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叶景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较为细弱,高度通常在 10 - 15 厘米之间。叶片呈对生状态,形状从匙状倒卵形到宽卵形不等,长度大概为 1 - 2 厘米,宽度在 5 - 10 毫米范围。叶片顶端圆润,带有微小的缺刻,基部逐渐变窄,还有短距。
它的花序为聚伞状,生长在植株顶部,宽度在 3 - 6 毫米左右,花朵数量众多,一般会有 3 个分枝。花朵没有花梗;萼片有 5 片,形状是披针形至狭长圆形,长度 2 - 5 毫米,宽 0.7 - 2 毫米,顶端较为钝圆,基部存在短距;花瓣同样是 5 片,颜色为黄色,呈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 6 - 8 毫米,宽 1.5 - 2 毫米;鳞片 5 片,为长圆形,长 0.6 毫米,顶端钝圆;心皮 5 个,长圆形,长 4 - 5 毫米,基部合生。蓇葖果略微叉开,腹面有浅囊状的隆起;种子十分细小,颜色为褐色。花期在 5 - 6 月,果期则是 6 月。
凹叶景天叶片的气孔器有的单个分散存在,有的多个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其表皮细胞呈现长方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细胞之间结合紧密,没有间隙。气孔的形状多为椭圆形、卵圆形,气孔外拱盖有 1 - 2 层,表面光滑,角质膜多有褶皱或者呈波状,蜡纸纹饰是颗粒状的。
茎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组成,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外侧,组织内含有较多的异细胞。茎中的细胞都含有棕黄色的物质。从外到内依次是木栓层、皮层、维管束,没有髓。根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淀粉粒以及棕黄色物质,其立体形状近似球形或长球形。在花粉的各个发育阶段,细胞形态以及内含物质都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其韧皮部的原蜜汁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储在产蜜组织中,到了泌蜜期会水解为蜜汁,通过气孔和表皮细胞渗出。
凹叶景天是多年生匍匐状肉质草本植物。它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喜欢半荫的生长环境。通常在 4 - 5 月开花,6 - 7 月结果。在室外越冬时,部分叶片会变成紫红色。它主要生长在海拔 600 - 1800 米的山坡阴湿处,主产区包括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甘肃、陕西、福建等地。
栽培技术及病虫防治栽培技术:凹叶景天主要采用茎段插和分株这两种繁殖方式。在进行茎段插时,首先要挑选生长态势良好的母株,从上面剪取大约 10 厘米长的茎段,把茎段下部的叶片去除掉,然后将其放在阴凉的地方晾晒 1 - 2 天。可以选用河砂或者炭泥作为生根基质,容器则可以选择花盆或者穴盘。接下来,把插条插入基质中 4 厘米左右。此时一定要注意用遮阴网遮挡阳光,避免阳光暴晒。同时,要经常喷水,保持基质湿润,直到根茎有明显的生长迹象。最后,去掉遮阴网,让基质稍微偏干一些。当扦插苗生长 3 - 4 周后,就可以将其移入土壤中继续生长。
扦插苗繁殖要点:扦插时要选择排水性能良好的基质,适宜的 EC 值在 0.75 - 0.80 之间,PH 值为 5.6 - 5.9。在插条生根之前,要将土壤温度保持在 20℃至 23℃。扦插之后,要注意喷洒杀菌剂,防止插条受到细菌感染。一旦插条生根,就要注意控制浇水量,不能让水分过多,否则根茎很容易腐烂。当根长出来之后,可以喷施 75ppm 至 100ppm 的氮肥,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将氮肥浓度增加到 200ppm 。如果根茎生长速度过快,需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抑制其生长,因为生长过快可能会导致植株变形,甚至过早死亡。扦插 3 - 4 周后,基质中的营养已经无法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此时一定要及时将植株移入土壤中。
病虫防治:
清洁园圃:在冬季,要把园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理干净并销毁,这样做能够大大改善园圃的卫生状况,有效减少各种病虫害的源头。
冬耕深翻:进行冬耕深翻,能够使潜伏在土壤中的地下害虫,像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的幼虫、蛹、卵等受到机械损伤。这些害虫暴露在地表后,还会被鸟类等天敌啄食,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人工捕杀。此外,深翻土地可以将土壤表层的病原物翻埋到深土层,把深土层中的病原物翻到地面,从而破坏了病虫害适宜生存的环境,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药物防治:由于冬季大多数病虫害都处于休眠状态,对于那些在生长季节不容易防治的病虫害,可以采取冬季药物防治的措施。比如,用 50 - 100 倍液的机油乳剂进行喷雾,就可以防治介壳虫。
主要价值凹叶景天植株较为低矮,叶片翠绿且分布密集。它的聚伞花序大而平整展开,小花繁多。在盛花期时,一片金黄,群体观赏效果非常好,是优良的地被植物和适合种植在岩石园的植物。它的绿色期比较长,是园林中耐阴效果较好的地被植物。不过,因为它的叶子肥厚多汁,不耐践踏,所以适合在封闭式绿地上种植,或者作为观赏草坪。凹叶景天全草都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能够治疗跌打损伤、热疖、疮毒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