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这个话题,既是提醒父母规避一些家庭教育的坑,同时也是提醒自己放下对孩子的控制和高要求。
也把自己在家庭教育辅导过程中,关于父母错误的高控制和高要求是怎么一步步摧毁孩子的自驱力,又怎么变成压死孩子上进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肉眼可见的,是可以掏心掏肺的,但是因为父母自己的焦虑和强烈控制孩子的欲望,不仅没有帮助孩子重建信心,反而让孩子在厌学和休学的路上越陷越深。
我不忍心指责父母,但很多问题孩子的出现,的确是由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造成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强烈的控制欲,每天变着法想要改变孩子的执念,每天见孩子不学习或成绩下降,就情绪极度崩溃。
我能理解父母是真的难过,也是真的为孩子好,但这种情绪失控下的控制欲,会让孩子和父母两败俱伤。
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平和,备受煎熬,而孩子丧失了信心,陷入了内耗和摆烂,慢慢厌学,可是父母一看孩子不学习了,就更加焦虑和变本加厉,孩子一步步从厌学变成高频请假,直至休学。
父母都是因为爱孩子才会发火,才会情绪失控,才会指责和发求,却因为爱的方式错误,而变成了伤害。
这是我在家庭教育落地陪跑过程中,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
追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本质是一定是因为爱,只不过爱得太过度反而变成了拖孩子后腿,原因有很多:
首先,父母原本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很强势;
孩子对自己高要求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同样高要求的父母。
只是父母浑然不觉自己对孩子要求比较高,这种高要求伴随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日积月累之下发生的。
父母可能会说:
我并没有要求过孩子成绩和学习,我也并没有太管孩子。
父母自以为没对孩子要求太高,但长期的唯成绩论和攀比以及接受不了孩子退步的恐慌与焦虑,已经刻入了孩子的潜意识。
对自己要求高的孩子通常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很自负,谁也看不上,觉得自己很聪明,别人都入不了自己的眼,但又容易眼高手低。
一种是很自卑,感觉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我否认和看轻自己。
这两种心态,都容易在挫败之后厌学和自我怀疑,也容易因为接受不了落差而情绪崩溃。
再加上父母对孩子早年高要求的灌输,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越是孩子崩溃之余,父母越是要觉察“破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父母着急解决孩子的问题,这种心态又会变成父母新的问题,不仅没有办法帮助孩子,还会将孩子推入更加内耗和厌学的深渊。
其次,代际传承的影响。父母延续了原生家庭的错误教养方式来迁移到孩子身上;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会不自觉用自己的经验和常识来教育孩子。
而父母养育孩子的经验,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父母。很多父母心里想的“我一定不要像我的父母一样对我的孩子”,可是无意识中又延续了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这就是难以割裂的代际传承。
越是想抗拒的,越是容易走相似的路。除非是经过长期的学习,颠覆以往认知的刻意练习。
想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固化思维和习惯方式,相当困难,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高频度的练习。
知行合一的过程,是一个很漫长和煎熬的跃迁之路。
最后,父母太过于急于求成,太心急改变孩子,改变结果。
在辅导家长家庭教育落地的过程中,有不少父母每天循环问一个问题:
我要怎么改变孩子?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快速改变?
这个问题我给不了标准答案,但父母这么迫切想要改变孩子时,注定是徒劳无功。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
改变是一个慢慢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父母太心急的想要改变结果,想要让孩子从厌学或休学中,立马赶紧好起来,或者认为自己只要速度改变,是不是孩子就好了?
父母自我改变后,孩子肯定会改变,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父母认为改变自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这个想法太想当然和有偏差了。
比起父母想改变孩子,父母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快速改变,这个想法有点太想当然。
知行合一的改变需要匹配的是:
思维改变,行为改变和循序渐进以及日积月累的练习。
很多父母也会问我:
老师,我为什么做不到你的心态稳定和知行合一?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你一样?
答案是:
用时间来慢慢改变,和我一样做长达7年甚至更久的情绪觉察练习,多读书,多学习,多复盘,主动觉察和坚持自我改变。
当父母放下控制欲和要求,也就将恐惧之心化解了,将自己的焦虑和不安溶解了。这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也是终身成长的学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