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这是解放军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战术穿插是指利用敌人部署的空隙或薄弱部位插入敌人纵深或后方的战斗行动,是进攻作战的一种重要手段,目的是夺取敌纵深内的要点,分割和打乱敌人部署,为各个歼敌创造有利条件。
在抗美援朝战争,1962年的对印反击战中,解放军都将战术穿插运用到了极致,给予敌人重大打击。但是,战术穿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因为部队在穿插的过程中要独立作战,很多时候还要深入敌后,腹背受敌,稍有不慎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1984年老山收复战期间,第14军40师118团1营在执行穿插任务中就遭到了惨烈的伤亡。
老山收复战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中国军队全部撤回了国内,但是越南人并不甘心失败,越南方面派出大量军队占领了中越边境地区的重要骑线制高点,又像1979年之前那样,不断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破坏中国边境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威胁边境百姓的生命安全。
为了应对越军的挑衅,1980年10月开始,解放军开始进行拔点作战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战果,狠狠地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不过越军依然不知收敛,继续增兵和解放军对抗,特别是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老山地区,越军依托这里复杂的地形,修筑了大量坑道,藏兵洞,陷阱,掩体,明暗火力点,不断地威胁我军后勤补给线,给我军造成很大威胁。
越军十分重视老山的地理位置,他们不仅在这里布置了大量雷场,还配备了轻重机枪,高射机枪,火箭炮,无后坐力炮,榴弹发射器等多种火器,形成了远射,近射,曲射,侧射,直射,倒打以及明火力,暗火力相结合的密集火力体系,使老山地区成为了能独立作战,长期坚守的坚固野战防御工事。
1984年,鉴于老山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解放军决定收复老山地区,消灭这里的越军。当时盘踞在老山的是越军步兵313师122团,该团曾被越南国防部授予“决胜团”称号,装备精良,能攻善守,擅长近战,夜战,实战经验丰富,各级干部训练有素,战斗力十分强悍。除此之外,越军步兵313师炮兵457团和越军第二军区炮兵168旅4营部署在该团后方,随时可以为该团提供火力支援。在老山的西侧,南侧,还配置有越军316师174团和314师818团,可以随时策应313师作战。
越军对解放军的情报搜集工作也一直都在紧张进行着,早在1984年春节期间,越军第二军区就判断出解放军要攻打老山地区,越军第二军区司令武立亲自来到313师检查部队的战备落实情况。
越军的情报没有错,早在1983年12月,昆明军区就收到了总参的命令,准备对老山地区发动进攻。1984年2月,11军和14军的参战部队采取昼伏夜进的摩托化运输方式,相继开赴老山,者阴山地区,各部队到达指定地区后,开始根据老山,者阴山地区的地形气候和越军防御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此次作战,昆明军区调动了大量部队,主攻的为第14军40师,第41师122团和炮兵团第2营,14军直属炮兵团,高射炮团,工兵营,通讯营,侦察连,参战的82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达到409门。
14军40师是一支拥有光辉战史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山西决死第一纵队,长期在陈赓麾下作战,抗战期间立下过赫赫战功。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该部攻占小曹,老街,班罗,朗多等地区,歼敌1455人,有着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该部排以上干部基本上都经历过实战检验,战斗素质过硬。
从1984年4月2日开始,一直到4月27日,昆明军区第14军集结了军,师直属炮兵和昆明军区配属的炮兵团,对老山地区的400多个越军目标进行了猛烈打击,歼敌900余人。到4月25日,14军已经完成了进攻老山的一切准备,前线部队还喊出了“血战老山顶,老山一日还”的口号,而此前越军第二军区司令武立给越军前线部队下达的任务是死守老山七天。
