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去年成名时,已经30岁了,有些人还觉得他运气太好,咋成名这么早?实际上,在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代,20几岁即在全国获奖的作家就有好几位。今天我想给大家说说她。
之所以要说她,是因为我今天翻阅大型文学杂志«文学家»1985年第六期,上面有一篇陈映实写的报告文学«她的艺术天地»,让我对她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她在家中排行老大,妹妹比她小9岁。她的童年在北京的姥姥家长大,后来妹妹也被送到北京姥姥家。
姥姥家有一些文学名著,在她还没有看完的时候,姥姥要求她把书卖掉。12岁的她,推着四轮小竹车,去废品收购站卖。她边看书,边排队,一轮到她,她就又到后边去排队,就为了能多看会书。直到天快黑了,不得不回去了,她才把看了半本的«村歌»,连同别的书一起恋恋不舍地卖掉。
她的爸爸是画画的,妈妈是音乐教授,早早就发现了她的文学天赋。想想看吧,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记日记,7岁时写的这一篇让父母大为赞叹:
这么胖胖的大冬瓜可真沉啊,我一定用劲儿把它抱回家去,让妈妈看看,是我把这个胖东西抱回来的。
高中毕业,本来已经通过了考核,她要去当一名文艺兵,而且按政策,她也可以不用下乡,但最后时刻,父亲让她当知青。据说,父亲征求了«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的意见,老作家语气很肯定,要当作家,就要到农村去。
三年,这三年的知青生活,让她对农村的生活有了很扎实的认识。这样就有了成名作短篇小说«夜路»,这样就有了«哦,香雪»。说到«哦,香雪»这篇全国得奖的小说,那时她已经是一位文学编辑,只在那个小山村参观了一两天,就写出这篇代表作,许多人感觉很神奇。试想,没有当年的知青生活,她肯定不能“妙手偶得之”的!
她的另一篇代表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她的妹妹关系密切。年龄的差距,童年时期的长期陪伴,铁凝在妹妹面前有半个妈妈、半个家长、半个人生导师的特殊地位。妹妹有很多心里话都给她说,而且心直口快。说小说中的妹妹安然就是以生活中的妹妹为模特而写的,一点也不为过,包括没有评上三好学生的烦恼这个情节,就真真切切发生在妹妹身上。
她就是这样一个颇具特色的女性。她既是充满活力的,又是凝重坚韧的。她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她的艺术神经敏锐得很。岁月流转,佳作迭出。
在这篇写于39年前的报告文学«她的艺术天地»的末尾,作者写到:“她永远是真诚的。”
现在回过头再看,这话说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