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帝王家的故事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
善于权谋的士官大夫,驰骋疆场的将军大帅,又或者是勾心斗角的后宫嫔妃,有太多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但是在深宫之中,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时时刻刻陪伴在这些帝王将相身边,但却很少被人关注与提及,那便是宫女。
她们之中的少数人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但是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默默无闻,从入宫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这些宫女往往地位卑微而生如牲畜任皇家糟蹋,死后无葬身之地也没有人会去关心她们。
那么,宫女的一生会经历哪些悲剧?她们的人生是怎样的?最终会迎来怎样的结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属于宫女的一生。
悲剧的起始我们常说的宫女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事实上整个宫女制度是十分复杂且庞大的,根据其特点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内官,通俗来说就是皇帝嫔妃系统里的一部分,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所谓某某贵人,大多就是从这一类的宫女中选材的。
那么另一类严格来说应该称为女官,她们虽然也有成为帝王性伴侣的机会,但是大部分是要在宫中负责管理事务,最为典型的便是六尚局。
唐代的文献中就曾经记载:宫嫔大率至四万。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者千余人。所以我们常说的后宫佳丽三千实在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
如此庞大的规模,也决定了她们悲剧的起始,因为其中相当多的人,并不是自愿来到宫中的。
在经济条件落后的旧社会,许多百姓家中难以为继,但又生了好多孩子,只能通过层层打点关系把孩子送入宫中,男性会被阉割成为太监,女性就充当宫女。
而皇宫中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对女子进行征求,这也便是她们得以入宫的机会。
事实上对于这一部分宫女来说,还是幸运的,因为如果不走这一条路,可能就会饿死在民间,虽然要付出永远不能和家人相见的代价,但总归也是一个去处。
但并非所有宫女都是自愿被“征求”而来的,因为古代的帝王们还有一项爱好,那便是采择。
皇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出自己的使臣,在民间看见面容姣好、举止得体的女子就会用一种近乎于“强迫”的方式带到宫中。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隋炀帝杨广,有这么一说,那便是他大兴土木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为的就是更方便地从江南“采择”民女。
与前文提到的那些受生计所困而自愿进宫的人家不同,这些被采择的女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愿意入宫的,但是皇命难违,她们一生的命运也就此改写了。
这些被采择来的宫女都是经过挑选的,在容貌上肯定是胜过常人,他们或被送到皇帝的房间,或者被皇帝赏赐给某个大臣。
这样一来,她们的身份就有了利用价值,常常被采择的过程中负责的官员们利用。
进宫或者进入大臣府内后,她们就会充当眼线,为在之前采择环节中收买了自己的官员们服务。
但她们的性命并不会受到珍视,无非是政治斗争中被利用的棋子罢了,一旦暴露了身份,那么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在历朝历代,还有这样一个常见的规矩,我们一般称之为配没。想到配字,我们通常会想起水浒传中在脸上刺字发配的囚犯。
此处的配没与这个典故也有一定的关系,所谓配没即那些犯了错误的官员受到惩罚时,需要将家中的一些女眷罚没入宫服侍。
历史上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就是由于其祖父上官仪犯罪被诛杀后被罚没入宫的。
帝王心术其实也很好理解,一方面对于自己身边曾经的重臣们多少有点感情,所以会给予他们的家人特殊的待遇。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身安全考虑,如果让罪臣的家眷流落在外,她们或许会有复仇的想法,直接威胁的就是自己的皇权。
这些被罚没入宫的家眷通常来自于文官家中,所以从小被诗书所浸没,与那些从民间直接来到宫中的女子不同,她们更有文化也更有地位,通常会在如六尚局这样的机构中担任一些职务,领取一份俸禄。
她们中有些人擅长书写,如上文提到的上官婉儿;有的人擅长乐器,就会在皇家庆典时上台演奏;有的人擅长戏曲,便也会上台表演。
所以这一类宫女虽然是罪臣之后,但反而在宫中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同时,由于自身的修养较高,又是出自庙堂之家,她们也更有机会被皇帝青睐,从而成为妃嫔中的一员,在后宫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与她们相对应的还有一批人,命运则是几类里面最为悲惨的。
这一批宫女是被“进贡”来的,古时候军事斗争是常有的事情,当中央的权力变弱时,地方势力就会相应的变强。
那么中央和地方之间就时常会进行战斗,当地方势力战败时,就会有一批当地和军队相关的居民被抓捕。
这之中的男孩子大多会被净身成为宦官,女子则成为宫女。
由于来源的特殊性,所以这一类的宫女在宫中的身份几乎是最为卑微的,只能负责干一些杂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仅仅入宫这一环节,就包含了很多的辛酸与无奈。
但这只是这些宫女们一生悲剧的起始,当她们真正来到这深不可测高墙之内时,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她们呢?
