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美国没经历过改朝换代,美国笑你没经历过经济周期

谦谦君子用涉大江 2024-09-13 13:50:18

每次美国弄出了什么新概念比如元宇宙、Web3,国内的媒体和财经界就会照例无脑吹捧一波,说又改变了世界,领先了中国,要强迫中国人反思承认自己的落后。

虽然每次都证明新概念只是拉高热度炒高股价,没有办法真正落地,但只要再出现所谓的新技术,仍然不妨碍国内的一波人跟着继续炒作。

最近Open AI的Sora文字生成视频的模型火了,很多人预测它改变这个改变那个,甚至认为只要Sora模型理解了物理规则,就能生成虚拟世界用于工业用途。

我对此也很期待,也想把自己喜欢的小说输入模型生成连续剧,但毕竟人到中年看事情已经开始冷静了,因为同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一轮。

2000年互联网泡沫我已经读高二了,那时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美国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的新经济。纳斯达克也创出了历史新高,风险投资极为活跃,硅谷到处洋溢着创业的热情。

没过多久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就破灭了,迫不得已美联储降息挽救经济,超低利率催生了美国地产的大牛市,最终导致了08年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为了尽早恢复奥巴马不得不放下身段和中国合作,不仅挽救了经济,也共同开创了智能机这个经济增长点。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到2010年iPhone 4为代表的智能机强势崛起,经历了将近十年。

人工智能虽然被炒得很火,英伟达的股价也屡创新高,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使在乐观情况下技术落地也需要好几年时间。

很多人只有2008年之后的工作经历,完全不知道经济周期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什么时候结束就简单相信了美国吹的PPT。

一、2000年互联网泡沫

1994年,互联网开始在美国兴起,从1996年开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有了自己的网站,并开始用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辅助工作。这一段时间,互联网基础建设、互联网工具软件,以及门户网站是最受益的行业。

有的年轻人做了个网站,或有了一项新技术,就一夜暴富。当时甚至还流行35岁退休,因为觉得钱赚的差不多就可以退休环游世界了,和现在程序员担心35岁被裁简直是天壤之别。

1998~1999年美国的低利率,推动了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很多互联网企业,甚至仅仅是名字里带个“COM”,都可以融资到上亿美元。

股市的火爆催生了风险投资,很多有梦想的技术人员马不停蹄的拜见各个风险投资机构去融资,初创公司去租房,房东都不愿意要房租而跟公司要股票。自己没有相关的商业和法律知识,没有关系找个律师帮你弄,不用给钱给人家股票就行。

每天都有各种奇思妙想的宏伟规划出现在投资人眼前,互联网现在的模式就是源于当时的一些设想,除了那些明显不靠谱的想法,很多设想都已经实现了,即使当时最大胆的设想在现在看起来都显得比较保守。

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市盈率从1995年开始飞速上涨,到2000年达到了85倍,而纳斯达克整个市场的市盈率高达811倍,1995年到2001年,纳斯达克100从400多点一路上涨到4816点,暴涨10多倍。

很多人一直想问为什么很多新技术都是从英美率先出现,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民族性吗,当然不是。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国家都是殖民扩张起家,必须借助金融市场广泛筹集资金。

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度就是起源于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只有发行股票,才能从广大中小投资者手中筹集资金,才能有殖民掠夺的初始资金。

为了降低风险公司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中小投资者只出资不用参与管理,亏了只损失很少的一部分钱,赚了会有很高的收益。

英美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美国也非常重视资本市场,独立后依靠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维持美国联邦政府运转。

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对新技术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不像成熟的模式,投资多少,盈利多少,成本多少,大致可以测算出来。

比如中国兴建钢铁厂,兴建电视机厂,冰箱厂,完全可以根据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算出销售额,也能计算出生产成本,毕竟用的都是成型的技术。

这类企业找银行贷款,银行实际考察一下,再详细审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就能大体知道项目的发展前景,再加上严格的抵押担保制度,发放出去的贷款大部分都能收回来。

如果是高新技术企业找银行贷款那就麻烦了,这类企业房无一间,地无半垄,值钱的都是技术人员,根本没有太多的实物资产抵押给银行。新技术未来的发展是不确定的,营业收入很难测算出来,新技术不成熟成本会很高,什么时候降下去也不确定。

银行如果给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研发新技术,贷款一个亿损失的概率可能高达99%,只有1%的可能性能赚到钱,但即使赚到钱可能贷款利息也就6%左右,为了这六个点的利息,却要冒99%的风险,风险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如果采用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方式,比如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了某高新技术企业一个亿占了30%股份,损失的概率仍然是99%但一旦顺利上市获利可能达到上千倍,承担99%的风险博取上千倍的回报,风险收益就成比例了。

