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照顾毛岸英4年,李敏回忆:哥哥和爸爸谈起过接妈妈来北京

历史学馆 2023-12-06 21:38:58

1937年,贺子珍来到苏联,得知毛主席与杨开慧所生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已在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学习。

毛岸英、毛岸青比贺子珍早来苏联一年多,贺子珍对这两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离开父亲,小小年纪却遭受了过多磨难的孩子,从内心里生出了一种自然的母爱来。

贺子珍到达莫斯科后,便主动找到王稼祥道:润之的两个孩子现在是在哪里呀。

王稼祥告诉她,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现在在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

在得知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具体地址后,贺子珍赶紧跑去儿童院看望他们。

在去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时,贺子珍买了一大堆水果和食品。当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听说贺子珍的到来时,都显得有些紧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还是贺子珍率先打破了僵局。

“我叫贺子珍,你们的爸爸可想你了!”贺子珍说道,脸上洋溢着母爱的光辉。毛岸英和毛岸青听着贺子珍的话,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冷漠地看着她。

贺子珍并不介意两个孩子不说话,见他们不说话,她主动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一边削皮,一边说:“你们的父亲身体很好,只是工作很忙。他还常常念着你们呢!”

兄弟二人依然是有些拘谨地站着那里,并没有讲话,贺子珍在削完水果后,上前主动递给了兄弟二人,这时候她也注意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宿舍有些脏乱,于是,她立即为他们收拾起房间来,在收拾完房间后,贺子珍接着又将兄弟二人的衣服拿到河边清洗干净,晾了起来。

贺子珍在干完活儿以后,毛岸英、毛岸青这时候也主动为她泡了一杯茶,尽管说几人交谈不多,可是他们彼此却是都了解到了对方的善意。

最后贺子珍再次出声嘱咐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要彼此照顾,临走之前,贺子珍将自己在东方大学的地址留给了兄弟二人,请他们有时间可以过去玩,不过毛岸英与毛岸青却是从未去过。

尽管说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不去,可是贺子珍每个月都会带着一些水果和食品去看望毛岸英和毛岸青,当时的贺子珍的生活费虽然不多,仅仅有70卢布,这些钱除却一些必须的开销外,剩下的钱她都用在了毛岸英和毛岸青的身上。

毛岸英和毛岸青刚开始并不愿意叫贺子珍“贺妈妈”,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的妈妈只有一个,那就是已经牺牲的杨开慧。

但是对待一直照顾自己的“贺妈妈”他们表现的也十分客气。每当贺子珍帮他们干活,他们最后总是会道一声“谢谢”。

贺子珍主动去关心毛岸英和毛岸青并照顾他们的生活,不仅仅是因为她和毛主席的关系,更是因为对已经牺牲了的杨开慧的敬重。

在儿童院中,贺子珍发现,毛岸英显得成熟一些,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自己的用具和衣物都整理十分有序,毛岸青则稍差一些,衣服脏了有时候也不知道换洗,会脱下来便随处乱放,可是他却很乖。

到后来,贺子珍才清楚原来是毛岸青在流浪时曾挨打受过刺激,对此,贺子珍感到了十分心疼。

在与毛岸英、毛岸青的关系进一步突破后,贺子珍便隔几日就会去看看兄弟二人,将他们的脏衣服全给找出来,然后拿回宿舍洗干净、晾干、叠好,最后再送回来。

自从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失去了母亲,但是他们现在有了贺子珍的关爱,他们也渐渐忘记了自己是没有母亲的孩子,对“贺妈妈”的喜爱也渐渐在心底绽放开来。

一次,毛岸英去往莫斯科红军长征干部休养所搜集革命故事时,这里的一位阿姨告诉他:“你的贺妈妈很早就参加革命了,她是个传奇的红军女英雄那,至今她的身上依然有着十几块弹片,她的革命故事有很多。”

从那时候起,毛岸英才清楚原来贺妈妈与自己的母亲一样,都是了不起的女英雄。

渐渐地,毛岸英兄弟对贺妈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开始敞开心扉,与贺子珍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除了贺子珍常常过去看望他们,他们在闲暇时也会去共产国际宿舍楼的一间小屋子里,拜访贺子珍。

当时,毛岸英和毛岸青正在拜访他们的养母贺子珍,当他们走进房间时,发现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看着贺妈妈的孩子,让毛岸英忍不住抱起他,亲了又亲,说道:“贺妈妈,你过来快看呀,这孩子好像我爸爸啊!”

