。不过呢,对于和珅所在的那个小家庭而言,他的诞生可就不一样啦,那可是带来了满满的希望,仿佛在这个小家庭里点亮了一盏温暖又明亮的灯呢。
然而,仅有一个希望那是远远不够的。就在三年之后,和珅的弟弟和琳呱呱坠地了。这本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儿呢,可谁能想到,竟然遭遇了意外情况。
和珅的弟弟和琳在诞生之际遭遇了难产的状况,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好在经过一番艰难的过程,和珅的母亲最终还是成功地将和琳生了下来。
就算是处在拥有现代先进医疗条件的当下,难产这种情况也仍旧算得上是一个相当棘手的大难题,更不用去设想在各方面条件都极为有限的古代时期了,那时候面对难产想必是更加艰难、更难以应对的状况。
在古代那个医疗条件极为有限的时期,医生们面对很多病症都束手无策呢。就拿和珅来说吧,当时的医疗水平根本没办法让他的母亲在生育他之后得以保全性命。所以呢,可怜的和珅在仅仅三岁的时候,就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这样的悲痛之事。
话说在和珅九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和珅的父亲当时正在战场上作战,不幸的是,在战场上受了伤。受伤之后,他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尽管经过了救治,可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就这样在病床上离世了。这一变故,无疑给和珅一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和珅在还不到十岁的时候,就不得不挑起带着七岁弟弟一起生活的担子啦。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和珅可还没变成后来人们所熟知的贪官模样呢,他心里头就只盼着能让自己和弟弟每天都能吃上饱饭,过上能填饱肚子的日子,其他的暂时也都顾不上那么多了。
要知道,他们可是钮祜禄家的人呢。不过话说回来,大家族虽说有其风光的一面,可也存在不少坏处。就拿他们来说吧,在这个大家族当中,老是受到别人的欺负。好在呢,还有一位老仆人和他们的后妈一直在护着他们,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啦。
和珅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经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他特别懂事。要知道,他在乾隆皇帝跟前那种善于谄媚的本事,可不是打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而是在那段着实悲催的童年时期慢慢训练出来的呢。
要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要是和珅与和琳不去讨好某些特定的人呢,那他们很可能就会面临被赶出家门的境遇。因为一些缘由,他们的处境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通过讨好那些人来维持自己在家里的位置,不然的话,说不定哪一天就真的被扫地出门啦,所以讨好那些人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以此来避免被赶出家门这样糟糕的结果呢。
在乾隆三十四年的时候,和珅去参加科举考试了呢。要知道,科举考试在当时那可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很多有学识、有抱负的人都期望能通过科举来踏上仕途之路。可和珅呢,尽管也参与到了这次乾隆三十四年的科举考试当中,不过最终的结果却不太理想,他并没有能够考上。
要知道,他之前参加考试并没有能够考上呢。不过,他之前所学的那些知识可都牢牢地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头啦。没过多久,他就进入皇宫任职了,担任的是侍卫一职哦。并且呢,他还挺出色的,后来更是当上了粘竿处的侍卫呢。
在乾隆皇帝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作粘杆处侍卫。这些侍卫承担着颇为重要的职责呢,一方面,他们要全力保障乾隆出行时候的安全,这可是至关重要的任务,得时刻保持警惕,不容有丝毫懈怠,确保皇帝在外出过程中不受到任何威胁。另一方面呢,他们还负责处理一些不宜公开、不能见人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有着特殊的背景和缘由,是在暗中进行处理的。不过呢,他们在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工作状态,却是陪着乾隆皇帝一起玩乐,就好像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让皇帝在闲暇时光能有个轻松愉悦的消遣氛围似的。
话说和珅陪着乾隆玩耍之时,总是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把自己的学识展露出来呢。乾隆见了那可真是惊讶不已,心想着,真没想到眼前这个不过是个小侍卫的和珅,居然还挺有学问的呢。而恰恰就是通过这样的表现,开启了和珅逐渐崛起的历程啦。
