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手段多厉害?马嵬驿之变把杨家吃干抹净,帝王心术可称完美

小女公子来也 2025-01-31 01:13:52

李隆基手段多厉害?马嵬驿之变把杨家吃干抹净,帝王心术可称完美

公元755年12月,一场危机在大唐腹地悄然演变,安禄山的反叛如狂风暴雨席卷了河北、山西、河南等战略重地。然而,在马嵬驿的一幕,演绎着权谋和人性最本真的角逐。李隆基在此展现出的手段究竟有多么厉害?

此时的安禄山,面对固若金汤的防线显得进退维谷。睢阳的张巡与南阳的鲁炅双双坚守,顾住南下通道。潼关则由自持重兵的名将哥舒翰把守,这名将的存在让安禄山不得不重新思考战局。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也是唐玄宗心头的一根刺。

安禄山大肆逼近,使得京城内部早已暗流涌动,杨国忠和唐玄宗的烦恼不亚于战局本身。联想到哥舒翰手中掌握的十八万精锐部队,唐玄宗对这种权力失控的担忧与日俱增。哥舒翰虽昔日与杨国忠并肩作战,但权力的膨胀很快改变了局面,君臣之间的猜忌裂痕渐深。

在唐军开始节节胜利的同时,杨国忠在蜀地的操作也为他带来了一重危机。作为"剑南道"的节度使,他在地方上积累了不少军政资源。唐玄宗意识到,安禄山只是眼前的敌人,而真正威胁仍潜伏在朝堂之内。正因如此,他在哥舒翰出战潼关前,紧急任命自己的儿子颍王璬为四川节度使,并且让崔圆协助。这一任命意图显而易见:削弱杨国忠势力,为退路做好铺垫。

当时被迫出潼关与大军交锋的哥舒翰很快遭遇惨败,潼关失守。京城局势一片混乱,唐玄宗带着皇族和亲信仓皇南下逃往蜀中。然而途中士兵因饥寒交迫将矛头指向杨国忠,马嵬驿瞬间成为历史的见证地。禁军久将陈玄礼与士兵们在马嵬驿先是“求食”,后因记恨杨国忠将吐蕃使者带上船,“国忠与胡虏谋反”成为造反起因。

无法控制的局势下,杨国忠被一箭射中,惨死乱军之中。接着,士兵们也未放过杨贵妃,虽有玄宗掩面而泣的画面,但此时不得已的狠心成为他最后收盘的手法。杨家一门尽覆,李隆基“被迫”孤身一人,成功转身成为权力合法继承人,迅速稳住了蜀中的局势,崔圆也自然接受了他的新身份。

再看回杨国忠的结局,那几十个吐蕃使者很显眼地成为他罪责的很好注脚。更诡异的正是这个莫名其妙的“与胡虏谋反”,让底层士兵瞬间摸清了愤怒的点并爆发,看似随机的发难其实内有玄机。短短时间内,这位一度掌握权柄的忠心臣子,死得如此窝囊,确实为人所愤。

在马嵬驿之后,唐玄宗立刻予以四川方面崔圆的坚定支持,不仅稳定了局势,更是通过"以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任命,一举坐实了权位。四川方面也信守承诺,全面投入保卫国家的行动中。

一代枭雄李隆基,以一场马嵬驿之变演绎了帝王心术的极致,既保住了自己的统治,也保全了大唐的命脉。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权力的智慧与决绝再一次打动了后人,帝王在大风大浪中的暗流涌动,更远非一场影视剧故事所能全然呈现。

安史之乱对杨国忠来说原本可以变成他巩固地位的绝佳时机,奈何掉以轻心与错估对手的实力,使得机遇最终化为刀刃割向自己。对比唐玄宗,始终未敢和杨国忠正面冲突,却凭借马嵬驿这一招反掌命运,尽显历经岁月历练的帝王之术。再集脉络来看,这一篇看似无奈的历史,在权力易手中毫无蛛丝马迹,却处处涌动着险象环生的智谋较量。#视界频道激励计划#

0 阅读:2
小女公子来也

小女公子来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