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只说了八个字,早已暗示了他的最终结局

卢华雅楠说事阿 2025-02-21 09:51:57

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里,要是非得从中找出一个比诸葛亮还要厉害的谋士来,那这最佳人选就得算是水镜先生啦。诸葛亮那可是智慧超群、谋略过人的,在很多重大事件里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视作极为厉害的谋士呢。可即便如此,要是硬着头皮去书里找找看有没有比他还厉害的,那水镜先生就脱颖而出了,无疑是最符合这个条件的人选哟。

要知道,在诸葛亮出山之时,他就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一下子便看清了蜀汉日后将会面临的结局。

大家知道吗,诸葛亮在晚年的时候居然有了幡然醒悟的情况。那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让他这样呢?原来是有一个人说了某些话,可这人究竟说了什么样的话,居然能够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晚年的时候一下子就醒悟过来了呢?这可真的是很让人好奇。

水镜先生

很多人都觉得徐庶是刘备所拥有的第一个谋士,不过实际上呢,刘备更早碰到的是水镜先生哦。

据正史记载,刘备和另一个人(这里具体所指需结合上下文明确哦)他们俩是在参加刘表所设宴席的时候才碰到彼此的。不过呢,要是按照小说里所描述的情节来看,刘备当时可是在逃命的紧急状况下呢,慌不择路就误打误撞地进到了水镜先生的宅院之中啦。

司马徽这个人啊,就是人们所说的水镜先生啦。他早年呢,是在颍州那个地方生活着的。可后来,天下的局势变得大乱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徽就带着一家老小,收拾好行囊,搬到荆州去啦,到了那儿之后呢,他就选择做了一名隐士,过起了那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咯。

在当时的局势下,荆州处于刘表的治理范畴之中。在刘表的一番经营与管理下,荆州呈现出了独特的景象,这里仿若成为了一处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吸引着天下众多的隐士前来。对于那些想要寻觅一方净土、避开世间纷扰的隐士们而言,荆州就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宁、能够修身养性的理想之所呢。

要知道,在荆州这地方,存在着不少像司马徽那样的隐士呢。就拿诸葛亮来说吧,他原本是从琅琊那个地方搬迁到荆州来的。

在那个时候,刘备由于与曹操形成了敌对的关系,在面对曹操的压力等诸多情况之下,没办法只能选择一路向南逃窜。就这样,刘备一路奔逃,最后也来到了荆州这个地方。

刘表对刘备还是挺欢迎的,然而,刘表的小舅子蔡瑁却和刘表的态度截然不同,他可不怎么喜欢刘备。不仅如此,蔡瑁心里还打着坏主意呢,一直琢磨着要找个合适的时机,暗中把刘备给暗杀了,好除去这个他眼中不招人待见的人。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刘备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选择孤身一人拼命地逃入那片山林之中。在山林里慌乱奔走之际,幸运的是遇到了司马徽的书童,在书童的引领带路下,刘备一路前行,最后终于见到了那位向来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水镜先生。

刘备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处处都遭受挫折,而且还得寄人篱下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心里积攒了太多的委屈和无奈,于是便忍不住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起来,大倒了一番苦水呢。

司马徽呢,其实早就听闻过刘备的大名啦。在他的印象当中,刘备可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明主。他心里琢磨着,要是处在和平的年代里,就凭刘备的能力和品行,那绝对是能够成就一番了不起的大事业的哟。

实在是很可惜,当下这世道,到处都是一片混乱的景象。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有人想着从零开始去建立一番事业,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那可真的是太难太难啦,就如同要登上那高不可攀的天空一样,几乎是难以实现的。

即便如此这般的情况,水镜先生还是给刘备指点了一番,让他明白其中的缘由。那就是刘备一直以来到处辗转,不得安定,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到那儿,经历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主要的问题就出在他身边缺少谋士。

刘备当下手底下可是有着赵、关、张这三位极为勇猛的将领呢。这三人那可都是本领高强、武艺超群。而且,刘备手下的那些士兵,一个个也都心甘情愿地为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就整体的情况来看,刘备这一方也算得上是具备能征善战的实力啦。

然而,由于缺少谋士,他们就好比是一把极为锋利的剑,只可惜,却没有能够舞动这把剑的剑客呢。要知道,谋士对于一个团队或者一股势力来说,就如同会舞剑的剑客之于宝剑那般重要。一把剑即便再锋利,若无人能将其精妙地舞动起来,发挥出它应有的威力,那这把剑的锋芒也只能被埋没,无法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其凌厉的气势,而他们目前恰恰就处于这样一种状况之中。

