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抗日女英雄赵洪文国落网,此事没多久传遍了西北地区的街头巷尾,百姓的叫好声一片。很多群众自发性聚在一起,共同向看守表示,想中央处死赵洪文国。
此事传回北京后,许多人觉得理应顺应民意,处死犯人,中央里大多数人都是持以这种态度。
但就在这时,周总理找到毛主席表明,“赵洪文国在抗日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个爱国英雄,我觉得应当再给她一个机会。”
听完周总理的话,毛主席沉思良久。
那么,赵洪文国到底干了什么,为何引发如此大的民愤?毛主席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呢?
50岁老人积极抗日赵洪文国原名洪文国,出嫁后从夫姓,改名赵洪文国。
1881年赵洪文国出生于辽宁省的一家农民家庭,赵洪文国的夫家也不算什么大户人家,在夫妻两人的努力下,生活越来越好,慢慢地积攒下了一些财产。
赵洪文国虽说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女,但她却有着独特的认识。在教育儿女这方面,赵洪文国展现出了她的不同寻常。
要了解在封建社会,每个人都以裹脚为美,可是赵洪文国偏不,在她看来:裹脚让好人成了残废,毁人一生。
因此赵洪文国的女儿们没有一个裹脚。不光这样,她把闺女看得与儿子同样重要,在重男轻女的年代,她也是寥寥无几将闺女送到学堂之人。
东三省被日军攻占后,日本人妄图实施奴化政策,开设学校教中国孩子学习日本文化。赵洪文国尽管读的书很少,可是他明白日本人这么做一定会毁掉这一群小孩。
因此赵洪文国慷慨解囊着手筹办学校,赵洪文国希望用开学校的方法来正确引导孩子们做一个有文化、有气节的中国人。抗战时期赵家堡子小学走出了许多抗战英雄。
没多久,“九一八”事变发生。赵家满门对日军的已经反感至极,国民党那时候对日实行不反抗行为,任凭日军入侵中国国土。
可是黎民百姓不愿眼睁睁望着家园被毁,家人迫不得已颠沛流离。成千上万有志之士号召抗日救国。赵洪文国的三子赵侗便是其中之一。在东北大学念书的他,不愿眼巴巴的看着家园被毁。于是便放弃学习和老乡同学苗可秀一起回到了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
这时的赵洪文国已年过半百,时光并未减少她对日军的憎恨。儿子放弃学习回家抗战,赵洪文国也是竭尽全力支持儿子的抗日事业。
为了抵御日军,为了配合儿子组织抗日义勇军,赵老太太甘愿散尽家财,购买用以抵挡日军的武器弹药。
赵家还把自己的院宅让出去,当做抗日义勇军的指挥中心。赵侗也依据以前赵老太太开设的学校建立起了“少年铁血军”。
赵洪文国还订购了大批印刷设备,以便可以广泛宣传抗日,过后赵洪文国与印刷机往往是不分昼夜工作,赵家人为了抗日事业付出了伟大的贡献。
赵洪文国的一举一动直接将日军激怒了,后来在1934年时,日军就把赵洪文国一家子拘留了,日军原本想要把赵洪文国执行死刑的,多亏铁血军英勇战斗,费尽心思,这才将赵家人救出去。
在赵洪文国出狱以后,心里清楚东三省肯定待不下去了,于是便赶到了北平地区再度奋斗起抗日事业,在1937年时,赵洪文国便决定在北平组织相应的起义,与此同时也得到来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1938年春季,她的长子在一场战役中被日军俘虏,历经了一连串严刑后,被残忍地斩首示众。但是日军的残暴并没有吓退赵洪文国。反之,他在太行山青杠岭战役中,顺利击杀33名日军。
赵洪文国的勇猛善战,获得了国共两党的称赞。1940年春季,蒋介石亲自在重庆会见了她,并亲书“游击之母”四字相送。而中共驻重庆代表人董必武,也亲赴现场庆贺。
因为赵老太太年纪也大了,毫无疑问没力气前去战场战斗,因此她便肩负着后勤工作,不停的向组织运输枪支及其粮草,也正是因为如此,赵老太太的名气变得越来越响亮了,很快就吸引了蒋介石的重视。
走错了路之后蒋介石邀约赵洪文国及其她的儿子去重庆,赵洪文国抵达重庆后,蒋介石更是摆了十分奢华的场面来招待,赵洪文国在重庆的这些天之中与蒋介石经过多次的会晤,两人甚至还结义了,过后蒋介石便成为了赵洪文国的干弟弟。
