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浩
常年雄踞世界500强企业前十,有着教科书般值得借鉴的生产方式,成本控制做到极致……就是这家航母级的企业,丰田汽车公司,近日发布了2021财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财报和2022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财务预期,一半为喜,一半为忧,数据虽然依旧华丽,但其对未来严峻经营环境的预期,让整个汽车业倒吸了一口冷气。
破纪录盈利之下,是第四财季急刹车
丰田在2021财年的销售额为3137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192亿元),同比增长15.3%;营业利润2995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46亿元),同比增长36.6%;纯利润2850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71亿元),同比增长26.9%。
各项指标均创下记录,但是单看第四财季(今年1-3月)的营业利润,同比下跌32.7%至463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9亿元)。原因不言而喻,进入2022年,国际形势持续动荡、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信心大幅受挫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早已被盘出包浆,但是即使强如丰田也难为无米之炊。
一季度也就是第四财季,丰田全球卖了90万辆,下滑幅度超过8%,到3月份,丰田全球的销量已连续7个月下降。
拆开来看,美国市场共计卖了51.5万辆(包括丰田品牌和雷克萨斯品牌),下降了14.7%;单3月份,丰田在日本本土的销量就下滑了14%,地震更是让生产雪上加霜。上海疫情等多方影响也不得不让让丰田暂停多家日本本土工厂的生产(涉及8家工厂14条生产线)。
丰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是喜忧参半,包括皇冠陆放、全新赛那等,去年导入的多款全新产品一炮打红,但从长春到天津,多地多频次因疫情而停产、封控,彻底搅乱了在华合资企业的经营步伐。
如此便解释了丰田第四财年急刹车的原因,虽然需求端持续火热,但供给端产不出来——这比以往甜蜜的烦恼更烦恼。
明年利润预期骤降20%
最美好的是去年,最艰难的是明年,上述这些也仅仅是为未知的腥风血雨拉开序幕。本月10日,丰田宣布,其5月的全球产量将锐减至70万辆(3月全球产量86万辆)。
与其对应的还有丰田在预测报告中对整个新财年的悲观预期,“无法弥补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影响,明年收益预计会有所减少”,这还是日元贬值稀释了一些实际冲击的前提下。
这份报告预测:相较2021财年,2022财年的销售额将达到330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028,同比增836亿元),营业利润24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38亿元,同比下降307亿元),纯利润226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66亿元,同比下降304亿元)。
让一家保守、精密运行的企业做出这一论断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行业的警惕性又要上升一个等级了,或许是12分的警惕。
丰田犹如此,整个行业呢?
在丰田发布财报后,本田和日产液相继“交卷”。
日产2021财年营收8.42万亿日元,净收益为2155亿日元,实现了三年来的首次盈利,算是迈开改革成功的一步。但是全球销量走低是不争的事实(销量138万辆,下滑5%),企业聚焦的增长点位于美国和欧洲市场,而2022财年预计的销量则是与去年保持持平。
本田2021财年营收14.5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0.5%,营业利润增长近1/3,。摩托车业务顺风顺水,2.18万亿日元的营收同比增幅22.3%。对于这么一个技术导向的品牌来说,或许其盈利能力相较丰田略显疲软,但是依靠新的增长点(新能源、摩托),尤其是摩托,显然又缺乏足够说服力。
聚焦回国内市场。4月国内的乘用车销量已出,个中低迷已无需赘述。如果亲眼见过空荡荡的4S店中无精打采的销售,就会无比恐惧4月惨淡销量表现延续,残忍的是,丰田本次发布的消极预测让这种景象成真的可能性看起来更大了些。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勒紧腰带、节约一切不必要开支是必须的,但超过限度后,成本的转嫁也是难免,或许新能源车的涨价潮即将蔓延至全行业。作为消费者,或许即将见到品牌方“艰难的涨价决定”,而这无异于在滞涨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