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投出去十亿投了十家公司,可能有九家公司都亏了但只要有一家公司得到成百上千倍的回报,整个投资都能收回来而且获利丰厚,这就是风险投资的魅力。

风险投资可以让初创企业迅速拿到第一笔启动资金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做大做强,但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泡沫,尤其是在2000年互联网应用前景不那么明朗的时候。

在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全面铺开,盈利模式没有跑通的情况下,大量资金进入互联网行业,只是吹大了泡沫而已。虽然没有足够的泡沫就没有足够的资本进入,就没有足够的人才进入,就没法把新技术快速产业化,但泡沫太大对经济确实伤害很大。

二、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

创新的回报非常高但风险也很大一旦控制不住就可能把美国经济给拖下水。2000年第二季度,美国CPI上升至3.7%,失业率维持在4%~4.3%的历史低位。

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自1999年6月起至2000年5月,美联储重启紧缩性货币政策,共加息6次,加息周期11个月,累计加息175个基点(每个基点是0.01%),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

大举加息后,互联网泡沫破裂,从2000年到2001年,纳斯达克100暴跌80%,直到2015年时,纳斯达克100才再次达到2000年的4800点高位。

大批互联网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破产裁员,没过多久风险也传导到中国境内,当时腾讯经济困难甚至想以50万低价出售QQ。

股市暴跌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美联储在2001年1月3日,进行了一次计划外的“紧急”降息,幅度为50个基点,当月晚些时候又降息50个基点。

这两次降息之后,2001年3月、4月、5月、9月和10月,美联储又进行了5次幅度50个基点的降息。最终,从2000年5月到2002年11月,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下降到1.25%,而美股却仍继续下跌。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不仅有互联网泡沫破灭,2001年9月11日,美国还赶上了911恐怖袭击,这场袭击被公认是美国国运的转折点,从此如日中天的美国开始逐步走下坡路。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美国迫切需要提振股市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因此选择了货币宽松,再加上财政宽松的双松政策。

在货币政策上,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果断的大幅连续降息,共和党总统小布什也兑现了竞选时的减税承诺,大幅减税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

财政和货币的双松政策让美国从股灾和911事件中迅速恢复,但超低利率导致流动性泛滥带来了房地产泡沫。

三、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中国提倡耕者有其田,美国提倡居者有其屋,在90年代老布什通过《联邦住房企业安全和稳健法》等法律,通过房利美和房地美这类政府支持企业向中低收入者提供超低首付贷款帮助其实现购房梦。

2001年之后美国经济陷入不景气,为了刺激经济美国通过了《美国梦首付法案》等一系列法案,降低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

2004年以来房地产抵押贷款快速增长,银行为了拓展市场份额不断压低首付比例,同时放松对贷款购房者的资质审核。由于房价长期上涨让大家丧失了风险意识,较低的宏观利率环境与银行盲目扩张导致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首付比例不断降低、次级贷款规模增加。

所谓次级贷就是给低收入不具备买房资格的人群发放贷款,然后把这些贷款打包变成证券卖给其他投资者。

200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2004年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连续17次分别加息25个基点,直至达到2006年6月的5.25%。

美联储的加息并没有立即遏制房价的上涨,因为在乐观的情绪中任何利空都会被解释为利好。毕竟当时的利率水平实在太低,美联储初期的加息也只不过把利率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已。

加息会传递美国经济正在持续向好的信号,购房者认为日后的收入水平会不断提升,完全可以覆盖贷款的利息成本。

如果发放的是正常贷款,首付比例又比较高,即使利率水平达到了5.25%,也不会引发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低首付贷款,就会积累巨大的风险。

2007年40%的新增住房贷款首付率低于3%,也就是说相当多的人几乎零首付买房。低收入群体在贷款利率很低时还贷压力非常小,而且还能享受到房价上涨的收益。

当时美国大部分是浮动利率住房贷款,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贷款利率也不断走高,导致月供逐渐增加,美联储加息到5.25%就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利率水平让低收入群体无法负担月供。

正常情况下只要购房者还能还得起月供房价就能维持,但如果还不上就只能被迫断供。开始零零星星的断供还好,如果出现大面积断供,房价自然就会下跌。

2007年二季度美国房价开始下跌,房价下跌到一定程度就无法覆盖之前的贷款,比如购房者张三购买一套300万的住房,首付20万,贷款280万,现在房子价格只值250万,这时张三可能宁愿断供也不愿意继续供房。