在和珅往后的人生历程当中,那可真像是被幸运女神时刻眷顾着一般呢。不管他心里期盼着什么,好家伙,往往都能如愿以偿,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帮他达成心愿似的,真可谓是想什么就来什么。
和珅初次踏入官场任职之时,那时的乾隆皇帝已然六十五岁高龄啦。要说这乾隆老爷子心里头想听的、感兴趣的那些事儿,全被和珅给琢磨得透透的呢。
大家知道吗?有时候连乾隆皇帝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和珅仿佛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般。这和珅啊,真的是太懂事了,总能把乾隆心里所想的事情琢磨得透透的,一举一动都特别合乾隆的心意呢,就好像能直接知晓乾隆内心的想法似的,真的是极为“贴心”又“懂事”啦。
要知道,和珅呢,偶尔也会从乾隆那边获取一些所谓的“养分”啦。不过话说回来,乾隆那可是家大业大,家底雄厚得很呢,对于和珅的这种行径,压根就没太放在心上,所以也就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就随他去咯。
话说乾隆在位期间啊,和和珅之间形成了这么一种颇为特别的状态,那就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呢。和珅啊,一门心思地贪钱,可他也没闲着,会用那些贪来的钱财去讨好乾隆。而乾隆呢,反过来又处处保着和珅,让他能够继续贪钱。哪怕有御史站出来弹劾和珅,指出他种种贪腐的行径,乾隆也根本不会把和珅怎么样,依旧任由他逍遥自在呢。
在当时的情形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密起来了。这其中,乾隆皇帝和和珅的关系更是亲近到了一种特殊的程度呢,甚至发展到乾隆与和珅结成了亲家的地步。具体来说,就是和珅的儿子迎娶了乾隆皇帝的女儿,如此一来,两家的关系就通过这样的联姻变得更加紧密且特殊啦。
要知道,和珅可是极为受乾隆重视的。然而呢,乾隆皇帝毕竟年事已高,人上了年纪,身体状况就很难说啦,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像古人所说的那样驾鹤西去了呢。
和珅和乾隆之间有着四十来岁的年龄差距,要知道,人终有一死,可就因为这不小的年龄差,他们两个人肯定是没办法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也就是不可能一同踏上黄泉路啦。
要知道,要是没有乾隆的话,和珅那肯定是立马就得倒台。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和珅在朝廷当中,那可是树敌众多呐。不管是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还是那些同样贪腐的官员,心里都琢磨着要赶紧把和珅给除掉才痛快呢。
要知道,和珅可是惹到了下一任皇帝永琰。想想看,在那样的局势下,他惹到了即将继位的皇帝,这往后的日子能好过吗?那肯定是不会好受的,毕竟新皇帝上位,对于得罪过自己的人,又怎么会轻易放过呢,所以和珅接下来的处境可想而知是相当艰难的啦。
和珅在朝中经营了多年,而且还是个贪官权臣,那他难道就没给自己留什么后手吗?
大家或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乾隆皇帝刚刚驾崩,和珅就立马被嘉庆皇帝给拿下了呢?这其中的缘由啊,值得咱们好好说一说呢。
大家知道吗?和珅其实并非没有留后手哦。按常理来说,他那样精明的人,肯定会为自己谋划一些后路的。但可惜的是,这后手最终也没能派上用场,为啥呢?因为老天爷不允许,直接就把他的后手给没收掉了,让他没了可以依仗的后续安排呢。
兄弟齐心
和珅权势滔天,势力极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怎么会亏待自己的弟弟呢?要知道,和珅和他弟弟自幼便相依为命,在成长的过程中彼此依靠、相互扶持,所以,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那可是极为深厚的呢。
和琳在小时候就一直对自己的哥哥和珅极为听从,哥哥和珅要是吩咐他要好好练习武术,那和琳可真的是一丝一毫都不敢有所懈怠。正是因为和琳这样认真刻苦地练武,打下了不错的武术根基,如此一来,和珅才能够顺顺利利地把弟弟安排到军队里面去任职呢。
在最初的时候,和珅还并非后来那个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呢。当时,他和朝中大将阿桂之间的关系处得还算不错。或许是觉得阿桂为人不错,又或者是想为自己弟弟谋个好出路吧,和珅就把自己的弟弟给推荐到阿桂那儿去了。
阿桂心里其实是挺想和这个年轻人结识交往一番的,所以呢,就干脆把这年轻人和琳带在了自己身旁。可没过多长时间,阿桂就领着和琳去办了一回公差。就这一趟公差下来,可让和琳实实在在地见识到了官场之中那阴暗的一面呐。
此次阿桂等人所承担的任务,乃是针对官员盛住存在的敛财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
有这么一个案子,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哦。要知道阿桂在这方面可是经验丰富呢,像这类涉及贪官的案子,他都已经处理过好多起啦。而且呢,阿桂对待这些贪官的态度那向来是坚决又严厉的,根本不会留情面,不管这个贪官有着什么样的身份,在阿桂这儿那都得按规矩、按法律来处理,绝不含糊呢。
然而在这一回,有个贪官名叫盛住,此人身份可不一般,乃是皇亲国戚呢,准确来说,他是嘉庆皇帝的小舅子。
