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天津市委书记黄敬怒问杨得志:路过也不说,老毛病不改啊

有范又有料吖 2024-12-05 15:53:14

1951年2月3日零点,天津火车站,一列军列缓缓停靠在月台上。 门打开后,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走了下来。

杨得志此次到天津,执行的是秘密任务。他将和19兵团的将士们一起,奔赴遥远的朝鲜半岛作战,参加抗美援朝。

几小时后,满载志愿军将士的军列纷纷抵达,又疾驰而去。按照约定,杨成武将前往北京向周总理汇报情况,五天后再追赶部队。由于时间紧张,杨成武没有惊动天津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

可天津主要领导却不请自来,领头的人愤怒地朝杨成武喊了一声:“路过也不说,老毛病不改啊!”

这个领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时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说起来,他的经历非常传奇,与杨得志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黄敬

天津市长空缺,毛主席:俞家三少爷在哪里

黄敬原名俞启威,祖籍浙江绍兴,1912年出生在北京。黄敬是他参加革命后用的假名,后来一直沿用,早年的他,是人们熟知的“俞家三少爷”。

能被称为“少爷”的,身世肯定不简单,黄敬也的确如此。俞家是绍兴数一数二的富裕家庭,黄敬的祖父俞明震,会写诗会做官,在台湾抗击过日寇,还是鲁迅的恩师。

黄敬与天津渊源不浅,他12岁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开始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熏陶。1930年,他在姐姐的影响下参加了文艺社团——南国社。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团,创始人名声响亮,正是写下国歌的田汉。

后来,黄敬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期间与李云鹤恋爱结婚,可俞家父母看不上她,又匆匆离婚。

1932年,黄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北京大学深造,领导过“一二九”运动。抗战全面打响后,他进入敌后根据地,在冀中军区、冀鲁豫军区主持过工作,担任得都是政委。,地位显赫。

黄敬是李云鹤的前夫,毛主席却毫不在意,反而十分赏识他。一次延安举行会议,黄敬作为北平代表出席。会议结束后,毛主席邀请黄敬到窑洞,侃侃而谈。毛主席欣赏这个有文化、有理想的年轻人,得知他想上前线,把他安排到冀中军区当政委。

下一次毛主席点将黄敬,是在1949年天津解放后。天津需要一位市长,毛主席第一时间想到黄敬:“俞家三少爷在哪里?”

就这样,黄敬成为第一任天津市长,黄克诚离任后,黄敬又任天津市委书记。

到冀鲁豫当政委,与杨得志共同战斗

黄敬与杨得志的革命友谊,开始于1941年。

这年秋天,冀鲁豫军区面临巨大挑战。在司令员杨得志的带领下,军民上下一心,粉碎日军的“大扫荡”。然而我军也有2000余人伤亡,其中有许多干部、老红军。

与此同时,冀鲁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持续一年多时间,没有下过一场透雨。黄河水位下降,最浅的地方能骑马过河,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家无余粮,战士吃不上饭,只能喝南瓜汤充饥。

黄敬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冀中军区调到冀鲁豫军区的,担任军区党委书记兼政委。在这一特殊背景下,他和杨得志成为搭档,开始了共同战斗的日子。

1942年春,饥饿吞噬着冀鲁豫,威胁着几十万军民的生存。作为北大毕业的高材生,黄敬给杨得志提了一个改变军区命运的建议。

一天晚上,黄敬找到杨得志,交给他一份灾情报告。黄敬推了推自己的眼镜,沉重地说:“军区的灾情很严重,人民群众吃不饱,也影响到战士们的情绪和斗志,我们要感情想办法啊!”

杨得志认同黄敬的看法,他也非常清楚,黄敬从冀中军区来,那里也是大平原,与冀鲁豫地形相似。于是杨得志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黄敬点点头,就着杨得志的话往下说:“应该在军区搞救灾合作社。”

什么是救灾合作社?其实与建国后的人民公社颇为相似,黄敬总结了八个字:组织起来,自力更生。早在1939年,为了应对陕甘宁边区的困难,毛主席就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黄敬这一想法,与毛主席不谋而合。

如何组织合作社?黄敬给出了具体的方案,如纺纱纺布、烧砖烧窑,搞各种运输。黄敬又总结说:“群众自己救自己。”

杨得志听后豁然开朗:“办合作社,这个办法好!”