蒋介石的知遇之恩,让赵洪文国快速倒向了国民党一方。到抗战结束后,赵洪文国便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势不两立。
可是在辽沈战役中,国民党溃不成军,赵洪文国的军队同样在解放军的严厉打击下化为乌有。迫不得已,赵洪文国只好携家带口,逃亡西南。
中国解放战争末期,刘邓大军进入大西南,上百万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解放军主力军相距重庆,不过一线之隔。
在重庆解放前五天,蒋经国手捧着“西南反共游击队第二路绥靖司令委任状”寻找到赵洪文国。
此刻的赵洪文国已经年近70,却仍然腰板挺直,腰系武装带,威风凛凛。看到此情此景,连蒋经国也不禁感慨:
“老英雄步履稳健,忠义之气溢于容颜,乃为中华民族之快事。”
听闻此话,赵洪文国两腿一靠,腰杆一挺,接下了委任书:
“请告之委员长,多谢抬举,依然记得这把老骨头,咱双枪老太婆肯定为党国竭尽全力。”
当天,赵洪文国便带着儿子、女婿前去川西平原,打算配合宋希濂部实现所谓成都会战。
那赵洪文国为什么在国民政府气数已尽的情形下,要和蒋介石一同走到黑呢?这边有两大原因。
第一,赵洪文国满脑封建社会旧式思维。对她而言,国民党是“正统”,蒋介石对她有知遇之恩,并且还认自己为干姐。这般厚遇,令她对蒋介石充满着愚忠。
第二,抗战期间,赵侗叛出八路军,在革命根据地肆意破坏。可是到了1939年,赵侗的队伍被贺龙的120师击败,自己也饮弹而亡。儿子的死,让赵洪文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骤然恶变。
在这场战役中,和赵侗一起被枪杀的还有赵侗的妹妹赵理智。或许恰恰是因为此事,才会导致之后的赵洪文国死活不同意接受我党的邀请。
不过,哪怕是出现了这种事情,赵洪文国抗日的热情却依然没有减少。她随后又把别的孩子送到了军校学习,是专为之后的战争做好准备。
来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券在握,但是赵洪文国的老公却过世了。眼瞅着孩子、丈夫一个一个相继离世,纵然刚强如赵洪文国,也有点扛不住了。
过后,她返回东北,希望在当地大力发展经济事业,为那些在战场上丧失生命的战士们的家人缓解经济困难。可是那时候的大形势不太好,她的事业未能操办起来。
也就是基于此,赵洪文国和蒋介石越走越近了。年事已高的赵洪文国,未能抵抗得住蒋介石功名利禄的诱惑,自暴自弃,与反动派狼狈为奸了。
勇士最终成为恶魔,英雄不在在1945年时抗日战争好不容易获胜了,此时此刻利欲熏心的蒋介石一下子就发动了国共内战。蒋介石不是民心所向,所以他的失败是注定的了的结果,在1949年时国民党就全败退了,蒋介石在逃亡台海前,就专门找到赵洪文国,要她拉队伍去抵抗红军。这时的赵洪文国直接就同意了下去,过后她就凭借自己以前的地位,拉起了一支土匪的大军,在“反革命”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
这时的赵洪文国早就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满是热血的抗日女英雄了,屠龙者,最终成为恶龙。赵洪文国给当地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以后她更是残忍的杀死了十多名可怜的老百姓,仅仅是为了树威,她逼迫全乡之人跟她一同去抵抗红军。
甚至赵洪文国还放讲出:假如哪个不和她一起打红军,她便杀谁全家人。过后她还下令麾下,羞辱了个不愿服从她的农户闺女。那时候老百姓对她都是厌恶不已的,但都敢怒不敢言,归因于赵洪文国这时土匪的势力已发展到了几千人。
1950年,中国军队一名师级干部朱向离同志,在路过龙潭寺时,被当地土匪伏击,惨遭杀害,土匪们对朱向离同志的恶行实在灭绝人性,而他们,就是以赵洪文国为首的西南土匪。
三月份,毛主席刚从苏联回到中国,便收到了朱向离同志被害这一消息,同时还了解到西南地区匪患情况严重,滥杀无辜,十恶不赦。
看了电报中的内容后,毛主席陷入沉默,紧接着,一字一句地下发了指令:匪患严重,一定要缴匪!
