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别叫我“赌神”》:“致敬”是把手术刀
当隔壁影厅《我爱你!》里的几位主演(63岁的倪大红、63岁的惠英红、65岁的梁家辉、60岁的叶童)正在用心倚老卖老时,《别叫我“赌神”》里的发哥(68岁)居然戴着假发在装嫩吃老本!
如果你冲着片名中“赌神”二字想来看“高进”,出影厅肯定是要骂娘的。本片不是你想象中的赌片,仅有的几处赌戏全剪在预告片里了。
这不是虚假宣传么?
No!人家的片名名副其实、童叟无欺,你细品。
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No!人家虽然没能让你梦回《赌神》(1989),却带你重温了同一年同样由发哥主演的《阿郎的故事》(1989)。
《别叫我“赌神”》几乎复刻了《阿郎的故事》的剧情,加入《雨人》的元素(自闭症),结尾把赛车换成长跑。
肉眼能见的差别是:儿子长了10岁,老婆长了16岁(从36岁的张艾嘉到52岁的袁咏仪),发哥本尊长了34岁。
要是不戴上那顶“百年润发”,发哥都能演爷爷了,发爷。
《阿郎的故事》有首著名插曲,《你的样子》(罗大佑),歌词唱到: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
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
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现实中,它的歌词是这样的:
我听到片中的你的原音,
像那油腔滑调般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你的步伐,
遮住了欲去还留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
让烂片刻画你的样子。
就像日渐忘却你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记忆……
对于像我这样年纪的大叔级港片影迷来说,发哥曾是港片的一面旗帜,警匪片、武侠片、文艺片、喜剧片……百变造型,样样精通。烂片也有,但佳片林立,我们如数家珍,占据了港片记忆的塔尖。
如今发哥老了,商业价值下降。香港导演们想方设法榨取他以往经典角色的剩余价值来招揽观众,也就出现了近些年来“消费周润发”的现象。
王晶走在了前面,2012年的《大上海》明显是在消费《上海滩》中的“许文强”。影片中规中矩,如我在《《大上海》:仅供中年大叔怀旧使用》一文结尾中所言:“我饶有兴致地看完了这部电影,出来时带着笑容,一种90年代的笑容。这个笑容,献给日渐苍老的发哥,也献给始终保持纺锤体形的王晶。”
也许是票房上尝到了甜头,王晶从2014年连续三年推出了《澳门风云》三部曲,把同样由他开创的《赌神》(1989)灵魂人物“高进”利益最大化。周润发一人分饰两角,真假赌神齐上阵,拉来“刀仔”刘德华惊喜客串,让香港赌片回光返照了一把。
其他导演看到了商机,纷纷打起了“消费周润发”的主意。2018年庄文强导演《无双》,让发哥穿风衣、燃钞票、拿双枪,向《英雄本色》(1986)狠狠致敬。
还是庄文强,这次《别叫我“赌神”》挂“赌神”的羊头卖“阿郎”的狗肉,毕竟《阿郎的故事》很多新生代影迷不熟悉,但“赌神”的名号路人皆知。
照此发展,我们可以展望下还有哪些经典形象摆在案板上:《喋血双雄》里的杀手、《辣手神探》里警探、《监狱风云》里的囚犯、《龙虎风云》里的线人、《侠盗高飞》里的侠盗、《卧虎藏龙》里的大侠……
星爷只导不演,反复炒冷饭;成龙体力下滑,只能在《龙马精神》里靠服装全方位致敬自己;发哥只演不导,被王晶、庄文强拉着一再扮嫩蹭自己往日的噱头……
黄金时代的港片一去不返,影迷们也只能默认这条夕阳产业链烂泥打滚般地苟延残喘下去。说好听些叫“致敬”,说难听点纯属自我山寨。“致敬”就像把手术刀,技术好可以唤醒大家的美好回忆,技术烂的就是在毁童(青)年了。
且看且骂且珍惜吧。
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虚头巴脑的[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