经过广泛宣传和动员,救灾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在冀鲁豫各地冒了出来。这个办法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比如一个灾民织一匹布,能换回3.4斤的粮食,足以解决一家人的吃喝;又如,负责晒盐的,每人每天收入60元, 能换回5斤谷子。

黄敬的这一创举,解决了冀鲁豫根据地的吃饭难题,避免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灾民们纷纷感叹:“这下俺们不用逃荒要饭了,是共产党、八路军救了俺们!”

黄敬与杨得志的战友情

在工作上,黄敬是杨得志最得力的帮手,二人一个主政,一个主军,合作起来相得益彰。在生活中,黄敬处处关心着杨得志,是他的朋友,是他的知己。

杨得志从战火中走出来,钢筋铁骨,但性格内敛,不愿麻烦别人。黄敬跟他相处久了,知道他脸皮薄,碰到什么事情,悄悄就给他办了。

一次,根据地来了几个杨得志的湖南老乡,投奔他来了。恰逢一场战斗即将打响,杨得志要上战场去。临走的时候他吩咐参谋,给老乡分一点粮食,让他们回老家去吧。

可等杨得志回来,参谋向他汇报说,老乡被黄政委接到家里去了。黄敬不仅留老乡在家里住,还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老乡不敢久留,黄敬又安慰说:“别急着走,等杨司令回来再说。”

杨得志非常感动,他没做到的事情,让黄敬给他做了。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他亲自登门向黄敬道谢。黄敬毫不在意,反而打趣说:“你看不起我黄敬啊,老家来人也不说一声。”

还有一次,军区打了一个大胜仗,杨得志准备举行一次庆功会,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可这个决定还没下,他的心情就变得沉重起来,这次战斗军区伤亡不小,搞庆功宴是不是寒了牺牲将士的心?

杨得志举棋不定,黄敬却看穿了他的心思。军区党委会议上,他主动提出搞庆功宴,坐在一起吃饭,鼓舞士气。

杨得志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庆功宴如期举行。值得一提的是,黄敬犹如变魔术一般,拿出两瓶酒来。他没有分给大家,而是撒在地上,郑重地说:“敬给那些牺牲的弟兄们!”

黄敬这一举动,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

杨得志秘密抵津,黄敬:路过也不说

1943年11月,杨得志奉命率部支援陕甘宁,结束了与黄敬的合作。二人再次相见,已然是8年之后了。

1951年2月,19兵团从山东出发,乘坐军列北上,准备参加抗美援朝。因为时间仓促,再加上是秘密任务,司令员杨得志精神高度紧张,沿途即便军列停靠,也没有拜亲访友。

2月3日凌晨,杨得志乘坐军列率先一步抵达天津站。黄敬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听说杨得志来了,不准备见他,笑着对身边人说:“走,到车站堵杨得志去!”

黄敬到天津站的时候天蒙蒙亮,天气寒冷。铁道部门的工作人员担心他冻着,请他到值班室休息。可黄敬不同意,说:“我就站在这里等杨得志!”

此时杨得志刚刚目送满载战士的军列离去,得知黄敬来了,立马前来和他见面。两位老战友重逢,激动地抱在一起。不过黄敬不改昔日幽默地说话风格,笑骂道:“好你个杨得志,“路过也不说,老毛病不改啊!”

杨得志没有反驳,毕竟时间仓促,他像过去一样,不想麻烦这位老战友。可杨得志非常细心,他看到黄敬只穿了一件单衣,立马脱下自己的军大衣给黄敬穿上。黄敬拒绝了,说:“朝鲜比天津冷。”

杨得志还要去北京汇报工作,黄敬匆匆和他见了一面,又匆匆告别,互道一声保重。

往后的岁月里,黄敬仍关心着杨得志的安危。得知杨得志当上了志愿军司令员,取得多场大捷,黄敬兴奋地对家人说:“杨得志有两把刷子,美帝国主义都怕他!”

0 阅读:27
有范又有料吖

有范又有料吖

有范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