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属于“建文新政”相关的一个重要内容?

哈哈哈啊 2019-04-30 19:12:19

王叔英是这样说的:“大凡人有才能要发挥出来是一件难事,而要有人发现并用好他的才能,那更是不容易啊!当年张良投奔了汉高祖刘邦,刘邦就充分发挥了张良的才干;而贾谊碰上了汉文帝,文帝就无法用好贾谊的才能。这两大才子的境遇之所以有这样的巨大差异,关键就在于张良能细心地观察到刘邦能做的事情。

张良讲了,结果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一时间就能得到实惠和收益。即使像樊哙、郦食其一类的刘邦亲信之人,像陈平、周勃那样的高祖刘邦最为信任之人,像萧何、曹参那类刘邦所重用之人,都没有一个能离间张良与刘邦之间的关系;而贾谊却没有看清形势就开口讲话了,而且讲得也太过头了,所以他就给周勃、灌婴之流找到了攻击的把柄。如今正值明君贤臣际会的千年难得的一个好时候,我们都应好好地珍借。世上有些事情在古时候通行的,在现在社会里也照常可行,譬如古时的冠冕就是现在人们还戴着;而有些事情在古时实行过,但到了现在社会就没法实行,井田制与分封制就是这一类事。可行的事情就实行,人们照着做就方便,老百姓乐意,从中得到实惠和收益。

不可行的事情硬要去做,人们照着做起来也难啊,老百姓还要深受其害。”王叔英毕竟是地方父母官出身,他对社会的了解程度可要比方孝孺深刻得多,他的建议也很有见地,可是方孝孺就是没有听进去。从方孝孺的角度来看,对于《周礼》的理解,他是很理性的,目的也很明确,无非是想通过对《周礼》的潜在价值。的挖掘和重新应用,阐发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遗法及微言大义,以此指导建文朝改革,所以他就说:“君以身任之而不夺于流言,臣以道接之而不泥于近利,三年而成,十年而安。

继乎其后者,能推而守之,武王周公之治可几也。”正因为出于这样的认知,方孝孺就竭力敦促建文帝依照《周礼》来实行大明官职更定。此时,大明政治中书生之气代替了原本应有的务实和理性,维新改革自然就会遇到“阻力”。在方孝孺力图推行井田制时,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最终只得放弃实施。当然改革中出些问题也纯属正常,问题如果出在平常时期也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从头再来吧。但这些问题偏偏出在关键时期一—那就是与建文帝实施“新政”中另一项重大举措一—削藩密切相关,建文削藩遇到了最大的劲敌,那就是朱棣。

朱棣本来就要千方百计地寻找由头,起兵造反,夺取帝位,但他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时机,这下可让他“逮着”了。于是,建文帝“变更祖制”最终成为燕王朱棣以维护“祖制”名义起兵“靖难”的借口。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建文削落应该属于“建文新政”相关的一个重要内容。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