贺子珍看着毛岸英和毛岸青开心的样子,嘴角也上扬了:“你们和他就是同一个爸爸呀!”自那时起,毛岸英、毛岸青也把贺子珍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他们常常会去贺子珍的小家中,看望贺妈妈和小弟弟。而贺子珍在见到毛岸英、毛岸青之后,也十分高兴,常常给他们讲述毛主席的故事、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也会讲述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

虽然说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与贺子珍并没有血缘关系,可是贺子珍却带给了他们多年以来缺失的母爱。

后来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学业,贺子珍便把自己和毛主席的小儿子寄托在了婴儿室。等到放学过后,她再接回到自己的住处。

但是不久后,孩子就得了重感冒。婴儿室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护理好,没多久,重感冒也变成了肺炎。还未等将孩子送到医院,孩子便已经夭折了。

孩子的死亡让她心力交瘁,每当她看到那个空荡荡的位置,她就会忍不住再次泪流满面,无法自拔。

她的战友们也无法理解她的痛苦,无论是怎样的劝导,都无法让她释怀。钟赤兵看着贺子珍抱着孩子不肯放手,感到十分难过,也十分无奈。他知道,无论他说什么,都无法让贺子珍摆脱这种悲痛。

最终,钟赤兵决定强行将孩子抱走,埋藏在了校园里。虽然他知道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他知道,这是他能为贺子珍做的最好的事情。

当毛岸英看到贺子珍悲痛欲绝的模样时,他忍不住向她哭诉:“贺妈妈,您别难过了,弟弟死了,还有我和岸青呀,我们也是您的儿子呀!”

毛岸英的话让贺子珍停止了哭泣,她将他、毛岸青和毛岸英搂在怀里,三人抱成一团。

毛主席再婚的消息传来,贺子珍的精神再次受到打击,失去儿子的伤痛还未愈合,又失去丈夫的打击,精神彻底崩溃。那段日子里,贺子珍整日哭泣、忏悔,她后悔当初草率离开毛主席和延安。

毛岸英和毛岸青为了不让贺子珍伤心,也为了缓解她精神上的痛苦,常常陪她聊天,但也有原则,不谈父亲毛主席。他们和贺妈妈从天南聊到地北,聊到哪里算哪里。

1941年,毛主席为了缓解贺子珍的痛苦,并解决女儿李敏缺乏母爱的寂寞,将娇娇送到了贺子珍身边。

李敏的到来给贺子珍带来了无限的喜悦。据李敏回忆,当时情景是这样的:

“一见到我,妈妈就将我揽在了怀里,问着、亲着;亲着、问着,妈妈激动得流出了眼泪。高兴地一遍又一遍地问着我:‘你是谁,来这里是干什么呀!’‘我是娇娇,是来找妈妈的!’‘你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啊?’‘我的妈妈叫贺子珍。’‘你给妈妈带来什么礼物了!’‘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

李敏的到来也是让贺子珍的心情愈发好转。然而,不久后苏德战争爆发,食物供应大量压缩。

为了弥补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口粮不足,贺子珍特意挤出时间开荒、种胡萝卜、土豆、蔬菜。除此之外,她还会从自己的口粮和李敏的口粮中节省出一部分,留到周末,待毛岸英和毛岸青从学校归来时食用。

那时,毛岸英和毛岸青每次回来时,看到贺妈妈和妹妹给他们留下的吃的总是十分感动。尽管说那时他们吃的不是什么好食品,可是一家四口,围坐在一起,喝着热乎乎的土豆汤,也是有说有笑。

到兴致高昂的时候,毛岸英还会唱上一首歌,李敏则是会跳上一段舞,这也让坐在一旁的贺子珍和毛岸青高兴地连连拍着手。

1946年1月,毛岸英在苏联医生的陪伴下,满心期待着父亲毛泽东能够接他回国。

然而,与此同时,毛岸英也担心父亲因为身体不好而无法接他。在毛岸英离开苏联后,毛岸青顺利考入了莫斯科东方文化大学,离开了他们在伊万诺沃市的家,贺子珍身边只剩下女儿李敏,而李敏则住在儿童院。因此,只有在节假日,李敏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

当毛岸英走出机舱时,他满心期待着父亲能够接他回国。然而,在毛岸英激动地走向父亲时,他发现父亲并没有接他,而是直接飞奔进了毛岸英的怀里。毛岸英深情地说:“爸爸,爸爸,我想您啊!”

毛主席也紧紧的上前抱住了毛岸英,亲昵地说:“我也想你啊!”

随后,毛岸英和毛主席坐上了吉普车回到了王家坪。在那里,毛岸英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同时也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毛岸英回忆道:“爸爸对我很亲,但爸爸的要求也很严。开始我还真有些受不了,爸爸不让我跟他一起住,一块吃,让我去机关住,在机关里吃饭,还不准我去吃小灶。”

1947年秋,贺子珍结束了长达10年的苏联生活,带着女儿李敏和儿子毛岸青回到了祖国。回国后,贺子珍开始上班,她一边要照顾李敏,一边还要花费心力来教育毛岸青。

为了让毛岸青学好俄语,贺子珍让他在李敏的陪伴下每天学习。她还会同意毛岸青和李敏用俄语交流,有时候还会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看俄语原版电影。除此之外,贺子珍还会让毛岸青和她的表妹娇娇一起学画画。为此,她还特地为他们买了图画本和彩笔。

