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出色,人际关系紧张,想想自己是不是经常问“为什么”?

鸵鸟心理 2020-08-09 23:06:34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人,他们特别爱问“为什么”。中午同事们一起吃饭,你说自己喜欢吃辣的,他问为什么;吃完饭你说想要去买点草莓吃,他问你为什么要买草莓;你说你喜欢红色,他问你为什么要喜欢红色。

难不成,是因为辣椒很红,草莓很红,红色很红,所以我就喜欢辣椒、草莓、红色?这种问题很难回答,有时甚至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误会。生活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标准答案,或是足够的为什么。但是当你一直在问“为什么”的时候,却会在无形中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

今天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名字是《“为什么”是一个错误问题的四个原因》,很有启发。借由这篇文章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如何影响你的人际关系的。

从小到大,“为什么“都一直伴随着我们,帮助我们成长

诚然,善于问“为什么”,是我们不断前进和成长的动力。因为它,我们知道了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原因,知道了人会生病,知道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在我们的人生中,善于问“为什么”一直都是值得鼓励的。

李兰娟院士就曾勉励小学生:“社会上到处都有科学难题,只要你善于思考研究、坚持不懈。希望你们从小开始,培养爱科学、爱钻研的品质,善于问‘为什么’。”

在儿童阶段,多问“为什么”,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够把知识学透,这无可厚非。举个例子,如果你只是强行让孩子远离火源,他也许并不在意。你需要告诉他那是危险的,会伤害到自己,他才会真正信服。

而“为什么”在科学研究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甚至有一种说法——好奇心是科学家研究的第一驱动力,足以见得善于问“为什么”的重要性。在科学界比较著名的,就是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了吧?不管真实性如何,但很能说明问题:不断问为什么,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也就让科学技术水平一直前进。

所以,乐于和善于问“为什么”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它让我们不断地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成为人类发展的“力比多”。但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工作中,如果总是问“为什么”,则未必是一件总能带来好处的事情。

“为什么“会激发他人的防御、不适以及产生距离感

有的人思维非常缜密,会相信“百因必有果”,报应是谁就不知道了,总之是喜欢问为什么。“你为什么会喜欢那样的男生?”“你为什么还不结婚?”“这个表格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来细品一下这些问题,有什么感觉?

(1)人际交往中的“为什么”,很多时候带有判断在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上面这几个问题,每个“为什么”后面,都有一个假设或是结论:

你为什么不结婚?——你这样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

你为什么会喜欢那样的男孩子?——他明明和你不搭;

这个表格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讲真它真的很丑!

这些带有强烈主观判断性质的问题,在抛出去之后,就会让谈话、工作、交流陷入尴尬,因为它们的答案都始于“因为”。接下来,被提问的一方,就会陷入防御状态,被对方强迫开始进行自我解释,而如果提问者对答案不满意,还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如此几个回合,被提问的一方就会很难受:

我不结婚?有什么为什么,难不成我要告诉你我离过婚吗?

我喜欢那个男孩子怎么了?他的才华你并没有看见。

我表格做成这样子怎么了?难道我要告诉你,表格首先是个工具,其次才是美观,并且我的审美并不比你差。

所以当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在问“为什么”时,可能会触碰到他人不想暴露的部分,引起他的反感和防御;也会让他人感觉到,你站在一个优越感十足的心理地位上,俯视自己。而在对方看来,你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长此以往,你的人际关系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2)“为什么”还会拉开你和别人的距离,让对方感受到被质疑

有时候,用“为什么”提问,会让对方丧失解释的兴趣,并且感到自己被质疑和否定了。

“你为什么要用B方案?”

“你为什么要和其他小朋友打架?”

问对方为什么选择了B方案,也许你本来想听的是他在B方案的选择时,对比A方案考虑的要素有哪些;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也许你本来想关心一下孩子。

但你下属或是同事听到的也许就是“B方案这么垃圾你是怎么想的?“你孩子听到的也许就是“你怎么可以这么不懂事?”

感受到强烈质疑之后,对方的反馈就不一定不是真实的。既然你觉得我选B方案有问题,那你行你上咯;既然你觉得我不懂事,那随你咯,我就不告诉你是对方先动手的了,反正你又不会理解我。

不要说你周围没有人这么矫情,人是情感动物,多数情况下都会被情绪主导。当面沟通几个来回都未必能全部理解对方,这样一个“为什么”,就把沟通的机会都变少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问问周围的人,当你用“为什么”向他们提问时,他们的真实感受。

所以“为什么”不能帮助你和他人建立关系,反而是增加了你和对方的距离感,也许你本意并非如此,但它始终会对你产生一定影响。

要解决这个事也不难,换一种表达方式

归根结底,问“为什么”这件事,就是沟通方式的问题。改变一下沟通策略,这种因为“为什么”带来的尴尬或是距离感,就会被解决一大半甚至全部。要知道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区区一个“为什么”很好解决。

总的原则就是,不要让对方感受到太剧烈的压力,同时让对方能够理解你。把你想要知道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就会好很多:

“和你认识这么久了,感觉你很优秀,你对婚姻是什么态度呢?”

“你男朋友看上去和你一直说的喜欢的类型不太一样,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故事,方便分享给我们吗?我们很感兴趣。”

“这个表格和我期待的不太一样,可以聊聊你的想法吗?”

“我看到你选择了B方案,一定是A方案做过了比较,想听听你的考虑。”

“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你也一定不开心,能给我讲讲发生什么了吗?”

这些替代性问题和表达方式,实际上与“为什么”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却会降低人们自我防御出现的概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它对比“为什么”要更加柔和,会更不容易引起他人“被质疑”的感受。如果你经常在问“为什么”,而人际关系也困扰着你的话,不妨试试看。

总结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沟通是一门艺术,好的手法会创作出好的作品,但也需要苦练手法。漫漫人生,沟通让我们产生连接。所以想要好的沟通效果,不妨先从改变“为什么”开始。

0 阅读:7
鸵鸟心理

鸵鸟心理

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践行者,分享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