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特低调的皇帝,在位时间仅6年,却挣回了世界上一半的白银

历史战争 2024-10-24 08:19:43

在明朝时期曾有这样一个大的乌龙,算是一件可以拿来大书特书的史学界奇观了。这个乌龙事件的主角,就是明朝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太记得的帝王——明穆宗隆庆帝。大家知道隆庆帝的名字,都是什么吗?

自万历年间开始,明穆宗的名字就开始混乱。有臣子将其写成“朱载坖(jì)”的,这还算是能理解,同音不同形。但还有人将其写为“朱载垕(hòu)”的,且这个名字流传甚广,一错就是几百年。

朱国祯的《皇明大政记》,谈迁的《国榷》,甚至是后来的《明史·穆宗本纪》之中对明穆宗名字的记载,也依旧是“朱载垕(hòu)”。所以导致清代文献,越南文献以及朝鲜的文献对穆宗的名讳记载都是“朱载垕(hòu)”。

可事实上,人家的名字本应叫做是“朱载坖(jì)”的。且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在《明世宗实录》这种史官立刻记载的文献之中。卷二百写道:“上命皇第三子名载坖”。在《皇明诏令》卷二十一的《立皇太子并封二王诏》中:

“立朕元子载壡为皇太子,分封第二子载坖为裕王,第三子载圳为景王。”

这种当时记载的文献之中,穆宗的名字都是“朱载坖(jì)”,可见其真名就为“朱载坖(jì)”。后来到万历年间,那些臣子疏忽之间就写错了穆宗的名字,甚至还导致穆宗出现了三个不一样的名字,直至今日我们许多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之中对穆宗的名讳记载依旧是错误的。

在史学界有共识的认识到的穆宗名讳的错误之后,百度词条以及一些电子文献之上穆宗的名讳已经更改过来了。但是一些已经开始印发的文学著作等却依旧还是名为“朱载垕(hòu)”,比如说刘和平所著的《大明王朝1566》中穆宗依旧是为“朱载垕(hòu)”。

但有意思的是,在穆宗同时期,还真的有一个叫做“朱载垕(hòu)”的秦王,那就是明朝时期齐东温惠王朱厚炳的庶长子,后来的齐东安和王。这位也算是跟随着明穆宗名传千古了吧。

但明穆宗的名字都被以讹传讹的写错了,也从侧方面的证明了明穆宗这个皇帝在整个明朝其实是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帝。他自身本就是不上不下的第三子,其母杜康妃也不是嘉靖帝的宠妃,看前文我们也知道他原本也没有继承皇位的希望。

因为在《立皇太子并封二王诏》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本被封太子的是嘉靖帝的嫡子朱载壡,但没办法,朱载壡被封为太子两年左右就已经夭折了。而朱载壡本就是次子,长子朱载基出没两个月也就夭折了。

按照“立嫡立长”的规矩,这时候的“朱载坖(jì)”按次序也就应该被立为太子了。但嘉靖帝因为“二龙不得相见”的迷信本就十分厌恶自己的这个儿子,更希望立四子景王为太子。

这样一来,“朱载坖(jì)”常年就过着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生活。心中十分清楚自己当不了帝王,所以害怕成为景王派的打击对象,便终年沉默寡言,胆怯畏惧。却未料到的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时候,景王突然暴毙。

因此,就算是嘉靖帝再不情愿,“朱载坖(jì)”也注定成为了下一任皇帝。因为嘉靖帝也已经没有其他的儿子了。所以嘉靖四十五年(1566),世宗驾崩之后,“朱载坖(jì)”继位,改元隆庆。

但一直都是胆怯畏惧这种性格的隆庆帝,即使是当上的皇帝也无法变得自信,霸气起来。他执政时期,朝堂之上经常性会出现朝臣不和的时间,但隆庆帝却总是一言不发等他们吵完。这令当时的宰相张居正和高供也对这个皇帝很失望。

渐渐地,在隆庆帝期间,朱载坖这个皇帝更多的就像是一个庙里供着的泥胎神像。什么国家大事都是由朝臣们吵出一个办法来解决的,而皇帝的存在感也就越来越低。虽说他的存在感低,但他依旧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时间仅仅六年,却还是在张居正和高拱的建议之下。先是与蒙古的首领达成了和平协议,史称“隆庆合议”。又在边疆开辟了近十一个边境的贸易场所。他还废除了海禁,允许东南亚以及日本的商人前来做生意。

同时设立度相关督饷馆,专门征收海外贸易的税收,以及管理海外贸易,史称为“隆庆开关”。“隆庆议和”这件事情为当时明朝解决了后顾之忧,为“隆庆开关”奠定了基础。

而“隆庆开关”则是真正为中国赚取了大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隆庆帝在位期间至少有从海外流入的3.5亿白银。再加上民间通商的白银流通,几乎达到了全世界半数的量。而中国东南海沿岸的福建漳州府月港口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而“隆庆开关”的影响绝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白银上,之后万历年间的“万历三大征”更是在隆庆开关的基础上发展的。这一举扭转了整个嘉靖朝时期衰败的经济,隆庆帝至少是为明朝续命了70年。

0 阅读:0

历史战争

简介: 品读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