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新西兰打工真实现状:每天工地苦力10小时,时薪83人民币

思真娱娱 2025-02-22 13:04:49

在如今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国门,寻求别样的工作机会和生活体验。

一位来自河南的男子刘大哥他在新西兰的打工经历,可谓是充满了汗水与坚持。

据了解这位河南男子每天都要在工地上苦干10个小时,他的时薪换算下来约为83人民币,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时薪还不错,但当你想到他付出的长时间高强度劳动,就会明白这其中的艰辛。

刘大哥因为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工经历意外走红网络。

视频里他展示着在新西兰的慢生活,周薪到手,与外国工友把酒言欢,周末海钓,享受着碧海蓝天。

这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引来无数网友的羡慕和咨询,纷纷留言询问参与方式。

刘大哥并非打工小白,此前已在日本打工了三年,再去新西兰打工,其实他已经十分了解出国打工的情况了。

选择新西兰的原因很简单:周薪制,工资稳定,没有拖欠,通过劳务中介他递交了在日本打工三年的证明,等待两三个月后,顺利拿到了新西兰的工签。

中介也曾向他描绘过新西兰的美好:优美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秩序、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等等,这一切都对刘大哥充满了吸引力。

新西兰本身也需要大量的海外劳工来填补劳动力缺口,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也为刘大哥这样的务工者提供了机会。

每天清晨刘大哥和工友们一起驱车前往工地,开始一天的“搬砖”生活。

在新西兰建筑工人也需要自己租房,刘大哥和几个工友合租了一套小房子,每月租金3000元人民币。

虽然比国内一线城市的房租便宜不少,但对于一个体力劳动者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每天十个小时的工作,每周六天,搬砖、扛水泥、扎钢筋……这些体力活即使在“风景如画”的新西兰也一样辛苦。

刘大哥也坦言在新西兰打工,干的都是当地人不愿意干的“苦力活”,所谓的“磨洋工”不过是工作节奏相对宽松,没有国内工地那种“你追我赶”的压迫感,但活儿该干还得干,强度一点也不低。

中午刘大哥和工友们就在工地上简单吃个盒饭,午休时间就在工地上找个角落打个地铺,短暂休息一下。

晚上下班后,刘大哥有时会和中国朋友去中餐馆搓一顿,聊聊生活,吐槽一下工作,排解一下思乡的愁绪。

虽然在新西兰没有感受到明显的歧视,但身处异乡,难免会感到孤独和迷茫。

在新西兰,刘大哥的周薪是5000元人民币,一个月下来大概能拿到2万左右,看起来不少,但除去房租、生活费、交通费等等,一个月能存下1万多人民币就不错了。

网上流传的“月存3万”的神话在刘大哥看来只是个例,身边的大多数工友和他一样,一个月也就存个万把块钱。

他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但不会刻意美化,更多的是展现真实的打工日常,周末刘大哥喜欢去海边钓鱼,享受一下新西兰的碧海蓝天,也让自己从一周的疲惫中解脱出来。

他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生活,也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这种看似田园诗般的的生活背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首先是语言关,虽然刘大哥说在新西兰没有感受到歧视,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语言不通确实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新西兰的劳工政策也越来越严格,要求务工者具备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雅思至少要达到4分。

这对很多中国劳工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刘大哥也在努力学习英语,他知道如果只是出国打工,不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语言能力最终会被淘汰。

其次是生活成本,除了房租,日常的吃穿用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新西兰的物价并不低,如果经常下馆子,一个月下来生活费很容易超过3000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即使月入2万,实际能存下来的钱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最后是身份认同,虽然刘大哥在新西兰没有感受到歧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外来者”,很难真正融入当地社会。

他与外国工友的交流,也仅限于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这种身份认同的缺失,让他感到一丝迷茫和不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新西兰打工的真实情况,我们也采访了刘大哥的几位工友,一位和他一起在新西兰打工的中国朋友表示,他的经历和刘大哥差不多,一个月也就存个万把块钱。

“新西兰的工资确实比国内高一些,但生活成本也高,算下来其实也差不多。”这位朋友说“而且在这里,你很难找到归属感,总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而一位新西兰本地工友则表示,新西兰本地人很少会从事建筑工地这样的体力劳动,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技术含量更高、工作环境更好的工作。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刘大哥的说法:在新西兰,中国劳工大多从事的是当地人不愿意干的“苦力活”。

对比之前在日本的打工经历,刘大哥觉得新西兰的工资更高一些,工作节奏也更慢一些,但生活成本也更高,而且更容易感到孤独。

在日本他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中国同胞,更容易融入当地的华人圈子,在新西兰,华人相对较少,他更多的时间是和外国工友在一起,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让他感到有些不适应。

刘大哥的故事,并非个例,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类似的海外打工经历分享。

有人晒着高薪和美景,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的假象,也有人吐槽着高昂的物价和辛苦的工作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些分享共同构成了海外打工生活的真实图景,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有理想的闪光,也有现实的残酷。

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理性评估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出国打工,选择一个靠谱的中介至关重要,刘大哥就曾提到,一些不正规的劳务派遣公司会把人送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这些国家的打工环境和待遇往往不如国内。

他还提醒大家,在选择中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多方比较,选择正规、有信誉的中介机构,避免上当受骗。

刘大哥的经历告诉我们,海外打工并非一条轻松的道路,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也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异国他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抖音@洛阳老刘

0 阅读:5
思真娱娱

思真娱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