到了最后,其结局也只能是沦为别人的工具,只能依照他人的意愿,被驱使着在各处展开征战行动呢。

刘备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当下便毫不迟疑地向水镜先生发出邀请,恳请水镜先生能够出山,跟随自己,也好帮着他一同谋划策略,在这乱世之中更好地谋求出路呢。

然而,司马徽内心仅仅怀揣着隐居的想法,对于出世、踏入纷繁世间去有所作为这方面,他是毫无意向的。所以,当面临相关的情况时,他便很委婉地推辞掉了,表达了自己并不愿意涉足其中的态度。

水镜先生呢,他一直都没有出山去辅佐谁哦。不过呢,他倒是给刘备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徐元直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徐庶哟。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徐庶才刚刚协助刘备打胜了一场仗呢,就被曹操给盯上了。

最终,徐庶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无奈地骑上马匹,缓缓地离开了那个地方。

刘备眼见着徐庶就要离去了,那心里头就如同被刀割一般,疼痛万分呢。要知道,徐庶可是刘备极为倚重的人才,平日里为他出谋划策,在诸多事情上都有着很大的助力。如今徐庶却要离开,这怎能不让刘备痛心不已。

话说在那片桃林的旁边,刘备与徐庶就要在此分别啦。只见刘备迈着步子,徒步而行,而徐庶则是骑在马背上。这分别的时刻啊,真是满含着不舍之情呢。刘备一直送着徐庶,一程接着一程,仿佛怎么都送不够似的,心里头盼着能和徐庶再多相处片刻也好。而徐庶呢,骑着马缓缓前行,却又一次次地回首望向刘备,那眼神里尽是对刘备的牵挂以及对这即将分别的惆怅,就这样,两人在桃林边演绎着这充满依依惜别的场景。

在即将与刘备分别之前,徐庶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可不简单呐,在徐庶看来,其本事比自己还要厉害呢。徐庶深知刘备此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急需有大才之人来辅佐,所以尽管自己要与刘备分开了,可还是想着要给刘备再寻觅一位得力的帮手,于是便把这位比自己更厉害的人推荐给了刘备。

三顾茅庐

大家知道吗?徐庶曾经推荐过一个人哦,而实际上呢,早在之前水镜先生就已经提到过这个人啦,他到底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卧龙凤雏。

首先得说,刘备当时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他都不知道该到哪儿去寻找那些隐士呢。而且,刘备心里也明白得很,这些隐士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哦。他们大多是那种恃才傲物的人呐,就算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把他们给请出山了,也说不准人家愿不愿意真心实意地为自己效力、为自己所用。

因此,在过去的那段时间里,他一直呈现出一种犹豫的状态,拿不定主意,态度上始终是有所迟疑的。

要知道,之前徐庶的种种表现那可真是相当亮眼啊,在刘备面前充分展现出了“一谋士可抵万敌”的非凡能力。就因为徐庶的这些出色表现,让刘备深深地意识到了谋士的重要性,也越发坚定了他去寻求更多优秀谋士来辅佐自己的这个想法。

大家想想啊,要是真的能够把卧龙凤雏那样厉害的人物给请出来相助,那匡扶汉室这件事儿,可不就很快就能实现啦,说不定都用不了多长时间呢,指日可待。

就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只见司马徽骑着一匹瘦马,缓缓地来到了军营里面。

以前的水镜先生向来是不会去掺和那些凡尘当中的琐碎之事的。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这一回,他居然破天荒地主动出现在了刘备的军营里面呢。

刘备当时情况十分急切,连衣服都没顾得上穿好呢,就赶忙从营帐中出来,一路小跑着去远远迎接。

原来啊,那个人呢,他来这儿其实是有着特定目的的,就是要向刘备推荐一个人,谁呢?就是卧龙诸葛亮。而且啊,他在推荐的时候那可是相当有底气呢,居然还夸下了海口,直接就说诸葛亮的才能那可不得了,完全能够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呐。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管仲啦。他担任着齐国的宰相一职呢。管仲这人可不得了,才能特别出众。凭借着他这些非凡的才能,在他的助力之下,齐国一路发展,最后成功登上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位置哦。

在战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啊,有个特别厉害的人物叫乐毅。当时的燕国呢,地理位置处在北方,那地方的条件可不太好,土地十分贫瘠,人口也很稀少。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乐毅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才能,竟然轻轻松松地就带领燕国的军队把齐国给打败了,由此可见乐毅是多么的厉害。

有这样两个人,其中一位堪称文臣当中达到了最为顶尖的程度,而另一位则是武将里面的巅峰存在。大家想一想,要是诸葛亮在文和武这两个方面都能够比得上这两位的话,那他不就成了极为罕见、世所罕有的卓越人才了嘛。

就在这个时候,关羽脸上满是不屑的神情,嘴里说道:“不过就是一个隐居在山野之中的人罢了,居然还敢和那两个人相提并论呢,依我看呐,恐怕也就是个徒有虚名的家伙罢了……”

