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当俄罗斯看到中国首飞两款六代机后,脑海里会想什么呢?这两天我偶然看到一俄罗斯老哥,撰写的有关于我们六代机的文章。
文中居然给出了中国首飞的六代机并不是真正六代机的结论,以及中国的发动机也不如俄罗斯,隐身更不如美国等言论,让我气不打一处来。
这俄罗斯老哥未免太坐井观天了,现在都啥时候了,苏联那点老黄历翻不过去了吗。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俄罗斯人都是如何看到中国六代机首飞的?
二、南北六代机首飞创纪录
2024年12月26日,正值毛主席诞辰131周年之际,咱们南北两大飞机研究制造中心,成飞与沈飞同时首飞了下一代的战斗机。
数个小时内,中国居民拍摄的新战机视频,便在抖音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多数人都难掩喜悦之情,认为空军终于超过了美国,率先拥有了别人都没有的第六代战斗机。
咱们隔壁的印度阿三,则紧张兮兮的,对东方大国航空工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而感到担心。
美国也是如此,甚至就在这两天的美国内部会议中,美空军的维克特准将,提到了中国军事实力的暴涨,给美军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冲击。
特别是才首飞的两款第六代战斗机,以及其他多款先进战机。维克特准将还指出中国空军的现代化速度前所未有,并且远远超出了美国的预判。
你想想咱们两款六代机首飞,令不可一世的美军都开始自省了,那各方面实力都不如美国的俄罗斯,哪里来的底气可以小瞧我们的六代机呢?
三、俄专家对中国六代机的看法
在那位俄罗斯老哥撰写的文中,将成飞的六代机命名为歼36,沈飞的六代机则命名为歼50。他认为成飞的歼36,跟美国公布的兵力报告里的歼轰XX项目有关,是一个超音速战斗轰炸机,而非中国军迷认为的六代机。
再就是俄罗斯老哥觉得成飞与沈飞的六代机,跟目前任何服役了的飞机都不相似,二者均采用菱形无尾机身,并使用矢量推力以及额外的襟翼来控制飞机,以便更好的减少雷达信号散射,做到更好的隐身效果。
咱们六代机强化了隐身能力这一点,俄罗斯老哥倒是没有说错,但紧接着他来了一句,这样做会牺牲机动性。很明显俄罗斯老哥不知道,沈飞的六代机配备有全动翼尖以及全动垂尾,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自由转换有尾与无尾布局,进而让自身完成超音速飞行能力与超音速机动能力的兼得。
成飞的新机型虽然说确实没有垂尾,也没有搭载全动垂尾技术,但是它有三台发动机呀,超音速飞行能力恐怕会达到战斗机的极限值,这就够了。敌人以及空空导弹都追不上,也就没必要做机动动作进行规避。
俄罗斯老哥对成飞的三台发动机颇有成见,他觉得成飞的三发布局并非独创,俄罗斯老早就在雅克38以及雅克40身上尝试了三台发动机。
而成飞之所以给新飞机用三台发动机,反映出了现阶段中国航空发动机,没办法给大型重型飞机提供梦寐以求的超音速巡航以及航程数据。
在这位俄罗斯老哥看来,我们现在还使用着上个世纪苏联和俄罗斯的老旧发动机,性能已经比不上现代的俄制与美制发动机。
而咱们空军又不希望等待先进航发成熟,就导致了成飞采用三发布局,以增加航发数量,换来更大的推力,进而提高歼36的航程与载重。
对于这一点我挺想反驳这位俄罗斯老哥,但是仔细一想,咱们最先进的小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涡扇15,到现在也只是小批量的列装在歼20身上进行试验。唯一成熟且量产了的,就是涡扇10C型航发,这个航发的性能数据,的确跟俄制的三姨夫差不多。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位俄罗斯老哥说的确实是当下空军的痛点。当然咱们不能忽视掉航空工业发展的速度,涡扇15虽然在这些年里只闻其声未见其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手里没有涡扇15航发,其不过是正处于研发阶段。
作为我们最先进的小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没有谁能比航空工业科研人员,更希望早一点让涡扇15进入量产阶段了。所以我们也不用过于着急,给航发研究一点点时间,搞研究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咱们得涡扇15就能量产,一举打破俄罗斯人认为我们航发较为落后的观点。
四、俄专家认为中国六代机会朝着平台化发展
此外俄罗斯老哥还研究了王海峰总师,在2024年发布的一篇论文,他说王总师把第六代战斗机平台定义成高性能战斗机,其会在四代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高空高速,航程以及隐身等等性能。
并且还将在六代机身上着重发展“平台”这一概念,俄罗斯老哥认为“平台”,跟他们苏57与S70无人机的搭配很相似。所有处于平台里的无人机,远程地面防空系统,其他陆海空以及太空的友军单位,都可以充当侦查资产或者杀伤资产,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面对对手时,己方有生力量的损失。
在他看来歼36的身边会跟随多架专门用于目标探测与跟踪的无人机,由这些无人机前出侦查,确定敌航母的具体位置,并将知道数据实时传输给陆基反舰导弹或海基反舰导弹体内,协助导弹从千公里外的地方,精准的朝着航母飞去。同时无人机发动佯攻,抢占敌人的防空火力通道。
而作为平台的歼36则隐蔽身形,在整个作战当中,基本不会出现在敌人的雷达界面上。不过俄罗斯老哥觉得,咱们这样做是因为,歼36的隐身效果可能并不是好,所以只能让其待在二线位置,充当空中的通信平台,链接无人机与海基陆基反舰导弹。就像一个中间商那般,从无人机那样获取目标信息,再将信息传输出给后方的反舰导弹。
对于俄罗斯老哥的这个观点,我就要说道说道了。尽管成飞六代机的体型比歼20大了一整圈,不利于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但是其毕竟是无尾飞翼式布局,天生雷达散射截面积就比较小。
再加上我们在飞机隐身涂层上的先进技术,完全可以让歼36做到比歼20更低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你想想单单是歼20的隐身性能,都要比美国的F35更好,跟F22持平。咱们下一代的战斗机,没有任何的理由说 在隐身性能上开倒车呀,对不对。
五、总结
所以这位俄罗斯老哥所写的有关于中国六代机的文章,我觉得掺杂的个人偏见比较多,少部分内容相对较为客观。说来说去这老哥其实就是嘴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国家,已经被遥远的东方大国给甩出去好远。
他们老是觉得我们航空工业开启现代化发展进程,跟引进他们的苏27、苏30、伊尔76等机型脱不开干系。的确咱们早年间曾引进过大量俄制战机以及发动机,甚至还有苏联时期的航母。
但是你说没有这些俄制发动机,我们就发展不出来歼20、歼35这些优秀机型了吗,这也不对啊。只能说俄制战机与航发的引进,进一步的加快了空军装备发展的速度,而并非是我国空军装备的基石。
在我看来空军装备发展的基石,应当是顾诵芬、李明、陈一坚、孙聪、杨伟等众多航空工业的总师,是这些人为我国空军开创出一架又一架,性能出众 满足空军使用需要的空战装备。
感谢他们,也感谢每一位,看到这里的军迷朋友,谢谢,咱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