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姓朱,那杀猪不就算造反了吗?朱元璋改字解决

顾议史吖 2025-02-07 11:20:50

大家都知道明朝皇帝姓朱,那猪和朱同音,老百姓还能不能痛痛快快地杀猪吃肉呢?其实啊,很多王朝对姓氏避讳没那么严格。像唐朝,李姓是国姓,可这姓李的人太多了,“李”字在日常生活里到处都能用,要是全禁了,那还不得乱套。就说徐茂公,本来叫徐世勣,被李世民赐了国姓成了李世勣,可李世民名字里有“世”字,没办法,李世勣只能把“世”字去掉,改成李勣了。这名字改得,也挺无奈的。

再说到老朱家,对名字那可是相当重视。因为“朱”和“猪”同音,大臣们就有人建议朱元璋把“猪”字禁了,不然怕闹出误会。可朱元璋哪是那种忘本的人,他早年要饭的时候,能吃上一块猪肉那得高兴好几天呢。现在当了皇帝,要是禁了“猪”字,不让百姓杀猪,那像什么话。

明朝初年,咱中国的猪大多是本土黑猪。后来外国猪种引进了,本土黑猪反倒成了高档货,数量比混血猪少了很多,价格也跟着上去了。不过啊,就算在明朝,人们平常吃得最多的还是猪肉。所以大臣们提的“禁猪”法令,根本不现实,总不能不让人杀猪吃肉吧。

朱元璋也不想在这事儿上多管,可架不住官员们不依不饶。最后朱元璋想了个办法,用“彘”字代替“猪”字,不过这也只是在官方书面上用用。在日常生活里,皇帝们也没太在意这个字。朱元璋虽然对一些字监管挺严,也杀了不少人,但还真没在“猪”字上做文章。“猪”和“朱”的关系,在朱元璋这儿,只要有猪肉吃,那就不是啥大事儿。他这把“猪”改成“彘”的做法,既保住了皇家脸面,也没让百姓为难,倒也相安无事。

可明朝有个皇帝非要搞事情,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这可是老朱家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干的荒唐事儿那真是数都数不过来,其中就有个“禁猪令”。这大明朝这么多年都没禁过猪,朱厚照为啥突然对猪这么大意见呢?

原来啊,朱厚照特别喜欢出门溜达,经常扔下政务,带着侍卫出宫找乐子。有一次他到了扬州,身上长了暗疮,找御医一看,说是大鱼大肉吃太多“上火”了。巧的是,这位正德皇帝不仅姓朱,还属猪,这和猪的缘分可就不一般了。他在扬州逛的时候,路过一家卖猪肉的店,正好赶上屠夫在后面杀猪。那猪被杀的时候叫声凄惨,朱厚照一听,先是害怕,害怕到极点就变成愤怒了,当场就下令“禁猪”。

这一道命令下去,民间和猪有关的买卖全停了,不许买卖猪肉,也不许养猪。家里养了猪的,得在规定时间内杀掉,要么扔河里,要么就地掩埋,不然全家都得被发配到边疆。皇帝金口玉言,身边的宦官也不管合理不合理,马上就把命令传达下去了。一时间,肉铺里一块猪肉都找不到,河里倒是漂着不少死猪。

朱厚照在皇宫里,没了猪肉还有羊肉、牛肉吃,他吃肉可不愁成本。可老百姓就惨了,猪繁殖力强,产肉又多,所以猪肉一直价格亲民,普通老百姓都能买上两斤解解馋。羊肉呢,一只羊身上肉就那么点,杀一头猪能吃好久,杀一只羊没几顿就吃完了,吃羊肉成本可比猪肉高多了,一般百姓根本吃不起。牛肉就更不用说了,在古代,牛是农耕的好帮手,一头牛加一个人能顶好几个人干活,只有那些不种地的官员和贵族才舍得吃牛肉。

朱厚照这“禁猪令”可把老百姓的生活搅得一团糟,可他自己还浑然不知。直到一个月后,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出门买肉,才发现朱厚照在南方干的这蠢事儿。杨廷和赶紧给朱厚照上疏,把这事儿的影响讲得明明白白,希望他赶紧收回命令。其实朱厚照自己也有点后悔了,天天吃羊肉,身上一股羊膻味,他又开始想念猪肉的味道了。可刚颁布的禁令,自己又要解除,面子上有点挂不住,所以一直拖着。直到杨廷和上奏,他才借坡下驴,解除了禁令。

朱厚照的“禁猪令”虽然只持续了几个月,却让无数的猪丢了命,百姓们也损失惨重。不过没多久,朱厚照就去世了,这荒唐的时代算是告一段落。可接他班的是三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除了朱厚照这几个月的折腾,明朝对猪和“猪”字其实没太多管制,顶多就是朱元璋规定官方文件里别出现“猪”字,民间书里也没怎么严格限制。不然啊,二师弟猪八戒恐怕就得叫“彘八戒”了。

最后,大家说说,要是你生活在明朝,遇到这“禁猪令”,你会咋办?

0 阅读:28
顾议史吖

顾议史吖

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