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林彪精心策划了一场稳操胜券的大战,却因刘少奇而流产

靖观新视角 2022-12-16 11:15:31

老覃在昨天写了《1945年,刘少奇命令林彪歼敌两个军,林彪不动声色地戏谑了他一番》一文,讲的是:林彪刚刚出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时,我军在东北地区已经集结十多万人,但这些部队分别来自山东、冀东、晋察冀、冀鲁豫、太行、晋绥、太原、华中等解放区,“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各支部队的番号混乱,武器装备千差万别。最为严重的是,驻守沈阳的苏军原先说得好好的,承诺将缴获的日军枪支弹药移交我军,但根本没有兑现,致使我军缺少武器装备,平均三个人才一支枪。

国民党的第13军石觉部、第52军赵公武部,全是清一式美式装备,共七万多人,乘坐美军军舰在秦皇岛登陆后,由东北“剿总”司令杜聿明统一指挥,向山海关发起猛攻。

我军扼守山海关一线的兵力却只有万余人,无法抵挡,山海关很快失守。

林彪亲自到锦西前线指挥,仍是无法阻止锦州的丢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彪急电中央军委及东北局,建议“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

坐镇延安的中共中央代主席刘少奇不甘心放弃中长路和大城市,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发电报给林彪,给林彪打气,要他全力歼敌13军52军两个军。

林彪又好气又好笑,给刘少奇回了一份豪情冲天却又不乏搞笑意味的电报,大大地戏谑了刘少奇一番。

受到戏谑的刘少奇终于清醒了过来,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建议把工作重点放在边远乡村。

毛主席随后也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

老覃在多年前写的《“林彪吃了几年洋面包,不会打仗了”?面对非议,林彪这样回应》一文中提到,林彪放弃了锦西地区后,转到锦州北面与黄克诚师会合,退往义县。

然而,他们的前脚刚到义县,杜聿明的追兵后脚就到。

林彪他们只好撤至阜新。

而杜聿明的追兵也随后掩杀而至。

林彪无比狼狈,只好再撤往康平、法库一线。

老覃在更早的时间写的《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前指定的候补书记,在东北惹怒林彪,后为正国级》一文中提到,到了这个时候,东北局的一把手彭真还在不切实际地想控制中长路和大城市。

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参谋处兼情报处处长的苏静后来回忆:1945年11月24日,上级通知:我军要“以保卫马德里的精神保卫沈阳”,每个干部都发了武器,准备在展开巷战时与敌人周旋到底。

对于彭真的做法,林彪坚决不同意。

他在11月25日两次建议东北局和自治军总部移到海龙,远离城市,围绕延吉、临江、通化建立根据地。

彭真犹豫不决。

林彪实在是世间罕有的将材,“知可战,知不可战”。

他不愿意留将士们在沈阳等死,拍案而起,说:“谁想占沈阳谁占,我有言在先,我可是要把部队撤走的。”

彭真的斗志被激发,他决定遵照中央的指示,占领大城市以利将来的谈判达到和平。

1945年12月5日,他致电中央军委并林彪,要求集中3万至4万主力争夺沈阳,另外再集中1万主力夺取长春。

高岗、陈云以及中央军委这一次都是站在林彪一边的。

高岗、陈云在当天复电称:不应以争夺沈阳和长春为目标来布置一切工作。

中央军委则于12月7日复电,明确指示:我企图独占东北已经肯定不可能,应到农村建立根据地。

这样,林彪带领着自治军总部撤出了沈阳,同时撤走了绥中、兴城、锦西等地的所有部队。

他这一正确判断,也让他在自治军中的威望猛增。

林彪于12月11日发出了关于今后工作方针的长电,指出部队现状不适合打大仗,一切都得等度过这个冬天后再说。

12月13日,他又两次上交了歼灭地方土匪和建立根据地的工作计划。

和彭真相比,对于“和”与“战”的问题,林彪不抱任何幻想,立足于打,他秉承我军取胜的优良传统,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根据地,准备长期斗争。

12月24日,国民党军进入沈阳。

也在这一天,刘少奇在给东北局的电报中也特意提醒说:“你们今天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

毛主席则在12月28日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给东北局的指示电中说:“进行土地改革,建立根据地”,“是东北至关重要的战略方针”。

然而,军事调处执行部在北平的正式成立,刘少奇根据与国民党谈判的形势变化,又要求林彪迅速集结兵力,“在完全自卫的条件下力求打一二个大胜仗”,争取有利结果。

林彪对刘少奇的这个指示感到困惑,他在1946年1月5日电询中央:“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这一战是否必须打”?

刘少奇代表中央于1月6日回电:“国内和平有望,目前阶段并可能是最后的一战。”

林彪只好依照刘少奇的指示执行,于8日、9日将分散的兵力聚拢起来,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准备在阜新、新立屯一带对敌出击。

1月10日,他报告中央,称:“最后的一战”将在1月11日打响。

但在1月10日,国共代表张群和周恩来在《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命令和声明》上签字,并与此前为执行“双十协定”所达成的《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一并交由国民政府主席公布,约定1月13日24点为双方停战时间。

1月11日,东北地区的敌我双方在阜新、新立屯一带交上了火。

因为国民党军已经分散,我军兵力集中,胜利的天平明显偏向于我。

刘少奇却于1月12日,以中央名义向林彪连下三道命令:要求战斗“务必于1月13日24点以前停止,否则违法”。

林彪感到难以置信。

到了1月14日,我中央军委下令将“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以显示出共产党愿意与国民党共管东北的诚意。

林彪还是想打完这一仗。他在1月15日再次请示中央,称:“现在我们集中兵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完全有把握消灭杜聿明全部,夺取锦州。所以我们请求继续攻击。”

刘少奇的答复却是:“你们现在绝不要攻击。”

在刘少奇的严令之下,林彪只好遗憾收兵。

一场经过精心部署、稳操胜券的大战就此流产。

0 阅读:83

靖观新视角

简介: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