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蒙蒙秋雨,我们正行走在湖州市吴兴区东南移沿山附近的一座古村落中。
黑瓦白墙、青砖石路、古寺、石街、小桥和门前的潺潺流水,是这座叫独市的古村落流淌在岁月里的静谧时光。
原谅我的浅薄,回湖州定居也有几年了,竟然不知道离市区这么近的地方竟有如此静美的一座古村落。
爬满常春藤的永宁古桥倒映在水中,在浓密的树荫映衬下,像一幅古画中的某个场景。
旁边东堡庵中那株600多岁的古银杏,已经披上金黄的华服,默默地守望着这个有些冷清的江南古村落……
“吴兴水为州,诸山若浮萍”,古名余安的移沿山是水乡平原上一座如浮萍的孤丘。孤丘往往是人类早期的居住地,人类聚落总是由山麓冲积扇向平原湿地挺进。
独市地理位置优越,山湖相偕,西堡东堡沿着各有流水相通的兜浜布局,兜浜周围地势高,面积广,是众漾环抱的一块高地,周围有大量肥沃的水田。
不过,眼前的独市古村因整体搬迁早已人去楼空,小河里只有一群麻鸭在嬉水觅食。
独市古村是不幸的,村民原本晴耕雨读、鸡犬相闻的桃花源般生活戛然而止。
相比于周围已经消逝的乡村,独市古村又是幸运的。乡亲们住上了统一标准建设的“新农村”小区,古村落又成为新的旅游项目改造提升的目的地……
独市古村的命运是当今中国乡村命运的一个缩影。
乡村,一个寄托着无数人乡愁的地方,一个能驻留时光的地方,也是一个正在消逝的地方。
冯骥才先生就说过,中国的村庄,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村落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农村广阔地域上和历史渐变中一种实际存在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时空坐标,承载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
万物兴衰更替,一个村庄的命运,也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条件的制约和重重考验。
村庄消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外界因素,使得一个村庄被毁灭。
另一方面,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产和居住条件,也会主动迁移,将那些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差的村庄抛弃。
伴随着城镇化过程实施的征地拆迁和撤村并点,是村落加速消失的主要原因。
同时,还有城市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村落生态环境不佳等因素,使村民开始了“离土离乡”的城市化大迁移,村落人口的单向流失使得村落空间缺乏生机并不断萎缩,村落慢慢陷入无人来顾的境地。
蓦然回首,我们才忽然发现那些承载了记忆的古村,那些还没来得及欣赏的画卷,就已面目全非,越来越多的千村一面。
人去楼空杏又黄,涅槃重生待凤来。这是我离开独市古村时从心底流出的一句话。
真心希望独市古村的最终命运不应消亡,而是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