然而,毛岸青在学习画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他刚开始学习画画时觉得十分新鲜,但画了几次之后,便不再想继续学习了。无论贺子珍怎么劝他,他都显得不耐烦。最后,贺子珍也由着毛岸青去了。

毛岸青和李敏一直住在一起,贺子珍对待毛岸青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甚至比对李敏还要有耐心。

李敏经常会被妈妈训斥,但贺子珍从来没有碰过毛岸青一根手指头。每次和毛岸青说话,她都是轻声细语,充满母爱的温情,这让毛岸青感到十分温暖。

然而,贺子珍并没有一直陪伴在毛岸青的身边。

1949年,在毛主席的授意下,贺子珍将李敏和毛岸青送到了毛主席身边。在临走之前,贺子珍嘱咐李敏要好好照顾毛岸青。

离开了贺子珍,毛岸青的心情难免有些失落。有一次,他主动同李敏说:“我好想念贺妈妈,我想她......”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脸上十分黯然,很是怀念贺妈妈,这让李敏也感到心酸。因为她也十分想念自己的妈妈。

不止是毛岸青与李敏在思念着贺子珍,实际上毛岸英也想将这位伟大的母亲接回来。

李敏回来以后,毛岸英见到这个妹妹,自然是十分高兴。他曾经对李敏表示过:“我和岸青都十分的喜欢贺妈妈。”

这句话表明了毛岸英对贺子珍的深厚情感。贺子珍是毛岸英的母亲,而毛岸英对她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

就当李敏还沉浸在父爱的怀抱中的时候,她还没有思考到,也并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母亲不能来北京,不过她的哥哥毛岸英却是不然,后来根据李敏的回忆说:“一直以来对妈妈心怀敬爱的岸英哥哥,与爸爸谈起过能否接妈妈来北京的打算。”

但是,毛岸英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毛岸英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且仅一个月的时间便牺牲在朝鲜的土地上。这个噩耗让毛岸英的家人非常悲痛。

当时的众人并不想让贺子珍知道毛岸英离世的消息,因为怕她经受不住这个打击。

然而,孩子久久没有消息,又如何会一直瞒得住惦记孩子的母亲呢?

贺子珍最终还是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噩耗。她悲痛欲绝,说道:“我的儿,你一生清苦,没有享过几天福,怎么忍心将他送去战场上啊...”

贺子珍一边哭泣,一边说道:“他是我的儿子,他三年没有给我写信了,他一个人死在那么远的地方...”说完之后,她昏厥了过去。

对于贺子珍来说,毛岸英、毛岸青是他对毛主席情感上的寄托与依靠。只要看到这两个孩子,他就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对于毛岸英、毛岸青来说,贺妈妈是他们失去母亲之后,重新燃起生活期望的一盏明灯。

毛岸英的牺牲也是让毛主席悲痛不已。他余生都无法释怀。多年后,他曾和女儿李敏讲述长子生前的事迹,悲痛地说:“岸英是个好伢子哩,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啊!”

哥哥牺牲了,李敏的内心也是极为的悲痛。因为她对这位大哥是真心的崇敬和爱啊!她明白,哥哥的牺牲对爸爸来说是永远都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她下定决心,要懂事,要好好学习,不让爸爸太操心。

1984年4月,75岁的革命烈士贺子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4 月 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告诉她贺子珍病重,让她全家马上赶到上海。李敏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她的母亲已经75岁了,病得很重,让她感到非常担忧。

李敏匆忙地赶往机场,她的脸上苍白,心慌不已。由于她有心脏病,听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她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非常紧张。

在去机场的路上,她用手捂住胸口,竭力使自己镇定下来,但是她的痛苦并没有减轻。她的丈夫孔令华给她服了治心脏病的药,并安慰她,但是她仍然感到非常痛苦。

在上海,华东医院,贺子珍正躺在床上,双眼微闭,两颊通红,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她的面庞消瘦又憔悴。

眼前这位饱经风霜、却又坚强不屈的女性,她的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顽强的抗争。即便是自己的命运多舛,身染重病,可是她仍不服输,依旧在坚持与病魔做最后的斗争。

贺子珍渐渐睁开眼睛,看到自己最亲的亲人在自己眼前。她的脸上肌肉微微动了一下,嘴唇微微张了张,似乎在笑着说:“你们来了。”

李敏努力控制自己的眼泪,泪珠在眼眶里打着转,差一点就夺眶而出。

之后的三天,李敏一家每天都去看望贺子珍。贺子珍的烧竟然奇迹般地退了,神智也清楚了,甚至还让人给外孙女孔东梅弄点好吃的。大家一度以为贺子珍的病情好转了,但真正有经验的大夫却知道,这极有可能是贺子珍回光返照。

4月18日晚上,贺子珍的病情忽然加重,陷入到了深度昏迷中。医生们立即对其展开了紧急抢救,不过却是没能挽救贺子珍的生命。4月19日下午,75岁的贺子珍离开了人世。

0 阅读:9
历史学馆

历史学馆

温一壶酒,煮一杯茶,请君暂座儿,听我道尽那茫茫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