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众多的曹魏为何被篡夺?曹丕强化皇权的举措,就是饮鸩止渴

老张聊史 2023-08-31 10:29:49

曹魏一代的除了曹操和夏侯渊的后代大多都是草包,曹操的几个儿子曹昂、曹丕、曹植、曹彰都是大有能力的人,夏侯霸、夏侯尚都是能人,可就是早死太多了。曹丕、曹睿真是要防止宗室叛乱压制近支宗亲(比如曹植曹彰这种,尤其要提防),重用远支宗亲(曹真、曹爽、曹休、夏侯尚等)策略倒是没啥大错。

但是两代皇帝早死,所托非人像曹爽一样,曹魏宗室就失去权利制衡世家的势力如此脆弱,地方的宗室也没有权利空有法理,最后魏内部最危机的时候,地方的挽救措施淮南三叛也是对局势造不成影响,最后只能被司马家篡位。如果是给予地方力量,虽早晚会发生叛乱,但最起码可以让曹魏在君弱臣强的情况下提供牵制。

曹魏诸侯王的封地实际上还是归中央政府管理,属于有名无实。而且诸侯国都距离京城千里之遥,封地还经常变换所属土地更是少的可怜。诸侯王所统率的部队不过是一百多名老兵,想造反也成不了事。除此之外,皇帝还派专人监督他们,随时汇报。这些诸侯王整天战战兢兢,最大的梦想就是过上寻常百姓的日子。曹丕让这些地方宗室毫无实力,导致曹爽在交权后,地方的曹氏宗族根本出不上力反抗司马家。

曹丕个人经历了比较激烈的储位争夺战,因此对于继承权问题十分重视,注意打击近亲属,对远支的所谓重用,也是十分远、没有封王的那种远支。换言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只看到了属于个人的一个小小断面,根本就没有将个人遭遇放在历史中去看,不能认识到个人遭遇的争储问题的偶然性,和东汉以来皇权旁落问题的必然性,缺乏大局观。

在没有大局观的情况下,盲目采取加强集权的措施,各项措施所针对的范围还是王公贵族。王公贵族属于拥有继承权的人物,以及关联人物,从较宽泛的范围来说,还是属于君主集团。曹丕的集权措施,本质上还是针对的君主集团内部来思考的,所削弱的还是君主集团内部的势力。这样一来,并不能改善君主集团与官僚集团力量对比失衡的根本问题,反而由于君主集团的整体削弱,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了君主集团与官僚集团之间的力量失衡问题。

曹操高度重视垄断权力,怎么会选了曹丕这么蠢的儿子呢?追根溯源,曹操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他和曹丕有相似的思维方式,曹操也有这种收敛化的思维方式。比如说他在为曹丕篡位进行铺垫时,采取了先建郡称公、再建国封王、最后再篡位称帝的路线。表面上看一步一步阶段性很强,实际上整个汉献帝控制区都是他的,这种裂土封王的步骤分裂的不是别人的势力范围,而是他自己的。

曹操本来可以名正言顺地废黜汉献帝,结果非要把自己弄成篡位。从建国者搞成篡位者,要害就在于曹操不能从历史大势的角度,直接建立自己的政治宣称,取代汉朝的政治宣称,形成自己的、向全国上下推行的政治统治学说,形成自己的政治合法性,这种把自己玩成篡位的雄主也是神了。曹操和曹丕也一样,曹操缺乏大局观,在汉朝统治已经失去民心、仅仅因为历代皇帝都是空壳所以才让民众抱有幻想的情况下,生生把自己玩成了篡位者先驱。曹丕缺乏大局观,在君主集团已经十分削弱的情况下继续削弱君主集团,生生把自己的魏朝搞成了西晋过渡阶段。

1 阅读:636
评论列表
  • 2023-09-05 09:41

    亲近臣远兄弟本就是历代君王的基操 属于未雨绸缪 曹丕的失招是改了曹操时代军制 地方军事大员的四征将军原本是宗室和亲戚专属 外姓就算当了也是虚职(比如张辽)还有特职都督也是如此 结果曹丕时代逐步开放这些职位给外姓世家 使宗室逐渐失去了兵权的绝对控制 这为后来的司马兵变埋下了隐患

  • 2023-09-05 07:16

    曹操要是敢罢黜汉献帝,他就死定了!

老张聊史

简介:历史其实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