二、深宫之中林罗绸缎、锦衣玉食,似乎是我们提起皇家之中日常吃穿用度就经常会想到的词语,但这样的状态,往往只属于那些皇亲国戚,宫女们事实上并不在这个行列当中。
(注:皇家用膳)
据史料记载,由于皇宫的面积有限,而宫中的服务人员数量特别庞大,所以底层宫女的生活条件是十分拮据的。
与那些住在金碧辉煌的居室中的王子公主不同,宫女们通常会数十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至于日常的饮食,除非自己的主人赏赐,否则也只是普通的粗茶淡饭而已。
有的宫女比较幸运,自己的主人在宫中受到皇帝的恩宠,自己便也跟着沾光,时常获得一些来自圣上的赏赐,但是绝大部分人,都只是过着清贫的生活而已。
而服侍主子这一事务本身也是具有很大压力的,虽然宫女们不用像在民间时那样为了下一顿饭吃什么而担忧,但是工作上的压力时常会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
一旦犯了什么错误,轻则被骂上两句,打几棍子,重的甚至可能锒铛入狱以致于最后丢掉自己的性命。
而针对宫女们的刑罚方法也是十分多样且残忍的。
在明朝的天启年间,曾经记载过这样一种刑罚。
(注:皇家典礼)
“扳著者,立北向,屈腰舒两手,自板两足,不许体曲,曲则夏楚乱施。立一炷或半炷香,其人必头晕目眩,僵仆卧底,甚有呕吐成疾致死者。”
通俗来讲,即受罚的宫女要用两只手握着自己的两只脚,同时身体还要绷的笔直,完全不能弯曲。
按照今天的医学常识来分析,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势,会使得大脑的血液霎时间输送过多而造成头晕目眩,所以几乎每一个受罚的人没一会儿就会呕吐不止,严重者丢了性命。
可以看出,在皇宫之中,宫女们的地位多是十分卑微的,身不由己的生活只能是无奈的,再加上在宫中飞扬跋扈的一些皇子和太监们,宫女更是时常遭受到凌辱。
在清朝的皇宫之中还有一项这样的规定,对宫女进行惩罚时的原则是“许打不许骂”,在威严的紫禁城中,大声辱骂的行为是不得体的,但是把人拖到暗处进行殴打却不会招来什么非议。
也正是在这样残忍的制度背景下,乾隆年间的清朝皇宫中曾发生过这样一起诡异的事件,那便是著名的宫女投井案。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份的一天,突然有几个太监火急火燎地在后宫中奔走,太监首领也亲自出马,原因是一个名叫五妞的宫女在点名时突然不见了踪影,之后也再没人见过她。
一番找寻过后,终于在一处水井旁边看见了一双女式的绣花鞋,众人这才意识到事出不妙,五妞可能已经遭遇不测。
几个人把已经死亡的五妞从水井下捞上来之后,找来专业的稳婆对尸体进行了勘验,结果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五妞当然是自己投井而亡,肚子腹部膨胀,十个手指头微微弯曲,这都符合溺亡时挣扎的特点,但是在她的身上却发现了多处不可能由投井造成的伤口。
左边臀部连到左腿处,有长长的伤口,坚定视为木棒木棍之类的物品捶打所致,在右腿侧以及左边小腿肚子下方也有着类似的伤口。
太监总管杨进玉看到这样的报告,自然也知道发生了何事,便找到了和五妞一起在宫中当值的九妞。
九妞原本害怕自己受到牵连,迟迟不肯开口,但当人把尸检报告摆到她的面前时,她也自知无法再隐瞒,便说出了真相。
原来五妞在今早干活时不慎犯了个错误,遭到了管事的宫女小头领好一阵毒打,刚好五妞又是个性子极其烈的,受到侮辱后一时想不开就投井自尽了。
奇怪的是,问话的人问到此处便也不接着问下去了,为什么打?怎么打的?是谁打的?明明还有一连串的疑问。
但在这深宫之中,更重要的是人情世故,本就有“许打不许骂”这一潜规则,真把打人者揪出来,也无法对她进行问责。
再加上能在宫中当个宫女小头领的自然也是有点手腕和本事的,管事的太监也不想因为这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宫女,把大家的关系搞得太僵,否则对自己在宫中的生存可算不上什么好事。
(注:承乾宫)
但人毕竟是在承乾宫旁死亡的,在皇宫中这时极其不祥之事,若不跟皇帝报告,事后问起罪责来,内务府的大臣也是无法承担。
所以内务府大臣伊龄阿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没有当面找到乾隆皇帝进行汇报,而是写了一封奏折,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理合将验明五妞委系被伤投井身死确实情形,据实奏闻,仰祈圣鉴。
可以看到,伊大臣只是用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就带过了五妞的死亡,既没有提到打人者,也没有解释五妞究竟为何受罚。
而日理万机的乾隆自然也不会对一个宫女的死亡上多少心思,再加上看见下属特意用这样隐晦的语言和自己汇报,便也知道其中的玄机了。
“知道了”。这是乾隆对于此事给出的仅有的凭借,在皇帝眼中,在位高权重的总管、大臣眼中,下人的命就如草芥般廉价。
但是对于五妞来说,她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埋藏在了深宫之中。
很显然,这并不是个例,在那一道道高墙之中,又有着多少活生生的人就这样不见了踪影,是我们永远不得而知的。
三、在孤寂中消亡如果一名宫女进宫之后就跟了一个好主子,在工作中也没犯什么错误,平平安安地过着每一天,那她无疑是幸运的。
但幸运不代表没有痛苦,生命和物质上的保障有了,但在这深宫之中,精神和情感上的缺失是很难得到填补的。
我们知道,在后宫是不允许有除了皇帝以外的男性存在的,男性若要进入后宫,唯一的途径就是接受阉割,成为太监。
但是宫女们却可以在后宫中来去自如,许多宫女也是正青春年少之时,但却不能正常地和异性进行交往和恋爱。
那么她们应该如何排遣生活上的寂寞和孤独呢?