随着毛主席下达的新中国首个镇匪令,解放军拉开了对西南土匪的大面积缴匪。
这时的赵洪文国联系了很多兵马,厚颜无耻地凭借自己当初的名头拉起很多反革命人士,宣传反革命观念,可以说是为祸一方。
紧接着,赵洪文国率领队伍进攻当地县城,并且在当地杀死了很多解放军战士,残害几十名党员领导干部,放任队伍滥杀无辜,许多可怜百姓叫苦不迭。
赵洪文国,已经不配曾经的“英雄”头衔。
最终,赵洪文国的因果报应也即将到来。她企图着可以在西南独霸一方,建立大功,为身在台湾的蒋介石打江山,可谓是痴心妄想。
集结了好几万土匪,赵洪文国就着手围堵什邡县城,觉得县城里边就两个营的军力,占领这里轻而易举。
可奈何匪徒们全是一群杂兵,冲锋陷阵了好几次,硬是没能攻占县城。因此赵洪文国准备挖地洞,可挖到一半,好像是上帝有意为之一样,下起暴雨,地道都被冲毁。
眼看着数日久攻不下县城,解放军的支援即将来临,许多匪徒开始撤退,赵洪文国下令自己属下王三泰向后撤的匪徒开火,因此数天之后,命丧王三泰手下的匪徒比解放军的数目还要多。
县城解放军坚持许久后,总算等到了增援,赵洪文国的部队被增援打得支离破碎,只能宣布撤离。
最后,这支杂牌军被解放大军一扫而空,赵洪国文被抓。
周总理了解这事后马上找到毛主席为之求情:赵老太的问题主要是归结在国民党与蒋介石的身上,念她抗日有功能不能争得一个从轻处理?
但是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功不抵过,错了就是错了,且新中国成立需及时进行剿匪行动,处置赵洪国文刚好可以树立典型。
于是过了一阵他慢慢说道:赵老太贡献肯定是有的,他一家都曾为抗日做出很多奉献。可近几年来同样做出了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尤其是残杀我党党员。更何况直到如今她都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功罪不能互抵,还是杀了吧。
只是,蒋介石视为知己的赵洪国文至死都不明白,蒋介石压根没有将她作为自家人。
所说的结拜和器重,都仅仅只是蒋介石一直以来司空见惯的权术套路罢了。
要是蒋介石真的把她视作姐姐,早就派飞机把她接到台湾去了,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让她变成一枚弃子呢?
就这般1950年7月4日赵老太迎来了她生命里最后的时刻。而对于她的家人毛主席曾特意叮嘱道:她的亲属要重点善待,对那些不曾参加赵老太罪过的人还是要给予从轻处理。
结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面对滔滔的时代大潮,老百姓才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核心力量,也仅有站在百姓的阵营中,才可以站稳脚跟。
赵洪国文当初获得过百姓的拥戴,因此造就了其抗日威名;同样她也被老百姓所唾骂,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