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清晨,我刚走进诊室,就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诊室里,脸色蜡黄,神情憔悴。这位老人名叫张老伯,退休前是一名中学老师。
"大夫,我这几个月总是觉得没精神,浑身乏力,胃口也不好。前两天做了体检,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都不太理想,这可把我给吓坏了。我平时很注意养生,每天坚持锻炼,饮食也有规律,怎么会这样呢?"张老伯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焦虑。

我仔细翻看他的体检报告,发现他的转氨酶、肌酐和尿素氮都有所升高。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我注意到一个关键问题——张老伯的冬季饮食习惯。
"张老伯,您冬天都吃些什么补品吗?"
"哦,冬天嘛,就喜欢吃点温补的。我老伴每天都给我炖人参鸡汤,还有每天早上必喝的枸杞泡水。前段时间朋友送了些鹿茸,我也在吃。"

听到这里,我不禁摇了摇头。很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冬令进补"就要大补特补,殊不知这样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我向张老伯解释,虽然人参、枸杞、鹿茸都是传统的补品,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更不是越吃越好。尤其是冬季,人体新陈代谢本就减慢,过度进补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
特别是这三种常见的补品,在冬季食用需要格外谨慎:

第一种就是人参。人参性质偏温,补气效果显著。可是对于本身阳气充足的老年人来说,冬季大量服用反而会导致上火,引起口干、便秘、血压升高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参所含的人参皂苷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第二种是枸杞。很多老人习惯每天用枸杞泡水喝,认为可以明目养肝。实际上枸杞也是温补性质的药材,过量服用会引起胃部不适,甚至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来说,更要控制食用量。
第三种则是鹿茸。鹿茸补肾壮阳的功效确实显著,却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补品之一。它性质极其温热,对于老年人来说极易引起血压升高、心悸等症状。而且鹿茸含有大量蛋白质,过量食用会加重肾脏负担。

张老伯听完后恍然大悟:"难怪我这段时间总觉得上火,还以为是天气干燥的缘故。这么说来,我是补过头了?"
"没错,养生补身要遵循'适度'原则。冬季养生最重要的是顺应自然,保持作息规律,适量运动,清淡饮食。"我接着为张老伯开了一些护肝养肾的中药,同时建议他暂时停用这些补品。
一个月后,张老伯再次来复查。他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面色红润,各项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

"大夫,真是太感谢您了。现在我总算明白,补品也要因人而异,讲究适量。以前总觉得贵的补品就是好的,现在想想真是偏执了。"张老伯笑着说。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是药三分毒。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补品,过犹不及。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养生重在调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补"。合理的饮食搭配,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度的运动才是养生之道。

希望通过张老伯的这个案例,能让更多老年朋友认识到:补品虽好,可不能贪多。冬季养生,顺应自然才是王道。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