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跌去75%!股民被套,董事长吃饱?

包不具 2024-08-03 18:56:38

谁在哭泣,谁在数钱?

1

股价跌75%,董事长“薪酬第一”

药明康德(603259.SH)这几天有点嗨。

7月31日,它以4.55%的涨幅收盘。不仅如此,过去几天,它的涨幅都比较明显,走出了一个爬山的曲线。

但这并非药明康德的常态。截至2024年7月31日收盘,药明康德的股价是42.54 元/股。和2021年的高点相比,这个价格跌去了:

75%。

从市值看,药明康德最新总市值为1239亿。根据亿牛网的数据,其历史市值一度逼近5000亿。也就是说,如今已蒸发3700多亿。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药明康德股东人数为47.17万。有意思的是,仅仅2023年底,这个数字还只有20.47万。换句话说,半年时间里,有26.7万散户来接盘。

这到底是黄金坑还是半山腰,现在断言为时过早。但从高点拿到现在的股民,属实是亏麻了。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股民亏麻了,董事长却赚麻了。

根据财经杂志的梳理,在2023年遭遇减持的A股上市公司中,药明康德是被大股东减持金额最多的上市公司,减持金额达112.52亿元。

不仅如此,根据同花顺的数据,2023年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超千万元的共有16人。其中,排名第一的正是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年薪4196.86万元。

回看过往,李革2021年和2022年的年薪分别为2476.38万元、4196.90万元,算下来,其三年合计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已接近1.1亿元。

同样是2023年,有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降了99%。还有一批企业给管理层降薪,例如山子高科(000981.SZ)董事长为公司股价连续跌停公开致歉,表示将增持公司股票,并已向董事会申请停发个人薪水直到股价恢复到1.6元/股以上。

这不禁令人好奇,药明康德股价跌了75%,大股东却成了“减持王”,董事长还拿下了“薪酬第一”的宝座,这合适吗?这让高点买入的股民做何感想?

2

业绩失速,海外阴影仍在

有人可能要问,董事长拿着这么高的年薪,公司业绩一定很猛吧?

我们来看最新的财报。2024半年报显示,药明康德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72.41亿元,同比下降8.64%;归属净利润约为42.4亿元,同比下降20.2%。

这啥概念呢?数据显示,2018年上市以来,药明康德仅在2019年出现中报净利下滑。也就是说,这是公司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半年度净利下滑的情况。

进一步看,药明康德的五大主营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业务,报告期内营收为2.57亿元,同比下降24.8%。

还有营收主力化学业务,财报显示,药明康德上半年来自化学业务的营收为122亿,同比下降9.34%。

从利润看,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毛利67.87亿元,同比下降了11.23%。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16个百分点至39.36%。

从区域看,报告期内,药明康德来自欧洲客户收入为22.2亿元,同比增长5.3%;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为34亿元,同比增长2.8%。

但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107.1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下降1.2%;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为9.1亿元,同比下降17.4%。

对收入依赖海外的药明康德来说,这显然不算好消息。

究其原因,《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依然存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听证会分别通过了《生物安全法案》草案。

这个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限制美国政府及其实际控制的公司与特定生物技术公司签订合同。而药明康德,就在法案的潜在“黑名单”上。

按照药明康德的说法,该拟议法案的立法路径具有不确定性,在法案颁布前,其立法程序仍需经历多个步骤。公司也在努力地与美国立法相关方进行沟通。

但法案一天没有敲定,变数就依然存在,对业绩的拖累也如影随形。

3

潮水退去

要理解药明康德的商业模式,得从一个词说起:CXO。

在医药行业,CXO指的是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具体包含CRO/CMO/CDMO等,即合同研发服务组织、合同生产业务组织、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组织。

CXO就是这些组织的统称,其中的“X”是代称。CXO的本质就是外包,它们通过外包的形式介入医药行业的全产业链,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

CXO的出现,和医药行业的特性密不可分。典型的是“双十定律”: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的投入。就算烧了这么多钱,依然存在失败的可能。而且,就算新药正常上市,一旦过了专利保护期,又要面临仿制药的巨大冲击。可以说,新药研发就是一场豪赌。

正因此,为了提高成功的概率,一些大型药企开始将医药研发的部分环节进行剥离并外包给更为专业的组织机构,CXO企业应运而生。

药明康德,正是这个领域的龙头。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早期依托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承接欧美药企的订单,后来逐步成长为CXO巨头。财报显示,小分子CDMO业务是公司的优势业务,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一,也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由于主要承接大型医药企业的外包订单,药明康德也被外界称为医药界的“富士康”。

过去几年,CXO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缔造了大量的神话。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CRO指数累计大涨超过400%,绝大多数CXO公司的PE都达到100倍以上。很明显,药明康德也是这波浪潮的受益者。

但近两年,潮水退得差不多了。从外部看,全球投融资放缓,不少企业的新药研发推迟或取消,给到CXO企业的单量也相应减少。

从国内看,创新药的呼声日益高涨。此前中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的创新药,都是模仿国外的制药企业做仿制。这种所谓的新药研发,很多并不是真正去做0到1的探索,而是拿着国外已上市的药物,通过对分子结构等进行细微改造来实现改良式创新。

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药,和已有的药疗效几乎没啥区别,但却有效地规避了专利限制,从而把别人的创新药变成了自己的“创新药”。例如这些年,中国至少有超过100家公司在进行恶性肿瘤的PD-1,但参与研发的药企几乎没赚到什么钱,赚钱的反而是做研发外包的CXO企业。

面对这种情况,早在202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就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公开征求意见,导致当时的CXO概念股全线大跌。文件背后的信号,正是鼓励药企去做真正的创新。

客观来说,作为CX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的优势挺明显的。它多年积累的客户渠道、产业链一体化以及全球视野,都是竞争的利器。但在外压与内卷的局面下,药明康德能否于新一轮创新比拼中脱颖而出,依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时来天地皆同力,时没来的时候,只能靠自己喽。

0 阅读:0

包不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