早在许久以前,乾隆皇帝就已然对自己去世之后的事情有所考虑并做好了相应打算呢。在诸多皇子当中,他经过一番斟酌,最终选定了皇十五子永琰来作为自己皇位的继承人。
大家都知道这么一件事儿,就是有个叫盛住的人特别猖狂。为啥他能这么张狂呢?就是因为某些情况呗。结果呢,就把阿桂给引来了,阿桂要来调查他的事儿。这时候就有人琢磨了,乾隆皇帝心里到底是咋想的?他是不是真的希望阿桂把盛住给抓起来,然后定他的罪呢?这还真不好说。
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中,更改皇储可是件极大的忌讳之事,这一点乾隆的爷爷就已经通过亲身经历给验证得明明白白了。想当年,那相关的情况就足以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呢。所以呢,到了乾隆这儿,既然他已经选定了永琰作为皇储,那必然就得全力保着他,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可不能让永琰身上出现什么可能会影响其皇储地位的破绽,毕竟这关乎着整个王朝未来的走向呢。
要知道,乾隆心里实际上并不打算真的把盛住按照法律来严惩。他安排阿桂去处理盛住相关的事情,其目的不过是想要给盛住一个警告罢了,就是想让盛住明白,可别因为他的某些行为而把重要的事情给搞砸了。
在那件事情背后啊,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呢。而这隐情呢,早就被和珅给看穿啦。所以啊,和珅就特意告诉自己的弟弟,说是去办那件事的时候呢,不用太过于上心啦,凡事啊,要抱着宽以待人的态度去对待,能过得去就行啦,差不多就得了,别太较真儿喽。
和琳将这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可阿桂却并不知晓其中的道理。后来呢,阿桂在做事的时候表现得太过严苛了,这可就惹得乾隆不高兴了,结果遭到了乾隆的责骂。而和琳呢,在办事的时候十分得体恰当,很合乾隆的心意,于是就得到了乾隆的赏赐呢。
在那之后的日子当中,和琳在其兄长和珅的大力帮助之下,仕途发展得极为顺利,真可谓是平步青云呢,一路不断获得晋升,在官场中顺风顺水地前行着。
和琳与福康安都有一同奔赴战场作战的经历呢。不过,有意思的是,到了该给福康安使绊子、坑他一把的时候,和琳那也是丝毫不含糊,说干就干。
嘉庆元年的时候,和琳与福康安一同踏上了出征平叛的征程。可那时候的福康安呢,年纪已经挺大了,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啦。这出征的路途可不轻松,一路奔波劳累,福康安的身体实在是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了。结果呢,非常遗憾,他就在出征的这条路上因病去世了。
当相关消息传回到朝廷之中以后,和珅便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希望乾隆能让和琳来掌管军队。当时的乾隆皇帝年事已高,眼睛也已经有些昏花看不太清楚了,在听了和珅的这个请求之后,几乎没有怎么过多考虑,很快就点头表示同意了。
就这样,和琳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就开始统领一支军队了。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境下,这支军队对于他们而言意义非凡,已然成为了他们可以依靠、仰仗的重要力量。
和珅就算本事再大、权势再盛,说到底也仅仅只是朝堂之上的一位臣子。对于嘉庆皇帝而言,要是想整治和珅的话,那可真是太简单不过的事儿了。但要是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一支军队站出来愿意全力保护和珅,那这整件事情的发展可就全然不同啦,会变得复杂得多。
大家知道,和珅有个弟弟叫和琳。当时的情况呢,嘉庆帝要是想对和珅动手,那可得好好掂量掂量后果哟。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要是把和珅给杀了,很有可能就会引发一场兵变。一旦出现这样的乱子,那可就麻烦大了。所以呢,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考虑到和琳这个因素啦。和琳可是手握兵权的,他就像是和珅的一道强有力的保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琳实际上就是和珅的最后一张底牌呢。要是动了和珅,就得顾虑和琳会不会因为兄长被杀而采取什么过激行动,毕竟他手里有兵,这一点嘉庆帝肯定也得慎重考虑的。
和珅原本所制定的计划真的可以说是极为周全,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在他的设想当中,哪怕是乾隆皇帝驾崩了,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也会因为诸多因素而不敢随随便便地对他和珅采取什么行动。毕竟和珅在当时权势颇大,又历经乾隆朝多年经营,方方面面似乎都有着能让嘉庆有所忌惮的地方呢,所以他觉得即便乾隆离世,自己也能稳如泰山,嘉庆拿他没办法。
然而,就在福康安离世之后没多久,和琳在带领军队出征的期间,很不幸染上了病症,最终在军队里因病去世了。
和珅原本精心谋划着,满心指望靠着自己大力培养起来的弟弟呢,可谁能想到啊,天不遂人愿呐,他弟弟才年仅四十二岁,就因为生病,这一病就没能好起来,最终撒手人寰去世了。这下可好,和珅原本想着能依靠弟弟的那些盘算可就全都彻底落空啦,他也就此没了能当作依靠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