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去吃羊肉泡馍,席间突然低声问高智:你工资多少了

历史学馆 2023-11-19 22:09:53

1962年4月19日,对于高智来说,无疑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下午,正在家里休息的高智,突然接到值班卫士的通知:“毛主席下午3点要找你谈话。”

那一刻,他知道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他收拾好心情来到了颐年堂。

毛主席一见到高智就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两人寒暄一番后,毛主席对他说:“你也快走了,临走前能满足我一个要求吗?”

听到这句话,高智含泪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不舍……

毛主席提出的要求究竟是什么呢?

毛主席曾在延安生活了十三年,当时的他居住在一个窑洞当中,一张凳子、一张桌子、几本书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他与我们眼中高高在上的伟人形象不同,毛主席的生活充满了小市井的烟火气息。

从1952年起,高智正式成为毛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与李银桥、胡乔木等人一起负责主席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居。

在与毛主席的相处中,高智发现主席是一个从不摆架子的好上司。

回忆起第一次见毛主席的场景,高智描述道:“那天毛主席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看书,过会儿就要睡觉了。

这时候秘书罗光禄突然来到主席院中,碰到了李银桥。侍卫长,主席休息了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高智跟在罗光禄、李银桥身后,一起前往菊香书屋旁边的卧室。”

进入房内时,高智的心仿佛要从胸口中蹦出来然而毛主席并没有如他想象中那样严肃地坐在床边等待他。

相反,他正放松地半躺在床上看书,听到他们的声音后,将手中的书放下,随意坐在床沿,用湖南的家乡话眯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主席的严肃面孔似乎是预示着即将开始的“面试”,然而听着这口随和的乡音,高智愣了一下,盯着主席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罗光禄轻轻地踢了他一脚,示意他回过神来回答主席的问题。

“报告主席,我叫高智,来给您当秘书。”他紧张兮兮地说。

毛泽东示意李银桥为他点燃一支烟后,开始了如同唠家常般的闲聊:“高智……这个名字蛮厉害的么,听你口音是陕北人?

家在哪里呀。”

“葭县。”高智回答道。

“我记得我去过那里,在黄河边上。”

毛主席夹着烟回想了一阵儿,转头又问李银桥:“你还记得葭县吗?”

“当然记得,主席在那里搞过土改调查,住过南河底村和神泉堡,上过白云山,还看过黄河的风景呢!”

李银桥一边回忆一边慢慢补充道。

主席坐在床沿,接过了他的话头:“我记得那天白云庙会的大戏看的可真是热闹!”

说到这里,主席微微一笑,场面瞬间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在毛主席的感染下,高智心中的紧张感瞬间消散,毛主席这个没有架子的人民领袖在他心中又高大了几分。

整个房间这时候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平易近人的一面外,毛主席还有着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一面。

例如在1953年,毛主席吩咐高智:“有些文件上没有标题,你阅读以后加上个标题,这样看起来方便一些。”

高智按照毛主席的要求给文件加标题时有些犹豫,因为他不确定该如何起标题。

毛主席看到后哈哈大笑说:“你这样就是秀才编报纸啊!”并告诉他直接一点就行了。

而最令高智难忘的却是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的情景。

那天早上,毛主席早早起床独自一人出门去了父母的坟前。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花圈、纸钱等物品,高智灵机一动将四周的松枝摘下来做成花圈递给毛主席。

毛主席接过花圈放在父母的墓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躬。

当天晚上毛主席自费请了四桌客人给几十位乡亲一一敬酒。

当晚毛主席夜不能寐,写下一首千古绝唱《七律·到韶山》。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1960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毛主席67岁的生日。

他一向不主张做寿,但每年在这一天,身边的工作人员总会提醒他,下一碗长寿面给他吃。

这一天,毛主席甚至将身边的工作人员请来,一起吃顿便饭,聊聊天。

毛主席原本打算在晚饭时间与大家聚一聚,然而当晚他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叫来了李银桥,说:“你去告诉高智,我还是和大家一起坐坐,吃了饭再休息吧。”