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只见司马徽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而后放声大笑起来,说道:“嗨,刚才是我表述得不太合适。要是诸葛孔明能够遇到真正赏识他、能让他充分施展才华的君主,而且又恰逢合适的时机,那么他可就如同姜子牙、张良那般厉害啦。”

听到这番话后,众人都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心里头都犯起了嘀咕,纷纷开始猜测起来,这个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怎么会如此厉害呢,简直就像是个神秘莫测的存在,让人忍不住去琢磨他究竟是来自哪里的神圣之人呐。

大家知道吗,姜子牙可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呢,他全力帮助周文王,最终助力其建立起了享国八百年之久的周朝。还有张良,他同样非常了不起,在汉高祖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出了大力,正是在他的辅佐之下,汉高祖得以创建起延续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呢。

人们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诸葛亮的本事确实很大,可即便如此,他真的能够助力刘备去创建起一个可以长治久安的、处于顶级层次的王朝吗?

只见众人都呆立在那儿,一脸惊愕的模样。这时候,司马徽见此情形,便也不打算再多说什么话语了。他随即转身,缓缓地走出了营帐。来到营帐外后,他利落地骑上了那匹瘦马,然后轻轻一抖缰绳,便驱使着马儿朝着山野之间的方向行去,渐渐地,身影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他在前行之时,脸上带着笑意,口中说道:“实在是可惜,那诸葛亮号称卧龙,虽说遇到了能够赏识他、让他施展才华的明主,可却没赶上好的时机啊。”

司马徽为何会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呢?这着实让人有些疑惑,不禁会去猜测他这么说的缘由,到底是出于怎样的情况或者目的,才使得他毫无征兆地讲出了这句话呢。

事业未竟

徐庶和司马徽都给诸葛亮做了“保票”,这可让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了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就带着自己的两位兄弟,不辞辛劳地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哦。

那是深秋时节,兄弟三人第一次踏上前往某地的行程。他们各自骑上一匹极为出色的马,这马高大健壮,步伐稳健有力。同时,他们还带上了数量可观的金银财宝,随后便朝着隆中进发了。一路上,马蹄声哒哒作响,兄弟三人怀揣着某种期待,向着隆中渐行渐近。

果然,第一次去的时候就直接没找到目标,扑了个空。

要知道人家可是隐士,隐士哪能随随便便就被人见到呢?要是轻易就能让人见到,那诸葛亮也就没必要选择归隐啦,毕竟归隐就是为了远离尘世的纷扰,图个清净自在,要是谁想见都能见到,那还叫什么归隐呢?

刘备并未因之前的情况而气馁,在回到新野之后呢,他依旧持续不断地派人到各处去仔细打听消息,就盼着等那诸葛亮什么时候回到家了,便再次前去拜访。

当第二次前往那里的时候,时节已然进入了初冬。

那时候,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降下了大雪,整个山野都被大雪覆盖,道路变得又湿又滑,行走起来极为困难。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飞对大哥刘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不过就是去请一个山野村夫嘛,没必要那么麻烦,干脆直接把那人绑过来就行啦。

要知道,刘备心里很明白一个情况,那就是那些越是有着出众才华的隐士,他们的脾气往往就越是古怪奇特。可刘备呢,一心想要招揽贤才,为了能充分展示出自己对于求访贤能之士的那份诚挚之心,哪怕外面是大雪纷飞的天气,他也全然不顾,毅然决然地冒着雪继续前行赶路呢。

结果呢,第二次去的时候还是没能如愿,又扑了个空。就因为这样,兄弟三人心里别提多懊恼了,那股子郁闷劲儿啊,怎么都消散不去呢。

要知道,新野到隆中的距离有一百多里地呢。这么远的路程,对于他们来说,是没办法天天都跑到隆中去,然后就一直在那儿守着,就盼着孔明先生回来。毕竟距离摆在那儿,来回奔波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了,所以根本做不到天天去蹲守等着孔明先生归来呢。

就这样一直等啊等,从冬天一直等到春天来临,这时候才终于听闻诸葛亮已经回到隆中那个地方啦。

就这样,兄弟三人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披上衣服,飞身上马。随后,他们快马加鞭,沿着道路直奔隆中而去。一路上,或许他们的心中既满是期待,又有些许忐忑吧。好在这一回,他们总算如愿以偿,见到了那位一直以来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的诸葛亮。

就在这一间小草屋里,诸葛亮展开了一番精彩的讲述,对象正是刘备呢。他把那夺取天下的规划以及匡扶汉室的宏伟谋略,详详细细地说给刘备听,让刘备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远大的抱负。

