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小便事件后续!涉事人员被起诉,家境曝光,父母含泪求放过

松尘谈历史故事 2025-03-15 06:37:04

近日,上海某海底捞门店惊爆“火锅小便”,富二代唐某撒酒疯往火锅里撒尿。

海底捞一纸诉状把他告上法庭,索赔千万。

唐某父母却哭诉,砸锅卖铁也赔不起。

而脚踩万元球鞋,吃饭也要包间的唐某,更被扒出富二代身份是假,菜贩之子才是真。

“小便火锅”

2月26日,有人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火锅包间的荒谬视频。

视频中,一个脚踩万元球鞋的年轻男子,在周围人的起哄声中跳上餐桌。

他对着镜头自信的说“信不信我给你做个冰红茶的锅底”。

接下来就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他解开裤子,对着桌子上的火锅撒尿!

包间里全都是起哄叫好的声音。

一时间,该视频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短短9天播放量达到了十亿。

这时,有眼尖的网友注意到了包间内,海底捞的品牌标志。

大批量海底捞的食客,纷纷在视频底下@海底捞的官方账号。

但海底捞因无法锁定涉事门店,所以第一时间向多地警方报案。

警方很快顺着视频发布者的IP地址,找到了视频的上传者吴某。

面对警察的询问,吴某倚仗着自己未成年的身份,一点也不害怕。

据吴某说,2月24日,他和表哥唐某从外地来上海找朋友玩。

晚饭去的海底捞,他们几个人在包间里喝的五迷三道。

唐某问大家见没见过冰红茶锅底的火锅,紧接着就是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那一幕。

他觉得表哥的做法太酷了,所以拍了下来准备发到网上博眼球。

最后警方依法对吴某和唐某处以15日的行政拘留。

但因为两个当事人还未成年,所以只进行了口头教育。

事后吴某和唐某也没有收敛,甚至还在网络上挑衅网友多管闲事。

3月8日,警方发出了关于该事件的通报,公布了对唐某吴某的处罚,以及涉事门店的地址。

但是通报发布后,涉事门店还是正常营业。

但曾经等位都需要一两个小时的门店如今却门可罗雀。

而最近去过这家门店的顾客更是恨不得抠喉咙催吐。

大家都生怕自己吃到有“冰红茶锅底”的火锅。

也有部分网友安慰大家,说餐具每次都会消杀的,肯定都处理的很干净了。

但是马上就有内部人员出来曝光海底捞的清洁流程。

海底捞要求包间清洁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

3分钟收餐具、5分钟擦桌拖地、7分钟摆台迎客。

为节省时间,消毒环节常被简化为“喷酒精了事”。

更有网友拿出了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海底捞包厢投诉占比超六成。

据统计,2021-2024年海底捞卫生投诉中,63.5%涉及包间问题,包括发现蟑螂、餐具残留污渍等。

一下子海底捞的卫生问题让网友们炸开了锅。

也有网友说“以后别叫海底捞,叫尿里捞吧”

公关翻车

3月8日,海底捞首次回应,但却避重就轻。

不提门店闭门整顿,而称将“强烈谴责违法行为”。

却将矛头指向“恶意传播者”,按头要求各大博主删除“小便火锅”视频。

还称两个17岁的大小伙子为男童,并呼吁“给予成长机会”。

网友一时嘲讽“14岁的女孩是妇女,17岁的男孩是男童”

更有网友怒称“所以无论是尿尿还是干啥都没关系,只要不传播出去,不损害他的品牌形象就可以”

对于海底捞出事了先捂嘴的行为,网友们非常恼怒。

而海底捞这种按头行为其实已经是惯犯了。

就在前两天的郑州,有消费者发布了一条在海底捞吃出刀片的帖子。

随后就被官方联系要求删除帖子,还威胁性的准确报出了当事人的家庭住址。

并说该消费者破坏了人家的国际性餐饮企业形象。

店里出问题了不解决问题,去解决出问题的人,真是现实版的掩耳盗铃。

更离谱的是,事发的这13天该门店以并不知道“小便火锅”为由正常营业,累计接待4109桌顾客。

部分消费者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被污染的餐具。

有网友发出质疑,海底捞作为一家以服务著称的火锅店。

平时散座的服务都热情的是恨不得服务员喂你吃。

为何包间里的服务员却没有注意到唐某的离谱行为。

常光顾海底捞的顾客称,店里大厅有摄像头盯着,所以大厅内的服务员都很勤快。

而包间没有监控,服务员进出次数少,想找人都找不到。

面对网络上的争议,海底捞在48小时内发出声明。

先是公布了2月24日至3月8日期间4109笔订单的全额退款方案。

并承诺会给予10倍现金补偿,预计支出超千万。

并暂停营业涉事门店,辞退值班经理和服务员。

随后对涉事包间进行全面消杀,更换价值12万元的定制餐具,涉事门店停业三天配合调查。

3月12日,对于门店的损失,海底捞一纸诉状将吴某和唐某告上法庭。

有律师分析,赔偿金额有望上千万。

就在网友们讨论唐某到底是哪家少爷,是否能赔偿的起时。

有知情人士透露,唐某根本不是富二代,他的爹妈都是市场菜贩!

靠他家的收入,倾家荡产也赔不起!

不知道当法院的传票寄给两个家庭时,他们会是什么表情。

而这笔赔偿金大概就是,他们对子女疏于管教的学费。

结语

一泡尿浇醒的不仅是海底捞,更是大量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之道。

未成年的身份使他们免受牢狱之灾,但民事责任的赔偿谁也跑不了。

当两个少年坐在被告席上时,就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海底捞的千万赔偿与法律追责,或许能暂时平息舆论。

但餐饮行业的监控盲区、家庭教育的认知偏差、仍是整个社会等待解答的难题。

信源来自:光明网

新京报

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0 阅读:0
松尘谈历史故事

松尘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