如果这些住房贷款仍然被银行持有,没有被打成资产包卖给全球各地的投资者,美国银行和中国银行一样都不会把住户往死了逼,或多或少都会对购房者有一些宽限,对利率做一些减免,不会主动把房子从住户手里收走去拍卖变卖。

问题是银行已经把贷款打包变成证券给卖出去了,对贷款没有管理权了,不能和房主挨个谈判,只能看着断供的房子越来越多房价越来越低。

银行发放的次级贷款数量有限,按说不会造成太大的危机,但谁也不知道建立在次级贷款之上的衍生工具到底有多大的规模。这种场外的衍生工具信息披露极不透明,这就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恐慌,最后导致了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最终演变成了社会危机,危机高峰时美国有上千万人失业,迫不得已美联储只能开启史诗级的救市,大规模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鉴于美国遭受重创,中国为了自救也只能启动4万亿救助计划猛拉基建,由此开启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大放水把房价给拉了起来。

四、科技创新以它自己的步伐到来

2010年之后苹果的智能机兴起,大家之前还在用诺基亚砸核桃,现在开始期待乔布斯发布新产品。

国外的智能机和4g网络比国内普及的要早一点但也没早太多,13年第一代红米手机发布,14年我国的4g网络就开始兴起。

大家要感谢小米,它确实把智能机的价格给打了下来,十几年前的收入水平比现在要低很多,很多家庭还没有电脑买台笔记本也要考虑很久。很多人上网还得去网吧,但4g网络兴起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很多年轻人可以直接用小米手机上网。

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熟广泛进入了应用环节,开始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了很多新行业,隔三差五的换手机也带来了很多需求。

从历史来看2008年的救市很及时,没有让矛盾直接爆发,至少拖到了11年4g网络兴起的时代。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有求于中国所以放松了对中国的打压,中美密切合作全球分工得以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得以提升,即使大放水也没有提高物价。

救市毕竟是临时性措施经济企稳之后就该退出否则就会违背经济规律。鉴于经济已经复苏,2015年底美联储开始加息逐渐退出长期的宽松政策。

虽然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股市和理财产品都造成很大影响,但毕竟中国经济底子还不错使加息的影响还在可控范围内。

真正让全球经济陷入窘境的还是特朗普的脱钩断链,这不仅导致中美技术交流受阻,还导致全球分工体系被人为破坏,再加上疫情应对不力美联储放了天量的水才导致通货膨胀。

为了和中国竞争,美国想重现互联网革命的路径,希望加息让资金回流美国,就像1994年到1995年加息汇聚全球资金一样。再炒作人工智能让回流资金投向新技术,使美国拿到下一个时代的门票。

加息抽水还有可能导致中国股市楼市出现问题,让资金流向美国。美国觉得对中国开放了技术,开放了金融市场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去美国上市,帮助中国培育了互联网企业,又把苹果的产业链放在中国帮助中国培养智能机产业链。

他们觉得跟中国合作是在给美国培养竞争对手,觉得下一轮科技创新不能再带着中国玩了。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非但不对中国开放还要从中国抽取资金,另一方面不对中国开放技术还要芯片断供打压中国的技术进步。

这一轮互联网革命之所以能快速落地是因为中美互相配合。

首先,中国生产力爆发提供了大量廉价商品,美国才能有充裕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

其次,中国搞大基建,给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应用场景,至少建新楼房肯定会安上宽带端口。

再次,中国人多,虽然原创性技术比美国差但各种应用却比美国发达,也给美国提供了很多互联网应用思路。

苹果的产业链放在中国可以快速形成产能,如果只在美国生产恐怕前几代苹果手机还没有完善,正是因为中国工厂的高效率才能把乔布斯的天才设计转化成实际产品,中国也是苹果手机的消费大国,为苹果公司贡献了大量利润。

这一轮互联网革命是美国占主导地位与中国合作把蛋糕做大的,现在人工智能不带着中国玩儿了,整个蛋糕都想自己吃,但能不能把蛋糕做出来都不好说。

美国去工业化已久,国内已经没有太多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光靠文化娱乐业和生活服务场景没办法支撑人工智能发展。

不和中国合作放弃了制造业的应用场景美国的人工智能天生就瘸着一条腿走路,不知道到底还能走多远。

0 阅读:3
谦谦君子用涉大江

谦谦君子用涉大江

资深职业教育培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