于是叶子龙、汪东兴、王敬先、李银桥、高智等人来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与他一起共进晚餐。

毛主席的饮食向来简单,即便是生日便饭,也因处于国家困难时期而更加简单。

然而这顿饭却让大家都感到温馨和亲切。

毛主席在饭桌上与大家亲切交谈,随后语气沉重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已经67岁了。看到老百姓还在挨饿受冻,我心里很难受……”

毛主席的话语引起了一阵静默,他转向了革命斗争的早年岁月。他告诉高智、李银桥等人要认真阅读马列著作。

毛主席顿了顿,又回忆起早年革命斗争的一些往事,他眼神中透露出高智他们必须认真阅读马列著作的殷切期望。

接着,毛主席话题一转,对高智等人说道:

“不要总是浮在上面,总是浮在上面就会空虚的。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建设还缺少一点经验,需要想办法到基层去,多深入实际,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不然总在房间里看文件是很不好的。”

突然间,毛主席环顾四周,提高声音说:“你们谁愿意到基层工作?”

高智立刻挺直腰杆,举起手说:“我愿意!”毛主席微笑着点点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许的光芒,随后竖起大拇指赞扬道:“好!”

毛主席接着询问其他人是否愿意下去,李银桥、叶子龙等人也纷纷报名。

毛主席精神大振,激动地说:“好!你们明天就下去!”

但高智想到准备工作还没有充分进行,于是说:“主席,明天就去是不是有点着急了?

我们还要学习一下,准备一下才行。”

毛主席仔细考虑了高智的建议,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说:“好的,那么你们去北京参加两个星期的训练班,准备充分后再下去。

下去这一次是不够的,你们以后还要轮流下去,其他的同志等你们回来后再去!”

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毛主席将高智叫去,手里拿着夜里批阅过的文件等交给高智,还交给他一封信,让他交给汪东兴。

信是毛主席连夜写给即将下去的几个人:

除了汪东兴外,信中特别提到高智、李银桥等6人前往信阳专区。那里的气候开始好转,还有救济粮吃,对他们的身体会有好处。

毛主席还为他们准备了药包和护士长讲解如何使用的说明。

高智拿着信走出毛主席的办公室时,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感激。毛主席不仅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还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他还特别考虑到信阳地区的气候状况以及高智等人的饮食问题。

这让高智觉得毛主席是一位关心他人、充满人性关怀的伟大领袖。

他深知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和困难的道路,但他坚信只要心中有信仰、有理想、有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1956年10月,毛主席在北京西苑机场送别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后,回到路上,他望向窗外,陷入了沉思,仿佛回忆起了自己在陕北地区的那段峥嵘岁月。

他的思绪飘回了那个艰苦而充满激情的时代,他与普通士兵和百姓一起生活、战斗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与毛主席同行的人有秘书高智。高智正帮忙想给毛主席点上香烟,突然听到毛主席淡淡地说了一句:“咱们去吃饭吧。”

这句话让高智感到十分惊讶。

他与毛主席打了几十年交道,深知毛主席话中有话的特点。

他猜想也许是因为主席昨晚没睡觉,现在应该是累得不行了。于是他回答毛主席说:“好的,我安排人,回到家咱们就去吃饭。”

然而,毛主席的意图并非如此。

他再次强调说自己要去饭馆吃饭,这让高智意识到原来毛主席是要视察民情!

