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拥有A类学科,却连续错过双一流和211,是命运的捉弄?

何仪谈教育 2024-04-04 09:43:18

悲催的南京工业大学, A类学科在手,却连续错过211和双一流?

南京工业大学将学校的历史追溯到了1927年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化工系,距离百年校庆已经不远了,但是拥有A类学科的南京工业大学却既不是211,也不是双一流。在如今这个大学招生靠名头的大环境下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将南京工业大学放到其他的中西部省份,或许能够轻轻松松拿到211身份,那么南京工业大学为何屡次错失良机呢?

如今的南京工业大学是2001年由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而来,虽然是两所部属院校合并,但是南京化工大学无疑是其中的主脉。而作为当年的化工部直属院校,和北京化工大学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可以说是在伯仲之间,但最终北京化工大学拿到了化工部的唯一的211大学名额,南京化工大学只能铩羽而归。

当年化工部有7所直属本科高校,分别是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化工大学,郑州工学院,青岛化工学院,沈阳化工学院,武汉化工学院和吉林化工学院。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化工部直属高校还有两所专科院校,全部位于江苏,这就是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从化工部直属院校布局中,也能大体判断出江苏省的化工产业,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江苏省化工类高校的领头羊南京化工大学的实力自然也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基于全国院校布局平衡的考虑,北京化工大学不仅拿到了1960年全国64所重点大学名单,还拿到了1978年全国88所重点大学名单,而南京化工大学一无所获。但是从学校实力的另外一个重要名单即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高校来看,贵为重点大学的北京化工大学并没有拿到首批博士点,当然南京化工大学也没有拿到这个头衔。

生化环材虽然是冷门专业,但是对我的工业发展意义很大,不过化工部直属高校并不是全国化工专业的领头羊,当年的华东化工学院【如今的华东理工大学】才是化工类高校中的霸主,1981年拿到5个博士点。因此在211的年代中,北京化工大学也是依靠部属院校的名额进入211的,实力和北京化工大学相近的南京化工大学自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也是不够格的。

时间来到2017年,985和211被调整为双一流,而当年的南京化工大学早已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为南京工业大学,但是却再次折戟双一流的评选,而北京化工大学凭借211的身份再次入选双一流。这次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双一流就是灌水版的211,第1批新增的25所院校入围,2022年第2批新增了7所院校入围,那么南京工业大学为何屡次无缘上车?

根据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数据显示,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和北京化工大学一个级别,除了少一个A-学科以外,南京工业大学的其他的学科评估成绩甚至稍微超过北京化工大学一些。这意味着即使没有重点大学和211的头衔,南京工业大学的发展仍然比较顽强,如果有了这两个头衔,相信绝对是1+1>2的效果,但是南京工业大学再次被放弃了。

学校最强的学科是化学工程与技术,而这个学科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属于大类,很多评估成绩不如南京工业大学的学校都拿到了这个一流学科,总计10所高校。

拥有A+学科的华东理工大学和天津大学自然应该拿到这个一流学科;拿到A学科的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都进入了这个大名单,这些学校的学科评估成绩和南京化工大学是一样的;但是上海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石河子大学这些学科评估成绩不如南京工业大学的高校也拿到了这个一流学科,甚至没有参与该学科评估的南京大学和宁夏大学入围这个一流学科更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事实上,上海交通大学学科评估成绩虽然不如南京工业大学,但人家是C9大学,华东五校,想要发展这个学科很轻松。而太原理工大学,石河子大学和宁夏大学都是自定的这个一流学科,这就让人很无奈了。最关键的是南京大学拿到这个一流学科,作为同在南京的高校出于平衡布局的考虑,也不可能再让南京工业大学拿到这个一流学科,毕竟很容易存在竞争关系。

因此南京工业大学要想在未来入围双一流,最大的可能就是另寻其他出路,和其他高校进行错位竞争,来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但是放着自己的优势学科不搞,无疑相当于自废武功,其实也可以继续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上加大筹码,死磕A+学科,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也能闯出一条血路来。机会只给有准备的头脑,而南京工业大学未来将会如何选择呢?

0 阅读:3
何仪谈教育

何仪谈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