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母亲救了一对母女,84年我退伍后,她女儿来了我家

岁月轻抚的追梦师 2024-12-19 09:13:28

"妈,您还记得九年前的那个大雪天吗?"门外传来一个陌生姑娘怯生生的声音。

我和母亲面面相觑,炕上的老相册"啪"一声掉在了地上。

1984年腊月二十三,院子里飘着小雪花,屋里炉子烧得正旺,玻璃窗上结了一层薄霜。

母亲正在灶台前择着白菜帮子,准备包饺子,脸上的皱纹在昏暗的灯光下格外明显。

我刚退伍回来没多久,正翻看着当兵时的老照片,这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屋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

母亲慌忙擦了擦手,快步走到门口。

门一开,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站在那里,梳着两条细辫,穿着件补了几块布的藏青色棉袄,手里提着个花格子布包,脸冻得通红。

"王阿姨......"姑娘眼眶一下子红了,声音哽咽着。

"你是......"母亲眯着眼仔细打量着,突然一拍大腿,"哎呀,你是小巧云?快进来,快进来!外头冷。"

我赶紧从炕上跳下来,给她倒了杯开水,看着这个叫李巧云的姑娘,我脑海里慢慢浮现出1975年那个大雪封门的冬天。

那时候我才十五岁,母亲在粮站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走半个多小时的路去上班。

记得那天早上,天还没亮,母亲就顶着大雪去上班。

刚到粮站门口,就看见雪地里躺着两个人,身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雪。

"当时可把我吓坏了。"母亲后来常说起这事,"那雪下得跟筛子似的,要是再晚去一会儿,这娘俩就得冻坏喽。"

那是李秀英和她女儿巧云,从外地逃荒来的。

李秀英的丈夫是货运司机,前一年出车时遇到事故走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她带着女儿投奔远方亲戚,半路上盘缠用光,又赶上大雪,只好在粮站门口避风。

邻居王婶子知道母亲收留了外地人,没少在背后嚼舌根:"这年头,谁知道是什么人呐!万一是坏人呢?"

母亲只是笑笑:"大雪天的,总不能看着人冻死不管。"

那会儿日子真不好过,我家住的是间破瓦房,屋顶还漏雨。

冬天睡觉前得把脸盆接在漏水的地方,有时候半夜下雨,"滴答滴答"的水声听得人心烦。

全家就靠母亲在粮站的工资过日子,一个月才四十几块钱,还要给我攒学费。

可母亲还是把李秀英母女俩留了下来,说什么也不让她们走。

记得那天晚上,屋里点着一盏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照在墙上,映出几个人影子。

母亲熬了一大锅地瓜稀饭,还打了两个荷包蛋,那可是我们家最珍贵的东西了,平时连过年都舍不得吃。

"来,趁热喝。"母亲盛了两大碗递给她们,"别客气,就当这是自己家。咱们都是苦日子过来的,这不,都熬过来了。"

那时候全家就睡一张大炕,晚上挤得满满的,但却格外温暖。

母亲把自己的棉被给了李秀英母女,自己盖着件旧棉袄,夜里我常听见她咳嗽。

夜里我醒来,看见母亲轻轻给巧云掖被角,那动作那么轻柔,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一个月里,李秀英干活特别麻利,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帮着做饭,晚上还要缝补衣服。

巧云也懂事,放学回来就帮着担水、扫院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人。

那会儿院子里的水缸上结着厚厚的冰,她用小铁锨一点点凿开,小手冻得通红还不喊疼。

有一次,她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磕破了皮,疼得直掉眼泪,可还是坚持把水担回来。

晚上,大家围着炉子听收音机里的评书,"扑噜噜"的炉火声,混着评书里的打斗声,让人忘了外头的寒冷。

有时候收音机信号不好,沙沙作响,巧云就跟着我一块儿爬上房顶调天线,我们俩还在房顶上数星星。

后来,李秀英在棉纺厂找到了工作,有了个临时工的名额,一个月能挣三十多块钱。

临走那天,她跪在地上给母亲磕头,母亲赶紧把她拉起来:"这是做啥!咱们都是穷苦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巧云哭得像个泪人儿,一直说:"王阿姨,等我长大了一定报答您。"

谁知道这一别,就是九年。

这期间,我参了军,在东北某部当通讯员,每次写信回家,都会问问李秀英母女的消息。

有次训练时不小心摔断了腿,躺在医院里,母亲千里迢迢赶来看我,还给我带了几斤红糖。

她坐在病床边,絮絮叨叨地说:"这些年我去棉纺厂打听过,说是李秀英调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她们娘俩过得怎么样。"

五年军旅生活,我从个毛头小子变成了正经的男子汉,还立了三等功。

每次想起母亲,心里都暖暖的,她就是这样,对谁都掏心掏肺的好。

"王阿姨,我妈...我妈去年走了。"李巧云抹着眼泪说,"她走之前一直念叨您,说这辈子最放不下的就是没能再见您一面。"

"她说,您不光救了我们的命,还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勇气。这些年,妈妈一直在找您,可是粮站搬迁了,您也搬家了,我们怎么也打听不到。"

听到这话,母亲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坐在椅子上抹眼泪。

李巧云从布包里拿出一条蓝白相间的围巾:"这是我在厂里学会织毛衣后,给您织的第一条围巾。这些年,我一直在找您。"

"我现在在纺织厂当技术工人,还评上了先进工作者。妈妈生病那会儿,我一边照顾她一边上夜校,就想着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不能辜负您当年的恩情。"

"好孩子,好孩子。"母亲颤抖着声音说,"你妈妈她...走得安详吗?"

"嗯,很安详。"李巧云擦了擦眼泪,"临走前还笑着说,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遇到了您这样的好人。"

从那以后,李巧云隔三差五就来我家,逢年过节必来看望母亲。

去年,她还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就是她们厂的李春花,现在我们小两口也有了自己的小家。

母亲常说:"人这辈子啊,帮人就是帮自己。你看,这不就跟亲闺女似的。"

这话,我记在心里。

人这一辈子,遇到的人和事太多,但像这样的真情,却永远温暖着我们的人生。

院子里的雪越下越大,炉火却越烧越旺,屋里暖烘烘的。

李巧云坐在炕头给母亲织毛衣,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些年的经历。

我看着她们,突然想起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想起母亲说过的话:"这世界啊,就是要多个温暖的地方。"

母亲的话还在耳边回响,窗外的雪花依然在飘,但我知道,这世界,终究还是温暖多过寒冷。

这不,善良的人,总会遇见更多善良。

0 阅读:0

岁月轻抚的追梦师

简介:岁月轻抚的追梦师