毛主席对人民百姓的关注无时无刻不体现在工作的细节当中。

年轻的时候,他就曾多次离开指挥所,到部队里与士兵们交流,也会去到附近村子里问问老百姓们的意见。

后来在1953年,毛主席去到武汉视察,想要去黄鹤楼与蛇山看看风景。

但有人提议将老百姓都“请”出去,这引起了毛主席的强烈不满。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大家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毛主席如愿以偿地去到了黄鹤楼与蛇山。

事后他称赞武汉人民“实在太热情了”。

这一次,毛主席的决定临时起意,这让陪同他的高智和卫士长李银桥感到十分紧张。

他们知道无法改变毛主席的想法,只能遵循他的决定。

他们来到新街口的一个陕西羊肉泡馍馆子,因为这是毛主席的湖南口味,对辣有着浓厚的情怀。

毛主席在饭馆里安安静静地吃了一顿饭,听着人民群众的聊天,笑得十分开心。

羊肉泡馍上桌后,大片的羊肉、撕成小块的泡馍和各种小碗配料,让他胃口大开。

他一边吃一边夸赞:“不错不错,这家泡馍很好吃。”这让秘书高智也开心地笑了。

然而,毛主席突然问起高智的工资问题,这让还在吃饭的高智感到十分意外。

毛主席表示自己出门没带钱,让高智把账先结一下。

然而,高智发现自己也没有带钱,这让场面变得有些尴尬。毛主席也看见了这一幕,将目光投向了李银桥。

高智无奈地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店家,并约定明天一早自己就把钱送来。

但店家已经因为毛主席的到来而大受欢迎,他们热情地表示不用付钱。

然而高智坚持要付钱,并解释说这是共产党人的原则。这让场面变得更加热闹和感人。

第二天早上,高智来到了店里把剩下的钱付给了老板。

老板还是不太想要,但高智却坚持地说:“不行!一定得拿!”

毛主席对羊肉泡馍的美味念念不忘,一年后他再次回到了这个地方享受了一次美食。

这次他还被大家认了出来,也让这家店的名声更加响亮。

这就是毛主席的人民情怀和对普通百姓的关注。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更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

1962年,毛主席身边的同志们一个个被调离,其中包括了叶子龙、李银桥、高智等老朋友。这些熟悉的面孔一一消失,中南海的氛围变得异常寂静。而高智离开的日子,被定格在了4月19日的下午。

那天下午,高智正在家中休息,突然,值班的卫士闯入家中,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主席下午三点要见你,你准备一下。”

这个消息对于高智来说,仿佛是一个晴天霹雳。他默默收拾好心情,来到了中南海的颐年堂,与自己敬仰的毛主席见面谈话。

“高智啊,你在我身边这么多年了,我很满意……现在我问一下你的意见,是想继续留在我身边工作,还是离开?

不管你选择什么,我都会支持的……你如果走的话,愿意到哪里工作呢?”主席的话语中充满了不舍和关怀。

面对主席的提问,高智却仿佛已经猜到了答案,他回答道:“主席,我上次去河南江西调研,您说过只有到基层才能了解群众。如果您同意,如果我真的必须走的话……我还是想去基层,回到生我养我的陕北。”

毛主席听到高智的想法,仿佛看到了旧友离去的身影。他轻轻地吸了口烟,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终于说道:“高智啊,就算是去下面工作也不用太急,等你爱人生完孩子再去吧,在北京住一段时间。”

然而,高智却出乎意料地回答:“主席,等孩子生下来至少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如果去西安生孩子的,我可以早点投入新的工作,照顾家庭。”听到这番话,主席沉默了片刻,然后默默地吸着烟。

就在高智准备向主席告别的时候,毛主席突然将香烟放下,急切地说道:“临走前,你满足我一个要求吧。我们拍张照片如何?”

高智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了点头。最终,在颐年堂门口的合影中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1965年1月13日,高智来到北京开会。得知消息后毛主席立即与他见面叙旧。两人在一间小小的房间中交谈了许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居然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听到这个消息的高智如同晴天霹雳。

他从收音机中得知了这个噩耗后嚎啕大哭。他决定从西安飞往北京,亲自去天安门广场参加追悼大会。

在那里,他选择用最真实的表现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0 阅读:7
历史学馆

历史学馆

温一壶酒,煮一杯茶,请君暂座儿,听我道尽那茫茫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