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胆囊癌高发,罪魁祸首被揪出!提醒:有两种吃饭习惯,尽早改

39肿瘤 2025-04-10 17:35:12

陈老伯今年78岁,平常身子骨还算硬朗,近段时间由于持续性腹痛到了医院就诊,结果被查出胆囊癌。

原来陈老伯在二十多年前就被查出胆囊结石,不过没有什么症状,就没放在心上。

后来他因腹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曾劝他将胆囊结石去除,以防癌变,但他觉得娘胎里带来的东西不能动,就开了些止痛药回家了。

之后虽然陆陆续续出现腹痛症状,但过一会儿就会自行缓解,他也就没放在心上,却没成想胆结石最后却拖成了胆囊癌……

一、从胆结石到胆囊癌仅三步,别不在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赵超尘介绍:胆囊结石发病率在8%—15%,一般不是急性发作的话没有严重不适症状,很容易被忽略。胆囊结石癌变率为1%—5%,一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高。

从胆囊结石发展到胆囊癌一般会经历三个步骤,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癌。胆囊炎发病率较高,且多与胆结石合并存在,一旦发展为慢性胆囊炎,那癌变的几率就会变高。

赵超尘医师介绍:一般没有明显不适症状的小结石,一般做好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是下面这几种情况,那就需要积极接受治疗!

结石超过三厘米:尺寸越大的结石,摩擦面越大,越容易刺激到胆囊,癌变几率也越高,因此建议大小超过三厘米的结石,最好积极处理。

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囊息肉。

病程15年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结石病程越长,那癌变风险越高,超过十年甚至在15年以上的,就要引起重视,尽快进行择期手术。

结石充满整个胆囊:胆囊内充满结石会影响胆汁的排出,还可能引发黄疸等其他问题。

合并慢性病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对于合并慢性病,需要服用激素类药物、抗凝药等药物的老年患者来说,最好尽快处理,而且手术前需要先停药一周,以降低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二、身体出现五个症状,或是胆囊癌信号

胆囊癌比较隐匿,发展速度比较快,而且预后较差,很多患者一确诊就是晚期,五年生存率只有15%。因此,平常要积极关注身体,如果出现下面几种异常症状,要警惕是胆囊癌作祟!

上腹部肿块:随着胆囊肿瘤的不断增长,会阻塞胆管,导致胆囊肿大,还可能会引发梗阻症状。肿瘤如果侵犯胃部、肝脏、胰脏等器官,还会导致其他部位出现肿块。

消化道症状:多数胆囊癌患者由于胆囊无法消化脂肪物质,会出现厌油腻、消化不良、嗳气等症状。据统计,有30%—40%的胆囊癌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明原因的发热:有些胆囊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肿瘤性发热,从而引发不明原因的低热症状。

右上腹疼痛:据统计超84%的胆囊癌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症状。早期可能表现为右上腹不适,进行性发展可能会有持续性疼痛症状出现。

梗阻性黄疸:癌细胞侵犯胆管,可能会引发恶性梗阻,导致患者皮肤和黏膜黄染,同时还可能会有消瘦、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出现。

三、不想胆囊癌变,两种吃饭习惯赶紧改

胆囊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家族史、肥胖和高脂肪饮食,还有经常暴露于苯胺等化学物质的人群、胆囊壁钙化、老年人、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预防胆囊癌建议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定期体检筛查,还要积极进行干预,以降低胆囊癌的发生风险。尤其是有胆囊危险因素的人群,更要做好定期随访和检查,必要时积极干预,以防恶变。

保护胆囊健康,要注意改掉这两种伤害胆囊的饮食习惯!

1、饮食结构不合理

很多人喜欢重口味饮食,偏好火腿、炸鸡、烧烤等食物,但经常吃这些食物可能会引发胆囊黏膜细胞损伤,还可能会增加胆囊癌风险。

还有少数人一味吃素,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吃素的习惯可能会导致胆囊代谢合成分解消化紊乱,更容易被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癌等疾病盯上。

2、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

不少人忙于工作,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有的甚至经常不吃早餐,这样的做法会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浓缩,更容易形成结石,甚至被癌症盯上。

很多人对胆囊结石不够重视,加上平常生活不健康,很可能会被胆囊癌盯上。平常一定要关注自身健康,如果有上述一些异常症状出现,要警惕胆囊癌来临。

参考资料:

[1]《胆囊结石不处理,致癌几率逐年增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10月29日

[2]《胆囊癌一经发现就是晚期,早期诊断注意以下4点!》.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2022年11月24日

[3]《胆囊癌:沉默的“杀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外科.2024年12月02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0 阅读:646
39肿瘤

39肿瘤

39健康网肿瘤频道,防癌、癌症相关研究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