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马齿苋

翱翔的老楞 2025-03-28 06:32:39
马齿苋

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隶属石竹目马齿苋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通体没有绒毛。它的茎平卧在地面上,向四周蔓延铺展,枝条颜色呈现淡绿色,部分还带有暗红色。马齿苋的叶子呈互生状态,叶片扁平且肥厚,形状酷似马齿。叶片的上表面为暗绿色,下表面则是淡绿色,有的还透着暗红色,叶柄又粗又短。它的花朵没有花梗,会在午时准时绽放。苞片形似叶片,萼片为绿色,呈盔状。花瓣是明艳的黄色,呈倒卵形。雄蕊的花药同样为黄色,子房表面光滑无毛。马齿苋的果实是卵球形的蒴果,种子十分细小,呈偏斜球形,颜色黑褐且富有光泽。它的花期在每年的 5 - 8 月,果期则是 6 - 9 月。

形态特征

马齿苋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整个植株都没有毛。其茎或平卧于地,或略微倾斜,在地面上四散铺展,具有众多分枝,茎呈圆柱形,长度一般在 10 - 15 厘米之间,颜色多为淡绿色,也有部分呈现紫红色。马齿苋的叶子互生,偶尔看起来近似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呈倒卵形,如同马齿一般,长度在 1 - 3 厘米,宽度为 0.6 - 1.5 厘米。叶片顶端圆润钝平或呈截形,有时还会微微下凹,基部呈楔形,边缘全缘。叶片上表面为暗绿色,下表面淡绿色或略带暗红色,中间的叶脉微微隆起,叶柄粗短。它的花无梗,直径约 4 - 5 毫米,通常 3 - 5 朵簇拥着生长在枝端,在午时热烈绽放。苞片有 2 - 6 片,质地如膜般轻薄,形状似叶,近乎轮生。萼片 2 片,相对而生,为绿色,呈盔形,左右压扁,长度约 4 毫米,顶端尖锐,背部有龙骨状的凸起,基部合生。花瓣一般 5 片,少数情况下为 4 片,呈黄色倒卵形,长 3 - 5 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有 8 枚,有时会更多,长度约 12 毫米,花药为黄色。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 4 - 6 裂,呈线形。蒴果呈卵球形,长约 5 毫米,成熟时会盖裂。种子极为细小,多数呈偏斜球形,黑褐色且有光泽,直径不足 1 毫米,表面还带有小疣状的凸起。花期为 5 - 8 月,果期是 6 - 9 月。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马齿苋进行种子繁殖时,所采用的种子均来自上一年从野外采集或栽培过程中留存的种子。由于其种子颗粒极其细小,在播种前,土地的整理必须精细入微。播种后,需时刻保持土壤湿润,大约 7 - 10 天,种子就能破土出苗。

扦插繁殖:扦插所用的枝条应从当年播种生长的幼苗或野生苗上选取,最好挑选发枝繁多、生长态势旺盛的强壮植株。采集的每段枝条需保留 3 - 5 个节。在扦插之前,要细致地整理土地,并结合整地工作,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扦插时,控制好密度,株行距保持在 3 厘米 ×5 厘米,插穗插入土壤的深度约为 3 厘米。扦插完成后,要维持一定的湿度,并给予适当的遮荫环境,大约一周后,扦插的枝条就能成活。

栽培技术及病虫防治

播种或扦插 15 - 20 天后,马齿苋幼苗便可以移栽到大田进行栽培。若栽培面积较小,也能够直接将扦插苗定植到大田。在移栽之前,需对田土进行深耕翻整,结合整地,每亩地施入 1500 公斤充分腐熟的人粪肥,或者 15 - 20 公斤的三元复合肥。随后,按照 1.2 米的宽度进行开厢,再按照株行距 12 厘米 ×20 厘米进行定植,定植后要浇足定根水。为确保移栽的成活率,最好选择在阴天进行移栽操作。如果在晴天移栽,那么在栽后的 2 天内,必须采取遮荫措施,并且每天傍晚都要浇一次水。移栽时按照标准施足底肥后,在前期生长阶段可以不进行追肥,之后每采收 1 - 2 次,追施一次稀薄的人畜粪水。当马齿苋长出花蕾时,要及时将其摘除,这样有助于促进营养枝的萌发与生长。在干旱时期,要适时浇水,以抵御干旱对植株生长的影响。马齿苋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病虫害的危害极少,一般情况下无需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马齿苋既可以生食,也适合烹饪后食用。它那柔软的茎如同菠菜一样,可进行多样的烹制。不过,若是不太适应它独特浓烈的味道,在烹饪时就要控制好用量。马齿苋茎顶部的叶子质地鲜嫩柔软,能像豆瓣菜一样进行烹饪,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汤品,也能添加到沙司、蛋黄酱以及炖菜之中,增添别样的风味。马齿苋还能与碎萝卜、马铃薯泥搭配制作菜肴,或者和洋葱、番茄一同烹饪。另外,它的茎和叶用醋腌泡后,也是一道别具风味的美食。

药用价值:马齿苋全草均可入药,对于治疗痢疾、肠炎腹泻等病症具有良好的功效。

自我经验

马齿苋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杂草,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直到今天我才惊觉,小时候在小河沟旁看到的那些杂草里,原来就有马齿苋的身影,这也算是一次姗姗来迟的相识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