担任老山主攻任务的是第14军40师118团,这个团是抗战期间山西青年决死纵队的精锐部队,敢于打硬仗,恶仗,曾是陈赓麾下的四大主力团之一,也是14军,40师的主力团,战斗力十分强悍。
此次作战,118团1营为侧后穿插突击营,必须在战斗打响之前秘密穿插到敌后,攻占越军固守的1072号高地,76号高地,77号高地,阻止敌人增援,配合团主力全歼老山之敌。三营为左翼进攻营,负责从左翼对老山阵地发动进攻,二营为右翼进攻营,负责从右翼对老山阵地发动进攻,配属118团作战的120团2营为团第二梯队。
惨烈的穿插营
此次作战,任务难度最大的就是执行穿插任务的118团1营,该营是118团的主力营,曾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大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营”称号,也是全军参战部队被军委授予的八个英雄营之一。战斗开始之前,一营排以上干部多次前出侦察地形,研究战术,战士们白天综合训练,晚上负重训练,最大负重140斤,最轻的也有70多斤,专门进行山地丛林作战方面的训练。
1984年3月28日凌晨两点半,各攻击部队秘密向预定进攻位置推进,就在一营准备执行预定路线的时候,军主要领导亲自来到118团宣布了作战命令,却将一营的穿插路线提高了400米,理由是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穿插路线改变后,一营的穿插路线直线距离为两公里,规定要在五点半占领敌人阵地,也就是说他们要在三个小时内走完全程。
理论上,这条路三个小时就能走完,但实际上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容易走。改变路线后,一营走的这条路实际距离要比地图上远得多,也难走得多,一营走的这条路地形十分罕见,要爬好几座山,坡度还都在六十度以上,而且任务之前还下了一场大雨,土质十分松软,爬上去之后又是茂密的竹子,藤条,荆棘,下面是万丈深渊,下山的时候只能抓住藤条一步步往下蹭。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片比较平坦的地方,还都是荆棘和竹子,前面的战士拿刀砍,砍出一条路后双手都是血,后面的战士身上也都被荆棘刮的鲜血直流,一个加强营近五百人走过去,没有一个人衣服是完好无损的,还留下了一条鲜血染红的山路。途中有的战士迷路了,有的战士抓不住藤条摔下了悬崖,还有的晕倒了,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
28日五点半,我方所有炮群开火了,但是一营还没有到达指定位置,1072高地上的越军发现了一营走在最前面的一连,越军的兵力并不多,但是越军有坚固工事和险峻山崖作为依托,而且还居高临下,给我军造成了很大伤亡。
一营官兵表现得十分英勇,1营1连通讯员陈江这时候才18岁,但是却主动向越军阵地冲击,冲击路上三次负伤,最后牺牲在1072高地最高处,重机枪手邵康在副射手牺牲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射击,越军三挺重机枪,一挺高射机枪朝着他打,最后在打完子弹后壮烈牺牲,1连随队指挥的副营长顿景田、指导员吴德众、副指导员朱绍文重伤,一营一连一排长牺牲在冲锋的路上,二排长重伤昏迷,后来一营副营长顿景田提到这场战役时说道:“说到一营就伤心,提到一营就想哭。”
跟在一营一连后面的二连,三连位置也暴露了,遭到敌人的炮火打击,二连,三连所处的位置十分狭窄,躲也躲不掉,只能被动挨打,3连随队指挥的代理副营长张仁龙重伤,副连长袁德发、副指导员张云书负伤,排长钱留云、曾荣德、王中林、陶有彬(29日牺牲)及9名正副班长牺牲,2连连长王仕田重伤后牺牲,指导员高韶林重伤,副指导员汪斌在抢救伤员时不幸被俘,副连长丛明率领收拢战士支援3连攻打48号高地时,遭敌炮击牺牲。
在全营排以上官兵非死即伤,全营减员过半,建制被打散的情况下,一营官兵依然三三两两的组织起来对敌人阵地发动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最后毙伤敌一个多连和一个营部。打乱了1072高地敌营指挥所,使老山之敌失去指挥;挫败和阻止了敌人从1072高地方向对老山主峰增援和逃跑的企图。
1984年,我军成功的攻下了老山主峰,并最终将老山收复。然而,战争胜利之后,参与战斗的一名副团长却被上级紧急召回,并遭到了审查。不仅如此,参与这场战斗的很多指挥员,在战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副团长还险些被“军法处置”。
为什么这些军官还会受到处罚呢?
-------- 全文完 --------
推荐阅读: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