诸葛亮在那儿引古论今,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啊,各种典故、道理是滔滔不绝。可刘备呢,听着听着,也就只能明白个大概,好多地方都是似懂非懂的。不过即便这样,刘备心里还是一个劲儿地感叹,这卧龙先生可真不愧是被称作卧龙,果然是有大本事、大学问的人呐。

关羽和张飞这两人呢,就只能在一旁站着,对于谋略当中的那些精妙之处,他们是一点儿都不懂,完全摸不着头脑呢。

起初,那两个人压根就没觉得诸葛亮有多么了不起,厉害到哪儿去。这种看法一直持续着,直到发生了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这才让他们对诸葛亮的看法有了彻底的转变呢。

那时候的刘备可以说是被逼到了绝境。你看,北方的大片土地已然全部被曹操给占据了,在那个形势下,刘备根本没办法往北方去发展。而南边呢,有那如同天然屏障一般的长江天堑横在那里。要是刘备想不管不顾地强行渡过长江的话,那长江对岸可还严阵以待着东吴的大批军队呢,这无疑又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阻碍。

往西边去便是巴蜀一带那高峻险要、连绵起伏的山岭了,而且在那个方向还有刘璋所率领的大批军队在驻守着呢。

不管是当事人刘备也好,还是后世的学者也罢,他们一致觉得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死局,在他们看来,这个局面压根儿就不存在能够盘活它的可能性呢。

就在那个时候,诸葛亮独自一人踏上了渡江之路,来到了东吴。在东吴,他面对众多儒生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凭借着自己的卓越口才和非凡智慧,与那些儒生们你来我往、激烈交锋。最终,成功地说服了众人,促使了孙刘联盟得以达成呢。

在那之后,他与周瑜携手展开行动,施展出一条妙计,利用大火去攻击曹操的战船。只见火势凶猛,瞬间就将曹操的那些战船烧了起来,熊熊烈火映照着江面,场面甚是壮观,而这一场大火也给曹操的军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诸葛亮精心的谋划安排之下,刘备先是成功拿下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有了荆州作为根基,刘备集团便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资本,随后呢,他们又把目标瞄准了益州,经过一番努力,顺利地将益州也收入囊中。拿下益州之后,刘备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继续发力,向着汉中进军,最终又成功夺取了汉中。你看,按照这样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发展态势,如果就这么持续下去的话,刘备是很有希望夺取天下,成就一番大业的呢。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关羽和张飞这边出现状况了。

在成功打完汉中之战后,蜀汉其实是拥有一个可以好好发展的契机的。这时候的蜀汉,本就能够借着这个时机让军民们休养生息,让大家都能从战争的疲惫当中缓一缓,恢复一下元气呢。等各方面都调养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凭借着自身积攒起来的实力,好好去谋划如何夺取天下这件大事啦。

关羽呢,他在荆州的时候,没有经过相关方面的统一安排,就自行发动了襄樊之战。这一战打下来,结果可不太好,荆州给弄丢了,而且有好几万的大军也因此折损了,更为严重的是,原本的孙刘联盟也因为这件事破裂了,不复存在啦。

话说那张飞啊,平日里对待手下极为严苛,甚至到了虐待的程度。结果呢,就在一个半夜时分,遭遇了不测,竟然被自己手底下的人给杀害了。

刘备接连痛失两位兄弟,这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让他完全丧失了应有的理智。他全然不顾整体局势的发展,执意要率兵向东出征。而最终的结果是,在夷陵这个地方,刘备的军队被陆逊所率领的部队打得大败。

刘备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一路逃回了白帝城。然而,到了此地之后,他的身体状况也没能有所好转,没能够坚持太长的时间,最终带着满心的遗憾,与世长辞了。

当时的局面已然成了这般残局,诸葛亮面对如此困境,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再次精心谋划,这一谋划就是数年之久。他心中怀着极大的抱负,想要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谋略,去改变这既定的不利局势,就仿佛要与命运做一场艰难的抗争,试图扭转乾坤,达成那近乎于逆天改命般的壮举呢。

只可惜,无论怎样努力尝试,都已经无法改变局势,最终还是在五丈原这个地方因病离世了。

实际上呢,在那个时候水镜先生就已然洞悉了诸葛亮日后的结局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当他向刘备举荐诸葛亮之时,同时也见到了关羽和张飞那桀骜不驯的样子。要知道,这两人的这种脾性,在之后的诸多事情当中,势必会对诸葛亮的行事等方面产生不小的影响呢,所以水镜先生凭借着这些情况,早早地就看出了诸葛亮将会面临的那种结局哟。

就这样,当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他便说出了那意义颇深的八个字,也就是“恰逢其主,不逢其时”。

0 阅读:1
卢华雅楠说事阿

卢华雅楠说事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