所以在很多朝代的后宫,都会出现一种叫做对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明代的皇宫中最为常见。
所谓对食,就是宫女和宦官在私下里进行交往,虽然宦官在生理上是有所残缺的,但这已经是宫女们在后宫能找到的与异性交往唯一的方式了。
对食这一名字的来历,也确实与食物有关,在宫中最早开始的宫女与宦官的交往,就是发生在那些负责在宫中准备食物的人群中,因此有了这个名字。
据史料记载,由于宫中下人们的饮食质量极差,所以一些在厨房中打杂的宦官,有时会把为妃子们准备的小点心偷出来,送给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宫女,因此有了这个名字。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后宫之中,宫女的数量是远远大于宦官数量的,且宦官们往往有更高的地位,掌握着更多的资源,所以宫女主动巴结宦官反而成为了常态。
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在明朝晚期时候,明熹宗的乳母客氏与有着“九千岁”之称的大太监魏忠贤是对食的关系。
但大部分的宫女还是更渴望尊严,并不是都会接受这种有些扭曲的关系。
少部分人可能会因为容貌和运气受到皇帝、皇子的青睐,但是大部分宫女也只能在这种孤寂中慢慢变得衰老,最终走向消亡。
那么一生受尽了苦难的宫女们是否都可以在人生的最后时期有一个好的归宿呢?很不幸的是,苦尽甘来往往只能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情节。
前文我们曾经提到过,在采择入宫的这一道程序中,有许多宫女就被迫成为了官员们、宦官们的眼线。
所以很多时候她们会莫名其妙地卷入到皇城中深不可测的政治斗争漩涡中。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就曾作过一首《汉唐姬饮酒歌》。
其中提到在唐朝的皇宫之中曾经发生过多起巫蛊之祸,虽然后来的证据显示几次的事端都是由于后宫之中的政治斗争引起的。
但是在处理相关人员时,宫女们往往会成为一枚被废弃的棋子,承担整件事情的罪责,就这样在冤屈中失去生命。
而那些能够平安处事的宫女们的职业生涯事实上也是非常短的,年龄一旦到了二十多岁,随着容颜渐渐老去,也就很难继续出现在重要的岗位上。
她们会继续留在自己身处的深宫之中,但是起居、穿衣、饮食条件会变得更加恶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许多宫女便选择了出家。
在皇宫控制范围内的寺庙或者道观中了却了一生。
选择这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是种解脱,但更多的人却始终无法走出内心的桎梏,终日在孤寂中哀叹,这也解释了历朝历代都有着“宫怨词”这一艺术形式的出现。
另外,陪葬制度也是夺取宫女们生命的一个主要方式,在君王或者自己侍奉的主人逝世后,无情的殉葬甚至会把宫女们的名字都一一抹去,以此来掩盖这泯灭人性的制度有多么黑暗。
由此可见,担任下人的宫女们对于自己的人身自由甚至生命权利都是完全无法掌控的。
哪怕侥幸逃脱了殉葬的噩运,被发配到陵园进行守灵也是十分痛苦的工作。“事死如生”是古代皇帝们追求的最高待遇和享受。
因此当先皇的骨灰和灵柩安放到陵园之中长眠后,依然需要大量的宫女进行照料和服侍,这其中鲜有自愿者。
大部分都是在宫中没有背景和关系,又年老色衰的那一部分人员会被迫来到这些地方长期忍受着煎熬。
“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这是白居易对被发配守陵的宫人们最真实的写照。
“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她们当中太多的人,进入到那世人未知的深渊之中,就终难得再见到尘世与光明,可悲可叹!
结语我们常说封建社会有着“吃人”的本质,但若你只看那些王侯将相,王子公主们的故事便无法体会现实中真正的残酷与无奈。
“寥落故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大诗人元稹对于宫人们悲惨命运发出的感叹。
她们在正美好的青春年华选择了这样一条不归路,生前遭受欺压、霸凌,身后却再难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性命。
一抔黄土,一块无名墓碑可能就是她们的归宿,但她们的呐喊、彷徨与倾诉,或许可以给我们理解历史,探究历史,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与感受。
参考资料:唐代宫女生活述略 姜维公; 姜维东 社会科学战线 2010-03-01
乾隆朝宫女投井案 杨乃济 紫禁城 2000-11-15
“填写”出来的人生——由《亡宫墓志》谈唐代宫女的命运 程章灿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6-02-15
明代宫人的生活与生命历程 邱仲麟 故宫学刊 2016-12-31
明代宫人的荣与辱——从职业妇女与社会流动的角度切入 邱仲麟 故宫学刊 201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