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天气逐渐回暖,气温趋于稳定,正是开展身体活动的好时候!随着“体重管理年”的开展,通过管理体重获得健康收益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规律的身体活动正是管理体重的一大内容。莫要辜负好春光,一起开始运动吧!


一个认知:
任何人,都可以从规律运动中获益。
不论年龄、性别或身体状况,任何人都可以从适合自己的规律运动中获得健康收益。
对于儿童青少年,积极的身体活动可以强健心肺功能,促进骨骼健康,帮助肌肉生长发育,改善运动能力和认知功能,保持心理健康。

对于成年人,规律开展身体活动可以促进能量消耗、帮助维持健康体重,进而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骨关节病等风险,还能舒缓神经紧张、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心理健康。

对于老年人,定期进行适宜的身体活动还能加强平衡功能和协调能力,强化肌肉骨骼力量,防止跌倒的发生。

虽然,规律运动有这么多益处,但随着科技革新和行为改变,全球体力活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进而体力活动不足正在加剧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所以,请继续看下面的两个重点和三个牢记。

两个重点:
保持身体活跃,减少静态行为
如今,许多人不仅缺少运动时间导致身体活跃度不足,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坐着或躺着的静止状态,使得静态时间过长。因此,少静与多动,两者要并重。

多动,
一要培养规律运动的习惯并长期坚持,
二要抓住可以动起来的一切机会。
除了健走、跑步、跳舞、八段锦等需要专门进行的运动途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步行代替乘车、用楼梯代替电梯、用站着听音乐代替坐着听音乐等等。现在正是清明时节,自然界阳气升发,也适宜进行适量身体活动。
少静,
不仅要减少久坐的总时间,
还要减少单次不间断的久坐时间。

很多时候,改变工作学习时身体站或坐的状态并不容易,那么可以从打断久坐状态的角度入手。比如每隔30~60分钟时起来活动5分钟,散步、爬楼梯、伸展运动等,任何强度的身体活动都可以。
三个牢记:
保证运动安全,合理搭配种类,力争达到推荐量。
安全是运动的前提,适量运动于健康有益,过度运动于身体有害。规律地开展身体活动应该是一个长期而稳定的习惯,应根据自身条件循序渐进,必要时在运动前应先进行健康筛查和运动能力评估。
与不习惯、却盲目做高强度、长时间的活动相比,多次地做短时间、中低强度的活动会更有益、更安全。另外,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还需要注意人身安全,避免不良的天气、道路等环境。春季过敏高发,易过敏人群进行户外活动更要谨慎,注意避开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并做好防护,或选择室内运动形式。

运动安全得到充分考虑之后,我们还需要知晓推荐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作为运动计划制定的标尺:
健走、跑步、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等,属于有氧运动,成年人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活动,或者两者的组合活动;

哑铃、弹力带、平板支持等,属于强化肌肉的力量练习,成年人推荐每周有不连续的2天或以上从事加强主肌群的力量练习;
还可以增加躯体或四肢的伸展、屈曲和旋转活动,以锻炼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对于老年人、体质较弱人群、慢性疾病患者等,若身体条件不允许达到推荐的运动量,则可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同样有益。
参考:
[1]世界卫生组织. 身体活动.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hysical-activity
[2]世界卫生组织. 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
[3]《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编写委员会. 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1):5-6.

供稿:市疾控中心慢病所
编辑:S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