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何是在白帝城托孤?若他回了成都,蜀汉就亡了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6-14 05:36:5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袁公博

编辑|t

引言

公元223年4月,汉昭烈帝刘备病危。刘备招诸葛亮、李严托孤,说出了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历代以来,对这句话的评价颇有不同,孙盛说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乾隆皇帝说是“猜疑语”。

这句话不好评价,是因为它很模糊,“君可自取”到底是谁取代刘禅,是诸葛亮还是刘备的其他儿子。

这就像刘备在永安托孤中其他安排一样,给蜀汉的未来带来了许多斗争和变数。

从刘备兵败夷陵到永安托孤,其间有八个月,这个时期刘备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回成都?

这就要从刘备的蜀汉政权建立说起,若当时刘备回了成都,很可能蜀汉就灭亡了。

(永安托孤)

一、刘备的出身

人出身的阶级本性往往决定了一生,在刘备身上就是如此。

那边那位说了:胡说八道,刘备明明出身贫贱,小时候织席贩履,日子过得相当苦,他的一切全靠自己努力。

刘备是不是真的卖过草鞋不重要,织席贩履是一种文学真实,反映刘备家确实穷。

但是穷不代表贱。

刘备的“不贱”不是指他是汉室宗亲,到了东汉末年,四百年大汉繁衍出来的汉室宗亲早就车载斗量了,更何况还有中山靖王刘胜这样的生育模范,汉室宗亲不值钱。

所谓“不贱”指的是刘备所在的家族是当地豪族。

刘备的这层出身,与其后来能顺利建立蜀汉政权,有着莫大的关系。

(刘备)

刘家的族长刘元起,居然能送自己的儿子刘德然到首都名士卢植那里去学习,其能量由此可见。进了卢老师的补习班,就和去了抗战时期的黄埔军校差不多,前途无量。

刘元起送儿子上学时,担心儿子在外无人照顾,想在族中找个小伙伴陪她,就挑中了刘备。刘备在首都名士圈认识了很多高级士族,包括曹操和袁绍,这些人脉是他日后起家的基础。

可惜刘备上学不认真,陈寿说他有高祖之风,就是流氓之风,喜欢声色犬马,不爱学习。

刘备辍学回家后,刘元起又给他安排了个任务:在他新组建的民团里当团长。

(卢植)

这些豪强建立起了“闭门成市”的庄园,下一步自然就是发展武装,这个逻辑和日本武士阶层崛起的历史逻辑一样。

于是就轮到刘备这种人出场了。

刘备就是“刘家武士团”的首领,是具有枭雄人格的人。

枭雄人格就是自己能打,还能团结一批能打的人在身边的人。

张飞和关羽就是这个时候被刘备团结的,二人对刘备生死追随,就是被刘备身上的枭雄气所征服。

从这个角度讲,陈寿说刘备有高祖之风就更贴切了,高祖皇帝除了是个流氓,也是个枭雄,实际上,很多枭雄都擅长耍流氓。

刘备能慑服臣下,靠的就是枭雄的人格魅力,刘备如果回到成都,就是彻底认输,承认自己不能打了,他不能认这个输,他必须显示出自己还能打。

二、蜀汉政权的基础

刘备凭借这种枭雄气,走了一路,收了一路的人才。

刘备是个金牌枭雄,可惜在北方,还有一个钻石枭雄—曹操。

(魏晋坞堡)

所以刘备跑到荆州,才算有了用武之地,荆州没有枭雄,景升父子皆豚犬,刘备到了那里就是降维打击。

刘表活着的时候玩命压制刘备,荆州的人心却还是归向刘备,刘备在荆州,打造了蜀汉政权的基本班底,“荆州帮”。

大量荆州人成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

刘备入蜀之后,蜀中人心也一下子被刘备抢去,刘璋感到没面子,只能和刘备翻脸,最后里子面子一起丢了。

刘备在蜀中获得了蜀汉政权的另一个基础—东州人。

(法正)

所谓东州人,就是当年和刘焉一起逃到蜀中躲避战乱的三辅、南阳人,这些人在刘备入蜀之前就和刘备暗通款曲,刘备入蜀后,更是明目张胆的劝刘璋投降。

在刘备构建的政权中,北方带来的极少数人,夷陵之战前就死的差不多了,数的上也就保安队长赵云、陈到之流,本来就不得肉吃,东州人崛起后,更是被排挤。

东州人归附时间短,虽然出了法正,但也出了叛徒孟达,不可深信。

最可依仗的,还是荆州帮那批人,人数多,又知根知底。

(孟达)

夷陵之战中,荆州人损失很大,严重动摇了刘备的统治基础,荆州派的折损让东州派人心浮动,黄元的叛乱就是一例。

东州人能卖了刘璋,难保不会再卖刘备,故此,刘备有理由认为:统兵在外比在成都安全。

要不然等刘备带着败军回成都,很可能没走到就被叛徒抓起来了。

三、刘备的犹豫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三国演义》说是给关羽报仇,这又是小说家言了。

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就没有那么好。

关羽死后,关氏一门只剩下关兴,为什么剩下他?因为他当时不在荆州,在成都。

关兴在成都干嘛?《三国演义》说是报信,一个军区司令的儿子,沦为通讯兵,怎么想都不可信。

罗贯中这么编,是因为真实原因讲不出来,真实原因是:关兴是在当人质。

(关羽)

前方将领打仗,后方留人质,这是三国时代的惯例,孙权甚至搞了个“质保小区“,专门放人质。

如果刘备和关羽真的情同兄弟,用得着留人质吗?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带荆州人打回家乡去,荆州人的庄园都在老家,士族没了庄园,就像大树被拔了根。

夷陵之战,荆州人出力最多,在出征的人里,我们能看到一大串荆州人的名字,有冯习、张南、刘巴等等。

夷陵战败,这些人或死或降,刘备的政权基础一下子塌了一半。

(诸葛亮)

刘备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在永安的最后岁月,他显示常犹疑不定的样子,一方面,他答应孙权派来的求和使者,另一方面,他又写信向陆逊叫嚣要再战。

这个矛盾源自隆中对的缺陷。

隆中对被千古称颂,但仔细深究,里面有个重大缺陷,就是“结好孙权”和“跨有荆益”是不可得兼的,“跨有荆益”必然得罪孙权,“结好孙权”的前提是蜀汉不能抢荆州。

最先看出这一矛盾的是凤雏庞统,他建议刘备不要“跨有荆益”,而是“跨有凉益”,让出荆州取得雍凉,然后出关中取天下。

刘备留在永安就是在犹豫下一步怎么办,回了成都就是彻底放弃“跨有荆益”路线,要不要放弃,刘备不能下决心。

(李严)

他最后留下的安排,也显示了他的犹豫:他安排儿子视诸葛亮为父,又安排李严为尚书令,统内外诸军事,留镇永安。

李严统军留镇永安,就是要再打荆州,视诸葛亮为父,就是不要打荆州。到底打还是不打,刘备不知道,交给上天决定吧。不回成都,就是不做决定。

诸葛亮和李严的斗争以诸葛亮胜出为结果,蜀汉的方针变成了“跨有凉益”,于是就有了诸葛亮北伐的故事。

参考资料:

[1]王瑰.形式任务与现实利益:刘备东征与东征失败原因新探[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07):9-14.

[2]王前程.诸葛亮与夷陵之战[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12):5-8+13.

[3]朱大渭.《隆中对》与夷陵之战[J].江汉学报,1962,(09):25-31.

1 阅读:119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