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森・斯坦森新片《制暴:无限杀机》上映:硬核动作与叙事短板的双重博弈

娱塘情报局 2025-03-29 22:54:55

2025 年 3 月 28 日,杰森・斯坦森主演的动作惊悚片《制暴:无限杀机》(英文名《A Working Man》)全球同步上映,再度以 “孤胆英雄” 形象回归大银幕。影片讲述前黑色行动特工莱文・凯德为营救老板女儿卷入跨国人口贩卖阴谋的故事,密集的动作戏与斯坦森标志性的硬汉风格成为最大卖点,却也因套路化叙事和角色塑造争议引发行业讨论。

一、两极口碑:专业批评与观众爽感的碰撞

影片在外媒评价中呈现鲜明分裂。专业影评人普遍指出其 “流水线式工业生产” 的缺陷:IGN 仅给出 3 分,直言 “剧情缺乏新意,动作戏刻意重复”,反派塑造被批 “扁平如纸片人”;烂番茄新鲜度 55%,《好莱坞报道者》等媒体认为导演大卫・阿耶延续了《养蜂人》的 “退隐特工复仇” 模板,却未能突破类型框架,沦为 “暴力场面的堆砌”。

但在观众端,影片收获了 “爽片爱好者” 的认可。社交媒体上,“斯坦森拳拳到肉的打戏依然能打”“工地钢筋格斗和电钻爆头场景冲击力拉满” 等评价高频出现。不过,也有观众调侃角色 “比《疾速追杀》的约翰・威克更无敌”,反派降智设定(如俄罗斯黑帮被单人团灭)和剧情漏洞引发吐槽,认为 “爽感建立在逻辑崩塌之上”。

二、动作设计:极致暴力美学与创新乏力的矛盾

作为斯坦森的拿手好戏,影片动作戏延续了其 “硬核实战派” 风格:狭窄车厢内的近身肉搏、利用工地器械的即兴格斗、精准爆头的枪战戏,均被粉丝称为 “近年最原汁原味的斯坦森式打戏”。然而,专业影评人指出,这些设计并未超越《机械师》《速度与激情》的框架,“一人灭团” 的桥段被批 “将反派智商降至冰点”,暴力场景虽密集却缺乏叙事张力,陷入 “为打而打” 的窠臼。

三、叙事与主题:浅尝辄止的类型片困境

影片试图在动作爽感中融入社会议题,如人口贩卖的黑暗面,但对女性受害者的刻画停留在惊悚化呈现,未能深入挖掘背后的社会根源,被批评 “消费苦难”。角色塑造方面,斯坦森的 “沉默硬汉” 形象虽契合定位,却缺乏情感弧光 —— 家庭矛盾、心理创伤等支线匆匆带过,反派阵营的 “丝绸运动服双胞胎”“吸血鬼式父亲” 等设定更显荒诞,削弱了故事可信度。

四、市场表现:审美疲劳下的票房遇冷

在内地市场,影片首日票房仅 330 万元,排片占比 16.5%,远低于同期动画电影《哪吒 2》的 2697 万元,折射出观众对 “斯坦森式爽片” 的审美疲劳。对比导演前作《养蜂人》,《制暴》因更显疲态的套路化叙事,被业内认为 “未能复制前者的话题热度”。

五、类型片启示:爽感之外,需要更锋利的剧本

《制暴:无限杀机》的争议,本质上暴露了动作片在 “爽感” 与 “深度” 间的失衡。斯坦森的银幕魅力仍能支撑票房基本盘,但若一味依赖 “孤胆英雄灭反派” 的公式,终将面临观众倦怠。正如豆瓣网友所言:“杰森的拳头依然有力,但需要更锋利的剧本。” 未来动作片若想突破瓶颈,或需在类型融合(如《暴力之夜》的喜剧 + 暴力)或社会议题挖掘(如《疾速追杀》对杀手伦理的探讨)上寻找新路径。

结语

《制暴:无限杀机》是一部典型的 “斯坦森式爽片”,精准满足了动作片爱好者对肾上腺素的需求,却也因叙事短板成为类型片内卷的缩影。它或许能在流媒体时代凭借碎片化观看收获二次热度,却难掩传统动作片在创意突围上的迫切性 —— 当观众对 “一人成军” 的神话渐感麻木,唯有在故事肌理与情感共鸣上深耕,才能让硬核动作片焕发新的生命力。

1 阅读:157
娱塘情报局

娱塘情报局

「娱塘情报局」—— 你的 24 小时娱乐圈冲浪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